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被后世称为处世三大奇书之一的《围炉夜话》,以其短小精辟,富有哲理的文辞深受推崇。论文试图在认知视角下,对其中出现的隐喻表达进行探究,从而总结概括出其使用隐喻的特点。希望通过这一探究,可以分析出《围炉夜话》如何通过隐喻来阐释其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主题,揭示人生价值内涵,同时为汉语的隐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4.
清嘉庆至道光年间,周中孚曾持浙本《四库全书总目》比对胡虔刻《四库全书附存目录》,统计出《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无收书目九种,《四库全书总目》无而《四库全书附存目录》有者三十二种,并开列具体书目,载于《郑堂读书记》。经重新复核发现,《郑堂读书记》所作统计及开列书目均有讹误,逐一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5.
6.
在我经常阅读的几十种刊物中,《湖南教育》是最钟爱的刊物之一。每期刊物一到,我总要把玩几个小时,先是欣赏外观,继而从头至尾浏览,遇到精彩之篇,便细细品味,以至乐而忘食。 《湖南教育》,确实是一份精美而又有用的刊物。 催人奋进的“‘普九’鼓点” “普九”鼓点,是《湖南教育》每  相似文献   

7.
夜色中看不见它们的神色表情,画面上只有一副黑黝黝的猫鼠剪影和猫的一句旁白:“最近,上面查得很紧……”它两个究竞在谈论什么呢?趣味所至,我们不妨做一番揣测。为方便起见,权且称之A猫与W鼠。  相似文献   

8.
2008年4月27日,《白鹿原》创作20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四卷集《陈忠实集》出版的日子,陈忠实来京,借机与陕西乡党们聚会。  相似文献   

9.
忠实经过多年的经历和磨练创作出史诗意味的长篇,把长篇小说创作全方位地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它从生活史料出发,写尽了人情世故,颠覆了狭窄的阶级学说,张扬了一种既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的新精神。它在历史深度和东西方文化完美结合方面,显示出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强大的生命力,而当时,有人把现实主义当成一条死狗准备抛掉,现在,连最挑剔的青年先锋派也降温、改口了。  相似文献   

10.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曾说他的读书是“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这固是自谦自责之辞。而事实上,“好读书”、广览博读正是学好、用好汉语言文字的必由之路。可是,审视一下如今的语文教与学的实际情形,走的正是与之相反的道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请看,有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1.
范国强《磁湖夜话》是一部内容厚重、思致深刻、富有才情的思想录。丰富的社会内涵、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广的情感内涵,构成了该书博大的容量;思维的独异性、辩证性和严密性,使其识见远离了陈腐、平庸和肤浅;标题力求避俗出新,结构力求短中有变,语言力求精而多味,使作品赢得了文学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 一、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所立下的大志,从而激发他们远大的抱负,崇高的理想; 二、学习本文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并领会这种综合表达方式的作用。教学设计:一、导语设计无涯学海,帆影纵横;书山有路,脚印纷呈。然而,你是否细心想过,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少小当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神童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封建社会的读书观,读书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升官发财,衣锦还乡,光耀门楣:“要想跳出‘农  相似文献   

13.
灯笼是国人喜庆应景之物,逢佳节喜庆之日,张灯结彩,以示"彩龙兆祥,民富国强".而"大红灯笼高高挂"影剧中,挂灯、灭灯、封灯,却是另一种中国旧文化习俗的一种象征,谁得宠,谁失宠,竟在灭灯与掌灯之间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4.
《冷斋夜话》在各史志中著录的卷数与现行本卷数各不相同,显然有不少散佚。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于此尚未展开工作,陈新点校本《冷斋夜话》已辑出27条,但仍有遗散。根据三部宋代诗话汇编本新辑出的五条佚文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冷斋夜话》的价值,于宋代诗词的辑补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徐淑霞 《小学语文》2010,(11):45-4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确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相似文献   

17.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15主题单元"立志"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1910年秋天,13岁的周恩来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课文语言浅显(但也有一些难懂的词汇,如"崛起""光耀门楣""若有所思""钦佩"等等),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体会周总理树立志向的原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比当时与现在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的社会,如何立志学习。教学流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张照片,大家看看,你认识照片上的人吗?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故事,题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9.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文的构思,作者是独具匠心的。尽管文章的篇幅不长,内容明白易懂,但读起来却能引人入胜,激发思维,催人上进,倍受教育。其原因主要在于作者没有把问题的解决简单化,也没有平铺直叙地去进行抽象概括,而是融叙述、议论、抒情于一体,采用石击浪起的巧妙手法,使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追根溯源,主题升华,不仅让读者能深明其理,而且为读者刻画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榜样。文章开头,就直截了当地端出了沈阳东关模范小学魏校长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出的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你们读书为了什么?”这一问题犹如平  相似文献   

20.
《求阙斋读书录》注解了阮籍82首《咏怀诗》中的52首。曾氏对阮诗的解读以章句为本,重视对诗中意象的分析,重在其讥刺寄托的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