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必将推动我国文艺事业全面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中华化复兴运动”是国民党当局1967年起针对大陆的“化大革命”在台湾及海外一些地区推行的一个长达30余年迄今仍在继续的社会化运动。其历史之久、推行之广、影响之深在中华思想化史上都是难得的。一方面它从属于国民党“反共建国”的政治、军事目的,是其“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具体体现和对大陆“化作战”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对清除台湾殖民遗留,台湾经济、教育的发展,中华化的现代转型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努力与探讨,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王飞 《培训与研究》2008,25(3):39-41
本文在分析翻译文化意义的前提下,探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发展翻译事业的内在联系,提出发展翻译事业,特别是汉译英事业,是复兴中华文化的关键和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于世。可是近代以来,中国落伍了,这落伍既有经济上、政治上的原因,也有文化自身的原因。为了在落后的境地中重新崛起,中国人民经历150年的长期不懈的探索、追求和奋斗,而在21世纪初进入初步的小康社会。这是了不起的成就,了不起的进步。21世纪的竞争不是某一方面的局部的竞争,而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自然包括文化力———文化的活力、生命力、时代性和先进性。一个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竞争力的民族,很难说是一个有希望的民族。因此,我国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创新中国文化,实现…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中国化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中国化处在剧烈转变的过程中。过时的旧传统已经衰退了,新时代的化正在形成中。今日的大学生是未来化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对化的转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教育界所设计的学校课程体系反映了各自对基础教育功能的认识。信息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各国对各门课程的认识也随之深化与发展:课程设计理论由单一转向多元,学校培养目标也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转变过程中,各门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但课程如何巩固和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经济文化等变革的要求呢?英国学校地理课的复兴和发展较好地说明了这一点。本文详述了英国学校地理教育的现状、历史和一度衰落的原因、复兴的背景与地理界的努力、面临的新挑战和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其对中国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中华文化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其生成、演化、发展的规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深入系统地研究、把握和遵循中华文化的发展规律,对于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提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十八大报告向党内外、国内外简明鲜明的庄严宣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是2000多名代表、8200多万党员、13亿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抉择。世界重新打量中国,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众武术发展的复兴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等方法,阐述了现代大众武术的发展困境并提出复兴对策,以期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武术爱好者的重视,为现代武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现代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了竞技排球的多元化发展和娱乐性排球的复兴,探讨了竞技排球和娱乐性排球对现代排球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中的绚丽瑰宝。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中国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同时,中国社会面临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形势,认真分析总结,找出一条解决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方法,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稳定是发展的前提,社会稳定需要政治稳定作保障,因此如何建立及建立什么样的政治秩序就成了一切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建立公正的合理的政治秩序,推进我国的社会稳定,加速我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全面建设的宏伟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14.
近日,海南省宣布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铺开国学教育的省份。消息一出,国学热自2004年启动后再度升温。体制内外门类繁多的国学教育机构开始雨后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生长,国学成为"仅次于股市麻将的第三热"。教育体制内对于国学的关注固然令人欣喜,但就目前而言体制内国学教育的覆盖人群十分有限。相比于现代教育体制,国学教育短短几年的历程,书院可谓是在被迫中断之前承载了国学教育千年。书院复兴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近几年为甚。东有道启东  相似文献   

15.
《中学文科》2007,(1):67-69
【考点预测】1.知识:(1)中华文化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2)民族精神的重要性。(3)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作用。(4)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2.能力与活动:(1)增强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2)感受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美德深远影响的能力。(3)体会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的能力。(4)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和平崛起不是当今主导文化及其对应秩序中内含的论题,而是对它的超越。其本质不是单纯的民族崛起,而是“中华”的复兴;不是霸权的崛起,而是和平力量的崛起。和平崛起是中华复兴的内在逻辑,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颜海平 《留学生》2011,(10):32-33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界、知识界,在核心价值表达方面,在对外交流中,基本使用政府定位的统一语言语调,以一致性、整体性、彰显的政治性为特征。如何以个体性、个别性、灵动生命状态,在干变万化中呈现、体现核心价值,以引导不同文明渊源的人们不同乃至最大程度的差异认同,是我们需要思考、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从未间断。在此,我想谈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是提倡人们应该效法日月星辰刚健运行那样奋斗不息、积极进取,坚持独立意志、人格尊严和做人  相似文献   

19.
留美爱国者容闳是近代“新中国运动”的先驱,他德兼中西,与时偕行。他所倡导的派遣童赴美留学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特开新纪元”的创举,成为近代中国“科教兴国”和“复兴中国”的“前驱先路”。他毕生为“改良政治”上下求索,“确信中国会有灿烂的前程”。他是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位迎着“诛妖救世”、洋务自强、维新变法、共和革命等社会思潮全程拾级而上、与历史潮流同步的“复兴中国”志士。  相似文献   

20.
弘扬中华文化是我国大学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是当代中国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