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能够处理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可提供自然现象、社会系统的数学模型”,这说明数学教学应有对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要求。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建模能力”的要求,但大纲要求的“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却与它“难解难分”。事实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实质就是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2.
体验式教学法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学”作为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为学生后续工作和学习打下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绝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老师讲,学生听,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学生互动和参与,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方式灵活多样,可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整个环节具体分为四个阶段,即设计、准备、实施、点评和总结。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教师起引导性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体验任务完成后,重视点评和总结,从而实现“理论——实践——理论反省——进一步指导实践”,以此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一言以蔽之,即听说读写能力,即培养有语文素养的人。这就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即学习过程。有人曾说,一个人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小学教学重在“扶”,中学重在“半扶半放”,高中重在“始放”,大学重在“全放”。由此可见,这个过程明显体现出逐步加深、互相联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任志东一、一次调查测试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列为教学目的之一,并明确要求“切实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加强学生应用意识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知识应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数学建模”活动和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实施“问题解决”形式教学.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课内课外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学会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理论知识的教育占有同样高的比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我们通过“重视教学、阶段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提出了一种综合培养方案,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和实用性高职人才的理性期待;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主导意识和主要途径。本文在简要分析“自主学习”教学法及其应用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几个误区,提出高职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静电场的模拟”的实验教学实践,提出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化了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技能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特别是学会分析实验结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探究“身份证号码”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数学广角”第二课时的内容。这个单元的教学旨在让学生理解实际生活中,数字除了表示“基数”、“序数”外,还可以作为“编码”,同时探究数字组成编码的方法,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中,我们只要将与阅读教学相关的策略、手段、资源等方面进行整合,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能力。一、加强“三路”整合,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  相似文献   

11.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数据结构”课程的特点,提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观察是认识一切事物的门户。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领域,观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眼观”能力,更要把眼观到的东西领进心灵,培养学生的“心观”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育正在实现由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变“填鸭式”教育为“创新教育”,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地、创造性地设计、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规律,发挥学生主体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面简称《标准》)中,指出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与领悟、应用与拓展、发现与创新”,这对教学有较全面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能力的培养仍是一个需要细化、需要确认意义、需要探索培养策略的过程。本文讨论两种重要的语文能力:“筛选信息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筛选信息”能力不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任务,这种能力的培养实际应该贯穿于高中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里所说的“筛选信息能力”从狭义角度说是“筛选并提取文中重…  相似文献   

16.
张伶 《学科教育》2004,(3):38-42
“科学”新课程课堂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案例从学生最熟悉的自行车谈起。复习了摩擦、惯性、压强、杠杆等力学知识。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分析、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学的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讲究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开的真理感到惊...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中间过渡性”的认识过程,突出大学教学过程中间过渡性特征是克服现行高校教学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弊端的重要途径。大学教学过程突出“中间过渡性”特征的基本对策是:注重联系理论实际,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和加大社会实践课程比例等。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文章以“计算机辅助空间效果图绘制”为例,就在“做中学”过程中,项目选择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及如何与岗位能力形成对接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几点作法长春市第十一中学闫兆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因为“迁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迁移”能力的培养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迁移”能力的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