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低年级学生极富想象力,好问、善思、乐说。在他们的眼中,小草会对着他们跳舞,白云会调皮地和他们捉迷藏,蝴蝶会化身为美丽的仙子和他们嬉戏……教师如果能从“情趣”二字入手,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巧妙地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的指导,就会把他们引进写作的殿堂。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趣写话的训练呢?  相似文献   

2.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有的学生目光直视某一点,“目不转睛”:有时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面带微笑.“会心地”在听教师上课等。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心猿意马”了.他们可以说是对教师已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是教师讲课枯燥而有失精彩吗?  相似文献   

3.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一种智能因素与非智能因素综合作用的主动适应环境、独立学习、创新的能力系统。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是他们独立地、积极地学习,获取新的语言知识,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的目标不能只盯在眼前学生“学会”,而是要放眼他们将来“会学”。  相似文献   

4.
聂兰 《山东教育》2004,(8):9-10
在给学生进行课外知识拓展的时候,有时会让学生说几句名言警句,很多学生脱口而出的竟是“相信自己,我也可以!”“只要你说,你就对!”“快乐地学习,高兴地成功”等等。这时往往会先是一愣,继而师生便都会心地笑起来,因为他们说的是我的“教学格言”。这些所谓的格言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话中。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留给学生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空白”,往往会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上的“空白效应”,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合作,自主探究,使他们在教师适当地引导下大胆创造,尽情展示,演泽出概念教学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更多的参与。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他们才会产生不易忘怀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首先为他们创设参与氛围,摒弃那种“老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端坐台下,安安静静地听”的做法,而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出现,采用“走下去,参加学生讨论,请上来,倾听学生主持”的办法,让学生在随意而融洽的相处中感到平等和尊重,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教师相机引导,使他们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7.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8.
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遵循“爱、夸、导、管”的四字教育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爱、夸、导、管”的四字原则在班级管理中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爱自己的学生,才会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只有这样,你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了爱心,学生犯错误时,你才会像对待生病的孩子一样帮他们找出“病因”,苦口婆心地劝其“吃药”,引导他们走上正途。  相似文献   

9.
听课笔记二则江苏/王治业一、切忌“扬短避长”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未能回答出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会脸如寒霜,以“真笨”、“瞎胡扯”、“你是来闹着玩的”之类的词语来奚落他们。这种过多地指责学生的“短”,而较少地表扬学生的“长”的做法,明显违背了...  相似文献   

10.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面对他人的关爱,他们很少想到要去感谢和回报。这样下去会使孩子们缺少爱心,缺乏责任感。为此,我更多地关注班里学生的情感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学会感恩”,在“学会感恩”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于是我选择“学会感谢”这个主题开了一次班会。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教师是为人师表之人。我国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爱生如子”的古训流传至今。然而,也有一些教师,他们很热爱自己的职业,对学生也充满感情,但有时却会大声斥责学生,会对学生咬牙切齿。这些教师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呢?  相似文献   

13.
已经到来的21世纪是崇尚创新的时代,劳动课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不过,我认为:创新,是“教”不会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不要仅注重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使其感到厌烦,不要把他们引入一种疲劳和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状态中,而要使他们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因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科学有趣地“玩”,让孩子在快乐中孕育创意和灵感。一、正确看待“玩”,其意义深远多数人认为,“玩”会玩物丧志,会误了孩子们的学业,最终会“玩”掉前途。其实不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费曼在理论物理界有崇高威望,曾参…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养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相似文献   

16.
班洁 《中学文科》2006,(12):36-36
俗语说得好:“名师出高徒”。名师之所以出“高徒”,不在于他们教给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在于他们善于指点学生“会学”。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在课堂上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思考的习惯和探索、研究、调查的技能技巧,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了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会学”呢?  相似文献   

17.
“把固体放进水里”下去一课的第一部分是先引领学生猜想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起来,通过分组实验来验证,从而使学生经历“问题——猜想——验证——结论”的探究过程。上课时,学生沉浸于分组实验验证的猜想之中。忽然。学生的一阵讨论声吸引了我。我轻声走了过去,看着那一双双迫切而又专注的眼神,实在不忍心打扰他们,便站在一旁欣赏他们的发现。学生仍在不停地说着、做着。  相似文献   

18.
现在基层中学语教学中,水平较高的老师和水平偏低的老师常常会结成对子,谓之“青蓝工程”。水平偏低由衷谦恭地向他们的“蓝老师”请教,水平较高也真诚热情地向他们的“青学生”传授。可谓学术气氛浓浓,“青蓝”关系融融。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大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到枯燥、乏味,但一旦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时却会“其乐无穷”,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黄冬梅 《教学月刊》2002,(12):55-55
由于媒体、网络等的影响,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他们在汉语交流中时不时地会蹦出一些并不规范的英语口语来。部分教师及家长对这种“不伦不类”的口语习惯常常持否定态度。这不可避免地会挫伤学生英语实践的积极性,不利于他们在这门学科上的学习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