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琳 《青年记者》2016,(11):82-83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战略最早是由腾讯CEO马化腾提出的,他认为,“互联网+”战略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①“互联网+”时代的重要特征是融合.当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凭借发布速度快、参与者多、传播范围广等优势逐渐成为主流的话语阵地.实践证明,“互联网+”问政的有效应用可以降低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互联网+”时代,各党政部门高度重视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积极构建政务微博长效发展机制,为合理释放社会焦虑不断完善问政服务平台.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新浪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达152390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14706个,公务人员微博37684个,发博量达2.5亿,阅读量1117亿”.②  相似文献   

2.
闫方宇 《出版广角》2016,(15):74-7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传统图书产业的生态环境,微信书作为继微博书、照片书等之后出现的一种全新图书生产形态,为“互联网+微信+图书营销”开辟了道路。本文剖析了“互联网+”时代的微信书现状,以期为研究图书产业的新变化提供有益视角。  相似文献   

3.
微博改变了传媒生态和传播方式.它不但正在成为重要的新闻源头,还以传统媒体不能比拟的速度,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观点.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美国学者谢尔·以色列将这股新生的力量命名为“微博力”.我们要正视这般力量,正如谢尔·以色列在他的著作《微博力》中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4.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5.
客服微博是“永不占线的10010”,无论客户在何时何地发微博投诉,都会得到反馈。可以说,客服微博的出现,弥补了公司服务互动性不强的缺陷,展现了公司主动服务客户的姿态,表达了贴近客户服务百姓的愿望。 传统管理模式与互联网时代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以企业为中心制定的,而后者则是以用户为中心来制定,这是两者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微博如此盛行的根源所在。微博服务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典型产物,在微博中客户完成自服务,其言论影响可以无限地扩大,以客户为中心,在此间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当今,互联网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力量.对于行政机关来说,把部分和百姓有直接互动或者百姓期待有所互动的工作搬到“台前”,依托互联网平台、特别是“双微”平台重新梳理和呈现,对提高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增强其社会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双微”新时代 微信和微博,并非是新生事物.早在2009年,国内微博的先驱——新浪微博就悄然诞生,虽然当时的功能非常单一,但对于习惯了“单向信息获取”的百姓来说,这种实现了基础互动功能的公共信息释放平台非常新鲜.一时间,新浪微博风头无人可敌,名人名企纷纷进入这一平台,首次开启了全民舆论的小高潮.后来出现了其他微博平台,新浪微博的地位也始终不曾动摇.  相似文献   

7.
蔡楚泓 《报刊之友》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时代宠儿,大学生是我国手机拥有率最高的群体之一,借助手机媒介,微博融入了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任何媒介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都是“双刃剑”,微博所具有的极强的渗透力和吸引力,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如何应对微博挑战、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占领微博阵地,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蔡楚泓 《今传媒》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而今,媒体行业被推到风起云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传统纸媒开始经历变革之痛.在变革之时,必然触动传统纸媒的记者反省和反思.“互联网+”时代的新闻记者该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 “全民记者”:只是新闻“线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通过网帖、论坛、微博、微信等发布影响广泛的“消息播报”,有人论断“全民记者”也即“人人是记者”的时代已然来临.  相似文献   

12.
“微博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互联网的热点,已成为传播平台,媒体属性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加强互联网的微博管理问题也受到关注.我建议国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互联网以及微博管理,开微博的人,最好实行实名制。”①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歌唱家李丹阳两会期间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微博实名制”的问题在两会期间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微博管理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借助多种互联网传播渠道发表着个人的见解与观点,而在微博这样的新兴“自媒体”平台上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言论与声音,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文化情景来.作为传统宗教之一的佛教,也紧跟eb2.0时代的微博宣传,从认证佛教组织,高僧大德,到普通信众,都来参与了这场微博时代的高效传播,并且独树一帜,颇引人注目.但是作为宗教,它所承担的传播目的与社会责任将有别于其它微博账号的信息发布与沟通,它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因素,并在这两年的微博试水中不断调整壮大,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web2.0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不仅可以方便的浏览信息,而且可以快捷并低门槛的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微博作为web2.0的典型形态,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的用户数量十分庞大,许多网民聚集在微博上,参与微博“热门话题”互动,新浪微博的“热门话题”的形成机制有两种,一是基于网友参与度的计算机制排序,二是由管理微博的后台工作人员操控;一旦信息成为“热门话题”在网络上传播,将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大多数网民津津乐道的谈资。因此,借助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反应能力,从海量信息中择取群众喜闻乐见的亦或有社会意义的话题加以推广,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便可以利用好新浪微博“热门话题”对网民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其议程设置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微博客:发现新闻与发布新闻的新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博客正日益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新亮点。2009年下半年以来,新浪,腾讯、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开启或测试微博功能,人民网的微博“人民微博”也于2010年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公测,这也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推出的第一家微博客。加上专门的微博网站“雷猴“等,国内的微博客网站群雄并起出现了红火局面。网民写微博形成一股热潮,人数呈爆炸式增长。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内测后,用户数以每周5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6.
杨牛牛  潘强 《新闻世界》2014,(12):81-8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以惊人的速度后来居上,改变了由原来传统的大众媒体所构建的媒体环境,这就给传播学的传统理论带来冲击。如今,微博在网络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成为谣言滋生蔓延的平台。本文研究“沉默的螺旋”理论在微博时代面临的新情况,利用该理论解读微博谣言传播过程,以期对微博谣言的治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伍静 《出版广角》2015,(17):142-14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博成为重要的社会化媒体之一,并且拥有巨大的用户群体与良好的发展势头,因此,微博具有极大的营销价值。微博的快速发展为出版行业的图书营销搭建了全新的平台。当前,国内各大出版社努力赶上“微时代”的脚步,运用多种形式在微博平台上开展图书营销,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出版社微博营销的意义与现状进行概述,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蒋欣 《视听》2016,(7):162-163
微博舆论监督作为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影响力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迅速膨胀。它借助互联网传播迅速、普及率高等优势,成为公民获取信息、参与政治的有效途径。同时延续了互联网无门槛、虚拟性、商业性等特点,微博舆论监督也不可避免地滋生了虚假信息和微博舆论暴力,也具有把关人缺失所造成的公信力堪忧等缺点。本文主要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微博舆论监督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基本特征,探究微博舆论监督正面和负面影响的根源。  相似文献   

19.
微博是web2.0技术深入发展的新传播方式,整合了许多互联网应用。它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以及各种客户端建立个人社区,实现即时分享。它打破了时间、地点、传播人和获取方式的限制,并且人人可以查看、转发、收藏微博信息和发表评论。可以说微博开启了人人参与的“微新闻”时代,使传统...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 “微”时代。微言片语(微博和微小说)和微小短片(微电影和微视频)都在发挥着各个优势,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微电影和微视频几乎相同的特点,所以笔者用“微片”一词将微电影和微视频合二为一。本文更多的是以微片为主介绍“微”系列的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