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外语学习新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引言 对于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应当包括信息技术所构建的外语学习环境的研究。因为从学生学的方面来看,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是一个体系。“数字化决定着我们的生存”。“由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种媒体通讯网络的形成,便出现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通过对外语学习的不断研究,一系列理论模式相继产生。这些理论解释并指导着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本篇文章通过对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介绍和评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文化适应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障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在兼顾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通过对外语学习的不断研究,一系列理论模式相继产生。这些理论解释并指导着二语习得者的外语学习。本篇文章通过对Schumann的文化适应理论的介绍和评析,进一步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通过分析得出:对于二语习得者来说,文化适应因素是语言习得中的一个不可避免的障碍,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是影响外语学习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在兼顾基础教学的同时加强文化知识的补充,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知识的传递流通速度,给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效应.本文从信息垃圾、知识的保护与使用、信息知识的社会记忆以及信息拥有的不平衡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信息社会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创新发展需要把知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作为基础,文章从学习型社会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知识学习的新方式,包括在线学习、全球学习、library20、虚拟图书馆等知识学习方式与途径,阐述了知识学习中存在的障碍,并从知识获取、知识交流、知识管理及知识合作等各个方面,提出解决障碍的相关对策,最后指明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是紧密相关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很多学者都是采用“描述”或者“解释”等科学方法来分析习得的情况。描述侧重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解释则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影响学生习得的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语言环境、社会氛围等。内部因素则从习得动机、习得态度、习得自信心等情感心态出发,探究情感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对于这一因素如何影响习得,很多学者在实证研究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Krashe和Dulayetal的“情绪筛选假说”都表明,当习得者动机明确、充满自信时,习得第二语言效果更好。因此,要想更好地掌握一种外语,  相似文献   

7.
论网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越来越大的便利条件 ,同时也促使人们以更加主动、高效率的学习来发展自我 ,从而应对知识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挑战。尤其是考虑到当前网络技术 (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一日千里的发展事实 ,我们就更加迫切地感受到信息技术对人类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所产生的影响与挑战。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网络学习的概念。重点探讨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从观念到认识不断深化这一背景下 ,随着全球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应当对固有的学习观念予以变革 ,树立一种建立在知识与信息基础上的网…  相似文献   

8.
知识分享及其研究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宁  黎常 《情报科学》2007,25(1):30-36,41
知识分享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关键阶段。本研究首先从知识分享的内容和过程分别对知识分享的概念及其内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社会交换、信息技术等三个不同角度对知识分享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最后,我们将这三个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了整合,从关系动态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知识分享的整体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电子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拓宽了知识视野,共享了生活资源,成为我们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本文将对电子信息技术作用于各个领域的特点,通过笔者在学习生活中的体会以及借鉴相关文献,认知电子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电子信息技术的主要特点和未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为平台,以学习者为主体,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学习的探究式外语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性、开放型以及合作性等显著特点,将自主探究式学习理念引入并渗透到外语教学实践中,试图构建出全新的外语学习模式,以期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论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科教文汇》2008,(30):118-120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诸多因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直接导致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仅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与学习动机相关的主要因素有学习成就、动机的强度、社会文化因素以及学习者各种不同需要。二语习得中的动机理论给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以重要启示:即外语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重视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是否注意从各方面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动机,将会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价值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乐 《科教文汇》2009,(28):224-224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推进,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我国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演化为以培养信息素养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其课程目标从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逐渐过渡到培养信息素养:从培养计算机的兴趣、意识,掌握计算机知识,提高计算机能力过渡到通过信息技术学习,使学生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树立利用信息工具解决问题的思想。本文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育价值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与二语习得关系的研究普遍受到我国外语教师及学者们的关注,基于不同角度的研究给我们呈现了这一课题的潜在研究价值。本文拟从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视角,分析翻译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为学习者通过翻译更好地习得二语提供理论支撑。也为该课题的研究展示一个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二语习得理论的引入给我们更多关于语言习得的思考。文章就如何利用二语习得理论,尤其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结合我国目前儿童学习英语的现状,浅谈如何从娃娃抓起,促进中国儿童英语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多媒体"已经投入普及到各地高、中小学以及幼儿园,在幼儿园中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也有了崭新的进步。我们正以这样一种高科技的信息技术手段来传播知识。从以前的"粉笔字、黑板教学"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我们不断在研究中改进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的就是让孩子们能以更直观、更形象、更具体的方式迅速的接受学习的内容,将知识逐步"消化"。  相似文献   

16.
贾荷花 《科教文汇》2010,(20):143-143,170
对于职业中学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是掌握一定的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大部分同学对专业的学习兴趣远比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要高。而信息技术的特点是大容量、高速度、智能化,这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趋势,学习信息技术不可避免要利用到大量的信息,而学生们所接触到最多的信息就是他们正在学习的课程,所以我们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时要把信息技术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新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让他们巩固知识、整合知识和创新知识。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英语学科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越来越被英语教学工作者所重视。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在高中,我们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学生能够掌握信息技术,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并探讨了完善信息技术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品社课的课程性质及教学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品社课高效,有三个关键:学生眼中要有生活,从生活中习得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学生要自己主动学习社会生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学会实践,养成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和教育者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掌握习得策略是对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学习者不能正确采用习得策略用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就不能认真地、有效地进行自我吸收和消化,很难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更谈不上取得真正的习得效果。本文将从分析习得和学习的关系出发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课改教学要求:作为新时代教学者,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教学的重点也不再是知识的讲解,而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所以,让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中职机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