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西藏拥有草地面积123077.91万亩,可利用的草地为82500万亩,占草地面积的67%;拥有牲畜2400多万头(只),出栏率26%。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56万亩,其中粮食254万亩、经济作物66万亩、饲草36万亩。文章分析了西藏特色产业按国际标准认证技术进行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苎麻热”的降温,苎麻价格暴跌,生产急剧性下降,据全国苎麻主要产区——益阳地区农业部门凋查摸底,今年二月底止,全区苎麻面积只有28.4万亩,比1986年底110万亩、1987年92万亩和去年底43万亩,分别下降74%、69%与34%。产  相似文献   

3.
怎样打井     
发展农田灌溉,把旱地改成水浇地,是农业增产上一项重要的措施。我国有些地区缺乏地面水流,因此打井就成为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农田灌溉的主要设施。根据1956年的统计,全国灌溉用的水井有702万眼,利用人力、畜力及各种机械动力灌溉了将近7,393万亩的农田,相当于解放前全国原有水井灌溉面积1,500万亩的6倍多。1956年所有水井灌溉的面积占全国农田灌溉总面积5亿亩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多数分布在全国粮食和棉花的主要产区。用井水灌溉粮棉作物  相似文献   

4.
农业生产的现状、成就与问题陕西省大部地处黄土高原,农业历史悠久。全省土地总面积20.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80.8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96.43万人,占总人口84%;耕地面积5,663.04万亩,占总面积的18.4%;林地面积6,800万亩,占22%;草地3,800万亩,占12%;  相似文献   

5.
本项目历时三年,实施面积4.94万亩、示范推广面积20.245万亩、辐射面积25万亩;新增产值1747.26万元。先后引进试种9种作物817个品种;引进示范4项技术。制定和应用了青稞、冬小麦、油菜等作物标准化技术规程,为全区种植业标准化树立了样板,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本项目获2006~2007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戴继霞 《华夏星火》2005,(3):141-142
近几年来,安徽省定远县农机推广站坚持以服务农民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农机技术的推广力度,致力于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截止2004年12月,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76万千瓦,各种拖拉机达到9.5万台,各种配套机具达到19.5万台,推广机耕面积达到165万亩,机收面积达到172万亩,机条播面积达到72万亩,深耕、施耕、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机械抛秧等新技术有了较大面积的推广,针对具体县情,笔作了以下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7.
金坑岭水库集雨面积81.2km2,设计库容2115万m3,灌溉着下游7.09万亩的农田,是浦江县29.8万人口的饮用水水源。因此保证水库的水质、可供饮用水安全很必要。  相似文献   

8.
稻米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口粮。四川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生产省份之一,常年种植水稻3000万亩左右,总产1500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分别占四川粮食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33%和47%,居四川各大作物之首,全国前列,西部第一。但近年来,四川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99年至2003年平均每年减少92.3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2个水稻生产大县,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
王寿森 《今日科苑》2010,(1):172-172
1999年以来,陕西省进入防沙治沙的新阶段,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188.6万亩和31.2万亩,重度、极重度荒漠化面积的比重由54.8%下降到13.4%,林草覆盖率上升到33.5%。  相似文献   

10.
徐志康 《资源科学》1985,7(2):27-33
京津唐地区是全国城镇工业集聚区之一,人口密集,地少人多,全区总土地面积52251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5%。1982年区内总人口2746.7万人,约占全国的2.7%,平均每平方公里525人。本区农业人口约1645.66万人,现有耕地3041.21万亩,占本区总土地面积的38.8%,平均每农业人口占有耕地1.85亩,每农业劳动力负担耕地4.9亩。由于城镇工业集中,工矿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工业和城市排放的污染物恶化农业生态环境,作物结构不够协调,耕地利用不尽充分合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宋海呈 《今日科苑》2007,(22):126-126
一、2007年度秋棉特点(一)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略有上升,本地棉花种植面积下降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2007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221万亩,比上年增加108万  相似文献   

12.
吴鹏 《科协论坛》2008,(1):45-46
沙芜乡地处福建省清流县东南部,距县城56公里,全乡辖5个行政村,906户,4200人,行政区域面积13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812亩,山地面积16.3万亩,库区水面2.2万亩。  相似文献   

13.
2012年,灵川县实施的黄柏村高效节水项目,工程总投资1400万元,主要是对柑橘实施管道灌溉,项目面积7800亩,项目计划的亩均投资比较低,为了降低工程造价,只有在灌溉工程设计中,不断优化系统流量、管材的选取以及灌溉工作制度来降低投资,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是我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灌区总面积1679.31万亩,引黄灌溉面积861.54万亩,灌区农业用水形势日趋严峻,在灌溉管理中如何做到节水增效,已成为保障灌溉用水安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烤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全国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阜新的烤烟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较快。阜新市现有种植烤烟面积8万亩,由于其土质和气候适宜烤烟生长,而且品质优,深受烟厂的好评,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加快该种植业的发展,本文把滴灌技术应用到烤烟生产中,提高了水利用率,而且在节水的同时.增收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河套平原面临着水体污染、湖泊沼泽化和盐渍化问题,研究河套平原湿地的变化及原因,为合理利用和保护河套湿地及其与湿地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1973-2014年河套平原遥感影像解译,获得了不同时期的湿地分布图,结合实地考察、气象资料与史料统计数据,对河套湿地近40年的变化和原因进行了研究。根据水文条件和人为活动的特点,把河套湿地分为灌区湿地(黄灌区和井灌区)和乌梁素海湿地。通过研究发现:河套湿地面积整体上呈增加趋势;河套黄灌区湿地面积变化受当地降雨量影响,在降雨量偏少时期,湿地面积发生明显的萎缩;乌梁素海湿地变化最为显著,从1977年开始迅速扩大,到1996年面积增加了近一倍,这与河套平原大规模兴建干渠灌溉和修建排干沟排水有关;在以地下水灌溉为主的河套灌区北部井灌区,湿地面积逐年萎缩,这与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耕地相关。研究表明:河套湿地在人类活动与气候共同作用下,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湿地,所受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有不同,湿地变化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七星农场现有水田100万亩,下辖六个管理区,是垦区水稻专业场。近年来在发展以水稻为主的现代大农业生产过程中,针对地下水资源的缺失,积极探索节水兴农的新路子,实施节水兴农工程,本着科学用水的理念,奏响灌水、节水、蓄水大合唱,实现水资源涝水旱用,闲水忙用,弃水再用,一水多用,循环使用,今年总拦蓄水量在8000万立方以上,截留的地表水灌溉受益面积10余万亩水稻田,节本增收达1250万元。使全场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10%提高到22.5%。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代大农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漳滏河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80万亩,灌区内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蔬菜、水稻等农作物,灌区全年分春、夏、秋、冬四个灌溉期,其中春灌灌溉规模最大,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000多万亩,玉米4000多万亩。山东省地处南北交界区,生态环境复杂多样,随着农田生态条件和种植品种的改变,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规律不断产生演变。近年玉米粗缩病爆发,严重年份发生面积900多万亩,重灾地减产80%以上,产量损失严重,引发民事纠纷;小麦白粉病、麦蚜常年发生,连年化学防治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及作物生产安全。粮食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成为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格尔木城郊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格尔木现有日光节能温室340座,面积270亩;大棚306个,面积183亩.城郊现有宜菜耕地近2万亩,基本具备建立蔬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基础条件.此外还具有以下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