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浓度与骨代谢标志物浓度、骨密度(BMD)的关系。T2DM组纳入88例50岁以上男性T2DM患者;健康人群组纳入91例平均年龄(61.25±8.43)岁的健康男性自愿者。收集研究对象的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骨钙素(OC)浓度、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浓度、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浓度、股骨BMD、腰椎BMD等临床资料。比较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分析T2DM组尿酸浓度与各骨代谢标志物浓度、BMD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2DM组尿酸、OC、PINP浓度与股骨BMD、腰椎BMD较健康人群组低;T2DM组BMI与股骨BMD存在显著正相关,尿酸浓度与PINP浓度、股骨BMD存在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对于老年男性T2DM患者来说,保持适当高的尿酸浓度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前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发病率在逐渐稳步上升,按照国际糖尿病联盟的预测,从2013年至未来的20年,全世界DM的患者将增至近6亿人。中国DM人数占全世界DM患病人数的1/3,其中95%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DM患者患痴呆、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的风险高于糖耐量正常的患者,科学管理DM有助于预防痴呆。目前有关T2DM伴认知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CI)(T2DM+C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就T2DM+CI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T2DM)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糖尿病可导致大血管、微血管以及神经系统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中,以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为常见.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高尿酸水平增加了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脑卒中的风险.有研究证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较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有明显升高,提示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可能相关.本文就血尿酸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临床用药的正确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确合理应用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快速降低血糖(BG),降低T2DM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2002.10~2004.10月河北北方学院(原张家口医学院)校医院门诊及住院108例T2DM患者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进行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ALB),尿酮体及血脂测定.结果:所有病患治疗5周后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正确合理用药对预防或延缓并发症出现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研究这些免疫指标与NIDDM(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双抗夹心法测SIL-2R,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单克隆法测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结果]①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组SIL-2R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D4/CD8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合并感染组较正常对照组IgG、IgA、C3、C4显著升高(P<0.05、P<0.01、P<0.05、P<0.05),IgM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NIDDM合并肺部感染可加重糖尿病及机体免疫功能低下,NIDDM合并肺部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IgA、IgG)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可作为糖尿病及其合并感染者的病情变化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T2D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ELISA方法 检测72例T2DM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FDR)和68例健康对照者(NC)血清hsC-RP、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等.结果 FDR组血清hsC-RP水平较NC组升高(P<0.01);血清hsC-RP水平与FIns(=0.286,P<0.05)、BMI(=0.250,P<0.05)、LDL-C(=0.302,P<0.05)、TC(=0.267,P<0.05)相关.结论 hsC-RP升高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一个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6):21-2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波动情况与脑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9月就诊于陆军总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31例(T2DM组),选择健康志愿者(医院体检)28例作为对照组。通过3.0T磁共振扫描仪监测并收集受试者自发大脑活动变化数据,运用低频振荡幅度法(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相应脑区ALFF值与血糖波动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T2DM患者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与左侧后扣带回、左侧顶下小叶ALFF值呈负相关(r=-0.313、-0.375,P<0.05)。结论: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对2型糖尿病患者脑功能活动产生影响,可能与抑郁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5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Ⅱ型糖尿病患者(DM-AMI组)和按其一般情况及梗塞部位配对的无DM和AMI患者52例(NDM-AMI组)的临床特点做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血清心肌酶谱(CPK、AST、LDH、A-HBDH)峰值无显著差异,但DM-AMI组30d病死率明显高于NDM-AMI组,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明显低于ND-AMI组,揭示AMI患者合并DM病死率高,左心功能较不合并DM者差,可能与DM性心肌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选取2022年5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于泰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308例,分为单纯T2DM组155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153例,检测两组的HbA1c和Lp-PLA2水平。通过Logistics回归分析,分析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的Lp-PLA2、HbA1c水平分别为113.2(96.8,125.97) ng/mL、6.9 (5.9,8.5)%,冠心病组分别为156.21 (132.68,183.38)ng/mL、8.0 (7.01,9.3)%,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s回归分析Lp-PLA2、HbA1c为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LpPLA2、HbA1c是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老年T2DM患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对预测老年T2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奖励》2012,(3):51-51
自身免疫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15%,根据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发病的经典1型糖尿病(T1DM)和缓慢发病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其中,LADA的早期临床表现酷似2型糖尿病,极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张家口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易患因素,为糖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预防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T2DM的患病率为5.86%,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10.43%。T2DM患病率与糖尿病家族史、肥胖、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密切相关,与性别、职业、吸烟无显著相关。结论:多种因素参与了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前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主要手段依然是口服或注射降糖药物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虽然已有针对不同靶点开发的多种抗Ⅱ型糖尿病药物上市,但其中一些会产生不良的副作用。游离脂肪酸受体1(FFAR 1)(也称为GPR40)属于由人的FFAR 1基因编码的一类G蛋白偶联受体。胰岛素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使该受体成为治疗T2DM的一个很好的靶点,与现有的治疗方法相比,该受体的副作用更少。鉴于近年来在开发具有抗糖尿病潜能的新型FFAR 1激动剂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本文介绍了迄今为止FFAR 1激动剂的研究进展,这些激动剂对T2DM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给予78例老年T2DM患者格列美脲1~4 mg降糖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变化(P〈0.05),血压、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未对患者肝肾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结论格列美脲治疗老年T2DM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患者服药依从性高,可作为老年T2DM的首选降糖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lpain-10基因(CAPN-10)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与2型糖尿病(T2DM)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分别扩增Calpain-10基因第三个内含子包含SNP19多态性的DNA片断。将其扩增产物进行电泳分析,在紫外分析仪下观察结果并与正常人对照。结果:发现T2DM患者出现1-2条区带,而正常人则没有出现相应区带。结论:提示Calpain-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19可能直接或间接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探究中国传统气功八段锦练习是否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地评价了八段锦对T2DM患者相关血糖指标的影响.基于中文CNKI、万方、读秀等数据库检索的相关文献(时间不限),采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高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运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评价了八段锦练习作用(数据由RevMan 5.2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共纳入7篇文献,包含454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八段锦组空腹血糖(D_M=-0.52,95%CI:-1.07—0.04,P=0.005)、糖化血红蛋白(D_M=-0.46,95%CI:-0.79—-0.14,P=0.005)和低密度脂蛋白(D_M=-0.28,95%CI:-0.42—-0.13,P=0.0003)水平有显著性差异,而高密度脂蛋白(D_M=0.12,95%CI:0.45—0.26,P=0.010)水平未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八段锦可显著改善T2DM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但对高密度脂蛋白指标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DM)大血管病变一直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死及致残的首要原因,多种因素参与了这一病理过程,其中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血管内皮是一个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它对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起到"第一道防线"的生理防御作用.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DM前期就已经存在,随着血糖升高,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逐渐加重,高血糖、高游离脂肪酸(FFA)血症、胰岛素抵抗(IR)、氧化应激(OS)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累加,使AS的病理改变不断恶化,最终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在近年的消渴证型研究中也发现,气阴两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2-3].近年来中药在保护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方面有许多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病人性激素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测定绝经后27例糖尿病肾病、25例无并发症糖尿病及20例正常绝经后妇女的血清雌二醇(E2)、孕激素(P)、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等水平.结果:绝经后妇女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E2较正常绝经后妇女显著降低,FSH、LH、T显著增高.结论:绝经后妇女性激素水平变化与2型糖尿病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来自于民间偏方的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T2DM)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中药-成分-核心靶点-信号通路”、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多种生物网络,证明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核心成分有山药的荜茇宁(piperlonguminine)、(-)-白玉兰亭B(Denudatin B)、Kadsurenone, hancinol、薯蓣皂素(diosgenin)、CLR,和黄连的黄柏酮(Obacunone)、小檗浸碱(Berlambine)、槲皮素(quercetin)、黄连碱(coptisine)及反式阿魏酰酪胺(Moupinamide)等;核心靶点有TNF、AKT1、SRC、MAPK3、EGFR。这些核心成分可通过核心靶点调节经典炎症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协同调控葡萄糖代谢,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同时,研究结果在证实黄连配伍山药治疗T2DM的作用基础上,挖掘出它们协同治疗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的多种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揭示黄连配伍山药治疗Ⅱ型糖尿病时所蕴含的配伍规律、作用机制及活性成分,为进一步开发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和了解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情况。方法:采用抽样分层横断面现场调查方法对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T2DM的患病率为5.86%,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为10.43%,男女无明显差异,城市乡村无明显差异。结论:张家口地区40岁以上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简称TIR)在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简称DKD)诊断预测中的作用,提出基于决策树算法的DKD诊断预测方法.该方法利用决策树算法构建一棵DKD诊断预测树,并分析各项指标和增减TIR对DKD诊断预测的不同权重,得出TIR对DKD诊断结果的重要性数据.该方法简单高效、易转化成规则、可解释性好、精度高.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含TIR的DKD诊断预测准确率为100%,而不含TIR的DKD诊断预测准确率为98.1%,说明基于决策树和TIR进行数据驱动的DKD诊断预测精度高;TIR在DKD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理论上TIR低于78.5%的2型糖尿病患者被确诊为DKD的风险可能增大,但此结论还有待临床上进一步研究证实;TIR在10项诊断指标中的重要性排名为第4,可视为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