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华正茂的学生 ,本该是最健康的一族 ,但许多调查资料显示 ,我国学生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发病率高达 2 0 % ,因各种疾病而休学、缓考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造成学生身心不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与情绪关系最为密切 ,特别是一些强烈而持久的异常情绪 ,对人危害更大 ,它一方面导致人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 ,使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 ,使人认识范围缩小 ,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 ,不能正确评价自我 ,结果强烈情绪愈演愈烈 ,造成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 ,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另一方面 ,它又会破坏人体内生化保护机制 ,降低免疫功能 ,激化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2.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呈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  相似文献   

3.
沈美 《陕西教育》2005,(1):41-42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孩子与父母相处常常会有莫名的压力而产生种种焦虑、忧愁、惊恐、愤懑等情绪。这种不良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它不但使孩子还不健全的神经系统失调,甚至大脑皮层细胞遭到破坏,使机体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容易导致疾病,而且也能对机体活动产生抑制作用,削弱孩子的活动兴趣和能力,使他们变得厌烦、消沉,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和谐、完美、健康的家庭环境是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基本条件。但日益增长的离婚率与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事件,已使越来越多的小学生痛苦与无奈地生活于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结构的缺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嘲讽、轻蔑、忽视,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从而比正常家庭小学生更易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品德缺陷、不良习惯等心理和行为问题。低自我价值感就是这些心理障碍中突出的一例。一在心理学范畴中,自我价值感是指个体在自  相似文献   

5.
教育和帮助后进生是素质教育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而教育帮助的前提是了解与沟通。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与后进生之间的沟通往往存在心理障碍,主要包括行为障碍、认知障碍、情感障碍和错误的学生观。行为障碍,即由于后进生较差的行为习惯,如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欺骗师长等,与教育目的和班主任自身行为习惯形成强烈反差,使教师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而产生的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即由于后进生认知水平较低,与班主任在认识、理解、观点等方面产生较大差异而产生的沟通困难。情感障碍,即由于班主任的“偏心”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而…  相似文献   

6.
陈德名 《教师》2008,(16):57-57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学生身体的健康,忽视了他们心理的健康,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厌学情绪、消极颓废、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问题的青少年有3000多万,而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动态的平衡状态。而且具有调控功能。在遇到不幸时会焦虑和忧伤。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境会逐渐恢复;在可怕的情况下会恐惧,但时过境迁就会消失;但是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产生了某种负性情绪,而刺激撤除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使心理平衡,我们就可以说这个人有了心理障碍或是不良心理。学生的不良心理能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中学生中的早恋、偷窃、出走、暴力等事件的星增长趋势已经向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学生的不良心理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而是由于异常心理得不到矫正和平衡所致,这样,矫正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产生就摆在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教师)的面前。本文就怎样矫正中学生异常心理、预防不良心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其中有些是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与各位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8.
曹银华 《教书育人》2006,(10):30-31
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世界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人的情绪在某种程度上还反映了人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作为生活在纷杂社会矛盾之中的人,总会因各种原因引发不良情绪,而导致自身消化、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最终可能形成心理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存在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紧张、恐惧等几个方面。通过体育教学疏导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得以健康发展是行之有效的。首先要搞清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遵循人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青少年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青少年心理障碍湖北荆州师专吴锡改1消极心理现象,它往往使人产生认知偏差、情绪偏差,使人作出不适应、不理智甚至极端错误的行为反应。心理障碍是一种极为普遍的不良心理表现,差不多每个人都有出现心理障碍的可能。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干扰和障碍,致使目标无法实现或当需要无法满足时,产生的一种对抗情绪。一旦条件具备,这种情绪就会以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心理反泄”。换言之,“心理反泄”就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逆反心理”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它对学生的品德、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有极其消极的影响,如任其发展,造成“心理反泄”,必将导致严重后果。一、“心理反泄”的成因1.生理因素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处于青春期的人,性腺功能显现,大量分泌的性激素,能增强下丘脑的兴奋度,使…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矫正学生冷漠心理的艺术江苏高邮师范辜伟节在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中间有人时常表现出一种冷淡、消沉、怠惰、萎靡、不在乎、无所谓等冷漠情绪和消极态度。学生的这些冷漠心理,实际上是一种不良性格特征的表现,它是导致其心理不健康,甚至心理障碍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地活动时遇到了阻拦和干扰,致使其目标不能实现,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丧失性体验。它是一种主观体验,其结果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教师可以从失败中磨练意志,不利的是能使人产生心理痛苦,情绪低落,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相似文献   

14.
氧气有味儿吗? 我们每天呼吸的氧气是感觉不到有味儿的,但有一种特殊的氧气却很臭很难闻,我们叫它臭氧。但是你千万不要因为它臭而讨厌它,臭氧的用处可大了。我们知道,多晒太阳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促进骨胳正常钙化。但强烈的太阳光却会灼伤皮肤。其实,强烈的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所带来的危害远不止这些,它还会对人类的免疫系统造成损害,使得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白内障眼疾和皮肤癌等疾病的发病率上升;使农作物的生长速度减慢,质量和产量降低;使鱼类大量死亡,海洋生物数量减少;使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加剧,光化学大气污染加重;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而臭氧却能阻止这一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理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康或亚健康的主要原因。高职院校学生如不能正确地面对这些压力,心理上承受不起困难和挫折,就会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6.
浅谈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莲 《广西教育》2004,(7B):70-70
一、体育教学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过程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同时也包括失败时的失落和沮丧。学生在学习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体育运动过程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无论是在体育课教学还是在课余体育锻炼,还是体育比赛,我们常常会发现有这样的现象,平时一些乐观开朗、充满激情、富有朝气、满怀自信、生龙活虎的学生突然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垂头丧气的样子,究其原因,大都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如身体不适、生活遇到打击、情感受挫、工作不顺、学习压力大等等,因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作为体育教师,发现这些现象出现以后,除了体贴关心和帮助学生以外,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参加到体育运动中来。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分散不良情绪的注意力,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障碍、疾病,使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目前国内外研究认为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心理障碍和治疗心理疾病,其可能性的理沦依据一是转移机制,二是内啡呔释放机制,三是一些实验性研究显示,有氧练习对情绪特别是抑郁和焦虑的个体有积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就业的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等。现代高校教育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心理咨询功能,逐步使心理教育课程化。  相似文献   

18.
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有:特殊的家庭背景,就业的压力,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等。现代高校教育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其自我评价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强化心理咨询功能,逐步使心理教育课程化。  相似文献   

19.
教师每天都会接触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体验情绪上的紧张与痛苦,这对教师尤其是新上岗教师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消除心理障碍,关键在于加强自我激励,加强自我激励要做到,面对现实,加强自我认识;要学会悦纳学生,树立正确学生观;要学会调节情绪,维护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运动竞赛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比赛,有其特点、任务、对手、环境和方法。心理训练尽管与体育锻炼有相关之处和相联系的一面,但其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性。就心理角度而言,由于外界刺激的增强,而导致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通过运动员的比赛行为表现出来,如畏惧心理、过分紧张心理、竞赛动机不端正、目的不明确、信心不足,甚至还有性格孤僻或情绪暴躁等现象。因此,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克服心理障碍,实施心理训练成为广大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必须关注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一、运动竞赛中的心理障碍1.动机障碍。动机障碍是指最适宜动机水平以外的其它动机状态。过高的动机水平会引起机体兴奋性过高,使学生和运动员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动作,造成动作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而动机水平过低,又表现为不能充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导致机能潜力发挥不足,心理能量得不到充分动员,造成运动水平降低。“适宜的动机”水平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员的个性特点等许多可变因素有关,一般认为,以速度和力量为主,而动作简单的运动项目,需要较强的动机水平;较为复杂、精细动作为主的运动项目,则需要较低的动机水平。2.情绪障碍。分析引起学生或运动员竞赛成绩下降的心理原因,最常见和最重要的是过分紧张和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