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西方现代绘画中的装饰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下,西方现代绘画展开了对绘画语言各个方面的探索,从史学的角度,用举例的方法,探讨了西方现代绘画中装饰语言的形成、发展、繁荣与延续,旨在对装饰语言及西方现代艺术家在这方面的探索和表达形式做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色彩在绘画中是比较重要的表现元素,如今,人们在绘画中追求色彩的主观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追求色彩的能动性,为了更好地在绘画中驾御色彩,表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种主观色彩的引用可以使得绘画更有主观性的表达,文章本着主观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以西方现代派绘画中主观色彩的体现和带给我们的视觉印象予以论证。  相似文献   

3.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复杂多样,流派纷呈。画面多以变形、夸张、怪诞的形象出现,这对于中学生而言,如何欣赏无疑是一道难题。本文正是通过对现代主义绘画和西方传统绘画、中国古代传统文人写意画的对比分析,总结出了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最本质的艺术特征,以帮助中学生提高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4.
西方表现性绘画与中国意象绘画在不同的东西方文化与审美作用下,发展出了两种迥异的绘画体系,而艺术趋向上的一致性,却使得两大体系有了比较的可能性。在对两大体系的分析与探究中,开拓出了绘画语言探索的丰富性与一致性,并在对终极目标的一贯追求中分析表现与意象绘画,进而扩展出共性中的个性,并融汇中西,领悟绘画本体的独立自在和多元面貌。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主客对立、感性与理性相分裂,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开始,思想家们就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认为自由就在于征服自然,与此同时,人们也陷入了困境.而中国古代哲人的思维方式则是主客不分,感性理性混杂,他们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对解决因科学主义的泛滥而导致的人类困境,无疑提供了某些思想素材.故二者在天人观上的观点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从印象派开始,随着视觉方式的改变,艺术家开始反思艺术的本质,以求新、求异的态度不断地否定自身,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尝试各种表现形式和材料运用的可能性,于是西方现代绘画便呈现出诸多前所未有的视觉图式。其主要表现在强调画面构成的非理性和无意识;制造新奇,追求原创性;打破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强调艺术的行为过程;融自然于一体,打破传统的艺术博物馆体系等。诸多新的绘画形式构成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叶秋美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78-79,86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近现代绘画艺术有着许多契合点.这种契合是建立在东西绘画发展趋势同向性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绘画深刻的影响,在其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西方现代派绘画是具有前卫和先锋特色、与传统美术分道扬镳的各种美术思潮和流派,西方现代绘画是在设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影响着设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和艺术设计相结合,使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的相互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这种影响将继续发挥着作用,它已成为新时代的主流。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祖先总结了很多关于自然万物变化之规律,崇尚自然、尊重传承,对科学、哲学乃至艺术都有着致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古人讲的"天人合一"并非泛泛之说,"神"是指中华民族文化之精神,"易"在此可引申为变化之意,"曲"则是指"变通"融合之意.本文通过几位中国的艺术大家对绘画的真知酌见,来感受一下"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感受一下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从古典主义到抽象主义,从大卫特到毕加索,都表现出现代绘画理念对传统绘画观念的挑战,现代主义绘画是在传统绘画基础上的批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文化心理模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天人合一的二元结构,也有天人相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乃至天人未分的混沌;而西方文化是神、人、自然的三维结构,三者从未分到分化,最终目标也是重新合为一体,但三者必须经历对立过程,不能退回到未分状态.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都是"天人合一"的,而"天"在此时既是自然,也是神,所以是"自然宗教",因而自然、神、人是浑然一体的.在中国,远古"天人合一"或混沌未分的状态并未被改变,而是沿袭下来.神和自然合称为"天道",其中,神方面和人合为一体则成为"圣人",自然方面和人合一则叫做"真人".儒家主张做"圣人",道家主张做"真人",这是两种不同意义的天人合一.西方从希腊神话起,代表自然的旧神和代表精神生活的新神开始有了分化,有了"神-人-自然"三维结构的雏形.但这种分化在中世纪基督教和近现代也体现为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表现出与中国文化模式不尽相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天人相通,一是天人相生。由于“天”的多重意蕴,“天人合一”思想有其内在的问题,要发挥古代“天人合一”的当代价值就必须把它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即以马克思的“自然的人化”观念为基础,在通过对“天人合一”固有结构的改造,才能发挥出“天人合一”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中国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天人相分”,都没有处理好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天人合一”一味强调人类必须顺从自然,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所事事,缺乏对大自然的探索精神;而“天人相分”则一味强调以人为中心,征服自然,虽然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吸取两者之精华而摒弃其糟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水墨画在传统水墨的启示及中西文化的强烈撞击下孕育而生并逐渐地壮大,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当今画坛,给世人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  相似文献   

16.
现代西方美术思潮对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世纪以来,中西方艺术和哲学文化的不断融合,拉近了中西方高等美术教育的距离。中国美术教育在西学东渐的大历史背景下,不断地吸收现代西方美术思潮的积极因子,表现出了巨大的包容性,成为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但是,现代西方美术思潮与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使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表现出暂时的困惑与迷茫。如何在信息全球化的大环境中保持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先进性、前瞻性和所具有的基本特色,是每一位中国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所尤为关注的要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自欧洲艺复兴以来,随着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家们对自然,对科学的深入了解,西方风景画中的色彩运用也随之不断地演变,形成了今天绘画艺术在风格流派上的千差万别。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能动相生的共生态,是生态美学的核心内蕴,蕴涵着丰富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味,为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架上绘画的构图形式是绘画创作思维过程自然形成的、无固定形式规律可寻的多样化构图形式,它与传统绘画构图最大的区别是主观行为意识的表现过程决定其画面图形及构图,而不是以构图的创作过程决定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顾梅珑新著《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紧扣审美主义思潮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细致梳理了它充满矛盾与悖论的发展轨迹,在全面把握审美主义特质的基础上,多方面探索了审美现代性对启蒙现代性的纠偏作用以及它在文学层面的种种表现。专著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浸润于文学个案分析、审美主义本身的困境阐释,在对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观照中,不仅展示出审美思潮文学中的表现,还为现实人生提供了建构性参考。著者将严谨的学术思考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密切结合,在对审美主义思潮的探索与展望中为现代人的审美困境寻找出路,体现出当代优秀学者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