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永前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朝鲜族诗人,其图腾诗以原始文化意象——图腾入诗,实现了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民族历史命运和现代文明的反思。南永前图腾诗通过对一系列图腾意象的营构,在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上突破了咏物诗的传统书写,凸显了图腾诗作为一种诗歌题材的独特精神内涵及审美形式,而这也正是少数民族诗歌中"南永前现象"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
孟波是一位在抗日烽火战场上锻炼成长的作曲家,他创作的《牺牲已到最后关头》《中华民族好儿女》等抗日救亡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军民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不怕流血牺牲、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寇的无畏精神。作品浸润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饱满的革命热情,对鼓舞士气、团结民众、争取胜利有着重要的宣传鼓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才气横溢启迪灵智———傅东缨和他的《圣园之魂》史绍熙建国后的中国教育,创造了自己的辉煌。众多业绩卓著的中小学校长,理所当然地成了教育管理广阔天宇中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圣园之魂》的作者傅东缨就是其中的一颗明星。历史选择了对教育一往情深的傅东缨,傅东缨选...  相似文献   

4.
《总工程师和他的女儿》(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八年版),是解放后第一部以工程技术人员为主人公的反映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总工程师叶赋章、叶琪等技术人员和党委书记刘之毅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令人难忘。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在思想、艺术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还值得提出的是焦祖尧有自己的艺术风格。我们要研究“山药蛋派”,还要研究其他风格和流派,使山西文艺在风格、流派上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为此,我们特约作者写了这篇文章,供研究焦祖尧创作的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两年之前,我中华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会傅东缨捧出46万字的教育文学巨著《泛舟诲海》。该书宏微结合,时空统一,竟境相谐,情理交融,既有相当高的艺术品位,又有相当深的理论思考,因而荣获我会及省以上五种奖励,被秦牧、韩作黎、顾明远、李冀等同志誉为“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诗》”。 九二年秋冬之交,他又开始了一场更为艰苦的跋涉,写作《圣园之魂》。《泛舟诲海》是他给中小学教师唱的颂歌,《圣园之魂》则是为中小学校长竖起的丰  相似文献   

6.
钱亚玲 《文教资料》2012,(28):14-16
张爱玲的小说意欲挣脱性别意识而最终落入女性身份的无意认同,其中的女性叙事,关涉有史以来中国社会的种种女性及其人生遭际,侧重"家"这一特定空间之于女性存在的独特意涵,观照女性在婚姻、身体等方面特有的心理活动,揭示了中国女性独特的生存之道和生存智慧,表达出对男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及对中国女性未来的深层焦虑。  相似文献   

7.
“混血创作”这一概念的当前界定比它最初发生时有了更为宽容的外延,不特指生理上的混血,凡处于两种文化背景交织状态下的创作均可纳入其中.如此理解,我们就很自然地可以把拙木豪格的创作也看作是“混血创作”,但与沃尔克特有所不同,拙木豪格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混血创作”为我们推开的却是一扇通向尊严、和平与宽容的大门,他的诗像一枚褐色橄榄,初尝略带辛苦青涩之感,当你咀嚼再三,就会满口醇香,五味和谐遂由心生.  相似文献   

8.
李卫东,生于1967年,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天津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国家级骨干教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任教于天津市南开实验学校,兼任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机制研究会特约讲师、山西省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专家指导委员会顾问等职。师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靳家彦先生,潜心钻研语文教学,形成“扎实生动、朴实精巧”的教学风格。曾在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上做观摩课,获得一致好评。2002年创立“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理论,倡导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以内化为宗,以实践和感悟为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版2部科研专著,即《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和《李卫东经典课堂与创新设计》,出版音像专著《李卫东与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法专辑》(入选国家重点出版选题“中国名师”系列)。近年来,应邀赴全国近20个省市自治区讲课、讲学200余场,深受广大教师的喜爱和众多专家的好评。事迹入选《中国教育专家人才名典》等书中。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入手,全面分析"老师"和"教师"的用法区别,揭示了其句法表现差异的深层原因是语义上的有指和无指、单指和通指的不同,以及语用上的色彩差异、面称和背称及语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清末,以刘师培为代表的革命派知识分子热衷于传播法国汉学家拉克伯里的"中国人种、文明西来说"。所以如此,在于刘师培关注政治行动的学理依据,西方"一民族一国家"的近代民族观念为其"排满建国"理想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拉克伯里学说则提供了史实上的支持。不过刘氏对拉克伯里学说的接受,虽以具有西方近代特质的民族观念为支撑,但中国固有的"华夷之辨"的民族意识也深深浸染着他,从而使他的民族观念呈现中西交汇的特色。此一交汇具有内在的矛盾性,在当时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