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多世纪以来,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一直被广为流传和喜爱,这些经典的童话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拙朴,幻想与现实,美好与邪恶,勇敢与怯懦的矛盾丛生又绮丽多彩的童话世界,透过作品本身去发现作者,还原一个本真的安徒生,了解作者真实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思想,对于我们挖掘安徒生童话最本质的精华,重新发现其作品的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莫言印象     
郏宗培 《新读写》2012,(12):52-53
记“人”之文,贵在围绕一个中心,精选于“人”有代表性之素材、细节,运用质朴简练之语言,去实话实说。《莫言印象》即范例之一。作者从“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喜讯传来时,莫言正在胶东乡间乐享天伦”之情景引出自己与57岁属羊的莫言亲密交往的二十余年中第一手的感人实事:  相似文献   

3.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主要从莫言的创作本身、从文学史的角度以及从获奖后的影响三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力求比较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认为莫言创作的丰富性、独特性可以说奠定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础,莫言通过欲望描写表现了人在具体社会历史背景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莫言的获奖说明中国文学已经走向世界,已经具有了国际性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大江健三郎在其1994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受奖辞《我在暧昧的日本》中,特地提到他与中国作家莫言等在亚洲这块既贫困又富庶的区域上“共同分享着古老、熟悉而又鲜活的”隐喻形象系统。本文在此背景下,从边缘意识和怪诞现实主义两个重要层面对大江与莫言的文学特质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日本文学国际化的两种模式——川端模式与大江模式,给中国作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是近百年来中国新文学传统发展演进的题中应有之义.莫言的获奖,主要原因在于其创作的独特性和超越性.无论对获奖者本人,对中国文学界,还是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莫言获奖都是一件包含深刻启示、具有广泛意义的事件.  相似文献   

6.
100年前泰戈尔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西方人有机会发现东方。20世纪后期以来,先后有十几位东方作家获奖,体现了西方人对东方的主动发现和对东方文化的不断接受。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具有文化方面的象征意义,获奖的东方作家大多具有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在创作和演讲中突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东方文化元素。同时,东方诺贝尔文学现象是东方文化百年发展历程的缩影,也是东方文化复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表现形式上看,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多种条件偶然聚合在一起的反映;但从更深层次来看,莫言获奖的“必然”因素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作品的社会使命感、创作的个性化以及作品的影响力.本文将在哲学视角下对该事件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隐藏的深层规律及其给当代中国寻求文化自觉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快乐阅读》2010,(6):F0002-F0002,1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长不大的人的梦爱在童话的世界里蔓延。不想长大的你跟着小编一边淘宝贝,一边找寻童年的梦吧。  相似文献   

9.
莫言莫言     
章铧文 《大学生》2012,(22):50-51
喜欢!好看!2012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人宣布莫言成为这一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许多中国人都乐了。似乎多美的词用在莫言身上都不为过,似乎全中国的人都成了和莫言沾亲带故的人。好吧!至此诺贝尔文学奖重新成了一个公允的,至高无上的,让人心怀喜悦和敬意的文学奖。  相似文献   

10.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是否应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话题引起了媒体热烈讨论,而针对其作品是否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观点针锋相对。抛开莫言获奖本身就可以发现,作品能否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应遵循价值逻辑、心理逻辑、体系逻辑,而是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非入选教材的决定性理由。  相似文献   

11.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仅仅是对他本人的成就的一种认可,它也包含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上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话语权有所提升,也表现了中国的现当代文学整体成就在国际上赢得了关注。同时,在莫言的作品中,对女性主义的描写,去除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看待女性的"有色眼镜",对女性地位的提高也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为什么要读“莫言” 著有11部长篇小说、30部中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的莫言先生,最终成为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此前网上的种种猜疑与争论,再次被加热沸腾。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老师给我们布置的第一道作业。我的老师叫莱恩·笛,我读的是比较文学专业,我的学业专攻童话。这道作业是: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大度3     
孙建勇 《下一代》2013,(2):35-35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干曾讲述两人一段旧事,让人认识了一个颇有容人之量的莫言: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的莫言,蜚声中国文坛,对其赞誉铺天盖地。那时,王干年少轻狂,锋芒毕露,喜欢跟人较劲,且专挑实力雄厚者,莫言便是其一。  相似文献   

15.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举国沸腾。各方评论有褒有贬,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牵涉的因素极多,难免见仁见智.不过主流的评价还是非常积极的。在正面的评价中可以听到来自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声音,于此也能品味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汉字是块“魔方”。  相似文献   

16.
佚名 《课外阅读》2008,(10):23-25
《美丽人生》曾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种大奖。看完之后,我的心情竟然很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7.
1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出生在山东高密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因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为了填饱肚子,莫言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莫言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味道好极了”。  相似文献   

18.
大江健三郎,是一位日本的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的文章,表现了一个生命对美和善良的不屈追寻和爱护。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崛起,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以及诺贝尔奖与中国等问题,学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注,构成了新时期文艺思潮的内容之一。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成为第一位得到文学界以及国家体制认可的中国在地诺贝尔奖得主。莫言获奖后,有关莫言获奖本身以及中国语境中的诺奖等问题的评价,褒贬不一,形成了后莫言时代的新的诺贝尔奖焦虑。文章引入近代世界史上与殖民相关的制度殖民、新殖民和后殖民三个阶段的方法或背景,来阐释这一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莫言与读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由中国作家莫言获得,掀起了巨大的“莫言效应”。 莫言的书立时被人们一扫而光,只剩下个别网站高价待沽的几本亲笔签名本,同时几大出版社加班加点的印制使得“洛阳纸贵”在当代中国也得到了一次完美的展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