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父与子     
父与子住在离小渔村不远的地方。他们在小渔村的外面买了一小片陆岬,并自己动手在石块和草皮上盖起了两间茅草屋。  相似文献   

2.
父与子     
《初中生》2010,(1):31-31
埃·奥·卜劳恩是德国著名漫画家,他创作的长篇漫画《父与子》,在全世界几乎家喻户晓.  相似文献   

3.
父与子     
郑渊洁 《初中生》2009,(5):14-16
父篇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我渴望当父亲,渴望让生命中的一个单元通过我继续。  相似文献   

4.
父与子     
陈杨 《新读写》2009,(11):18-18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  相似文献   

5.
今天,我读了一篇歌颂伟大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令我非常感动: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有一位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就跑到儿子的学校,那间学校已成了废墟,他走向儿子的教室的位置,他挖呀挖,从8小时挖到36小时,没有停止过,没有气馁过,当他挖到38小时的时候,他听到儿子的声音,有14个孩子和儿子在瓦砾下面,父亲叫人们来帮忙,终于救出了儿子和14个孩子。儿子和父亲无比幸福地拥抱在一起……这位父亲那么无私,那么伟大,他完全不顾自己的生死,奋力要救出自己的儿子。  相似文献   

6.
父与子     
郑渊洁 《良师》2010,(5):18-19
父篇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世界真奇妙,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种激情,还伴随着身体里的一股原始冲动。这大概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说课教案,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佚名 《课外阅读》2008,(8):26-27
父与子,一个永恒的命题,自父权社会以来,父与子从来就不是一对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关系。从希腊神话的克罗诺斯和宙斯,悲剧中俄狄普斯王父子,到卜劳恩轻松温馨的漫画,屠格涅夫严肃深邃的文学作品,表现这一命题的作品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父与子     
父篇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世界真奇妙,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种激情,还伴随着身体里的一股原始冲动。这大概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0.
父与子     
郑渊洁 《新读写》2014,(1):53-54
我是一只羊。我活到了应该当父亲的年龄。世界真奇妙,到了这个年龄,我的思维里就产生了一种激情,还伴随着身体里的一股原始冲动。这大概就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接力棒。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提示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刚读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亲的无私和伟大.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这是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父爱的赞歌.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人物代言人”的乡土文学代表作家黄春明,时刻关注着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商社会的转变给“小人物”带来的命运和心态的变化,以其强烈的人道主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体现着对这一“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自己居住地点的变更,黄春明所描写的小人物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3.
父与子     
已经过去近20年了,只要闭超眼睛,耳间似乎仍能响起父亲夜归时的重重足音。父亲是个普通人,而普通入往往得沉重。他教过书,后来又到一家工厂担任统计工作。  相似文献   

14.
师:在这场地震中,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生:一位父亲安顿好自己受伤的妻子,去救儿子,许多人都阻拦,因为随时有大爆炸的危险,父亲不顾危险和阻拦,一直挖了38小时后,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他的同学,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很深的。师:你概括得非常好,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你关注到了课文的结  相似文献   

15.
16.
杨莉 《广西教育》2020,(5):87-88+102
本文以《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为例,论述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通过学习文中描写人物语言、神态、外貌、动作的词语,体会父子不畏艰险、坚强自信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表面的社会诉求下,《父与子》潜藏着一个"爱情奴役"主题。在屠格涅夫看来,不管是"文雅"、软弱无用的"父辈",还是坚强、"否定一切"的"子辈",在君临一切而又神秘不可知的爱情面前,都逃不脱被奴役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有一个男孩只会花钱,不用功读书,向父亲要钱又觉得理不直.气不壮,他灵机一动,决定用“$”大做文章。虽然他学业不佳,但使用“$”的本事却非同一般。Dear Dad,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很强的文章。今天卢老师带着孩子走进文本,使孩子们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总体上说这是一节很好的课,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上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我有两点感受想强调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