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钰梅 《考试周刊》2012,(62):119-120
嵌入式阅读的机制发生主要是由学生知觉情感支配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官的知觉体验被强调和点化,与知觉对象之间必然会产生某种情感上的学习交流和心理上的审美沟通,这就是学习主体心理、生理及认知观嵌入阅读的内在规律。因为,当学习主体受到环境及阅读文本的刺激,并以主动的姿态拥抱学习对象的时候,想象展开的刹那,心理、生理及认知观便开始了嵌入,然后便在阅读对象的诱导过程中将自己的全部情感投注其中,并与阅读对象产生了情感和理智的交融与同构。  相似文献   

2.
音乐表现是人类自我表现方式的一种,是人们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心灵和情感体验的外在体现。故音乐表现能力是主体将音乐审美的内在情感体验通过外部情态来展现的能力,是人们运用演唱、演奏等表现形式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声响媒介来抒发音乐情感的一种能力。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这是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一、感知——心灵的交融感知是进入体验的融沸点,语文课文蕴含着作者丰厚深沉的情感,这种独特的情感以抽象的形式蕴隐于语言文字及符号之中。要深入细腻地去抚摸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思,就要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通过各种感官,将对象纳入个体的心灵,这实际上是主体在用心灵接纳客体的过程。即人格化的语言文字材料,通过学生自身的心灵与文本所展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心灵的精华产生交融,与作品中的主体(人或物、景)产生交融的体验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4.
艺术感受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文艺活动中所获得的一种体验性的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以一定的生活经验为来源,与生活体验密切相关且以感知觉活动为心理基础,具有现实性的根基。但其旨归在于人类生存意义的丰富和诗化,是洋溢着精神蕴藉的审美体验,超越性才是其本质属性。想象是使艺术感受具有审美超越性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5.
龚燕 《家教世界》2013,(10):101-102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又不同于生理快感和认识性、功利性的情感体验。因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所谓“审美”,是指受众在鉴赏包括散文在内的一切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系列审美体验活动——审美认知、审美感悟、情感共鸣等。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诸如朱自清的散文《春》等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文中所绘之景不仅给学生带来视觉、触觉、听觉等多方面颇具诗情画意般的审美感受,文中所蕴含的作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丰富情感等还是熏陶美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睛感体验的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资源。下面,我们以朱自清的散文《春》为例,谈谈教学时采用多种鉴赏手法引领学生进行审美体验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也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动员和投入了他的整个审美机制即心理因素,如感觉、情感、想象、理智等等。在这诸多心理因素之中,对欣赏活动有着关键意义的应该算是主体的想象机制了,欣赏主体的其他审美机制只有经过想象的诱发和整合,才能将作品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又由对形象的体验而获得审美感受。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表象,是指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过去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  相似文献   

8.
美不是在知觉之前就已现成地存在着的(不管是在客观还是在主观),只是随着知觉行为的发生,由于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的重组,美才产生了,而且就产生在知觉中。在这种情况下,知觉不仅仅具有审美的功能,而且美直接取决于知觉;知觉直接地孕育了美,直接地成为美产生和存在的处所。只有在知觉中,客体对象才因为主体的加工而成为审美对象;也只有在知觉中,人才把符合条件的客体对象感知为审美对象。审美知觉和一般知觉所不同的是它不仅为主体提供信息和对客体作出加工,更重要的是还提供了一种肉身的身体———主体的享受。从知觉传递信息到通过知觉获得享受,这是人的知觉意义重大的一次分化。自此,知觉不仅具有认知的功能,同时还形成了审美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是主体调动自身的各种心理能力观察、感受和评价审美对象,进而产生审美快感的过程。在语文课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学习也是一种审美体验。教师应注意把握好这些特点,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利用文学作品陶冶自身情感,净化自身思想,完善自身品格。  相似文献   

10.
审美情感,即狭义的美感(或称审美感受),是美学学科中审美意识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所谓审美情感是一种由审美对象所引起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语文学科中的语言艺术是一种以文字为物质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来传情达意的。那么学生接受这种“传”或“达”的过程,便是美学中审美感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高等院校使用挂图教学法,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完成教学重点难点,而且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挂图直观教学法是通过审美客体的具体形象——挂图来调动审美主体——学生视觉器官的机能,使之与教材的具体内涵融为一体,反应在大脑中,形成一系列的反应点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手段可以促使学生在欣赏挂图时,产生从感觉到知觉,从认知到思维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产生审美感受,由此形成对教材所体现的主题的认识达到掌握教材整体内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变异修辞是常规修辞的偏离形式。变异修辞意象审美是通过表达主体心灵体验激发审美意识外射而产生的不同寻常的审美意识,接受客体则通过心灵震撼刺激产生审美意象体验,从而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的心理刺激,产生诗性化的语言幻象,达到常规言语表达难以比拟的审美效果。作为审美意象的载体,变异修辞能有效帮助实现言语表达中的意象审美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一、美育的目的、意义和特点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既不能从属于德育 ,更不能等同于一般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教学内容的智育。它通过展现形象体系供受教育者直观把握 ,而不是通过传达概念体系要求受教育者进行抽象思维 ;它通过情感体验作出对美丑的应答和自由取舍 ,而不是通过理性认识去服从客观必然与普遍规律。因此美育是在学生对审美对象的鉴赏过程中 ,通过学生的形象感知和情感活动 ,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以审美感受、情感体验、想象创造为核心的审美能力。虽然美育始终表现为一种感性活动 ,并且…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给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而情感,则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到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一、情感性原则的要求音乐的审美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又不同于生理快感和认识性、功利性的情感体验。在生理快感和认识性、功利性的情感体验中,人与对象有着某种实质性的要  相似文献   

15.
音乐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价值是审美体验,其特质是情感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够表现的主要是主体对客观事物的情感反映和心理体验,所以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中占据主要地位。那么,我们的音乐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始终,就应该通过以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真正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回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  相似文献   

16.
情感体验,在审美观照之下,是写作教学的核心。情感的作用,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意义重大,它是开启写作教学之门的钥匙。写作教学中情感的运用,需要通过对情感的不同类型及其关系加以把握与掌控。从对情感的把握方式、认知方式的不同上可看出,在写作教学中情感体验必不可缺。在写作教学中,由于处于不同的审美感受,因而情感体验方式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创作过程是由动力情感、主体情感、体验情感、对象情感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动力情感具有偶发性、持续性、变化性、自控性的特征;主体情感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理智性的特征;体验情感具有实践性、本真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征;对象情感具有审美性、自主性、感染性的特征。动力情感推动主体情感和体验情感的活动,主体情感一方面融化在对象情感之中,一方面又跳出来,从理性角度对对象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搏斗,相互突进。体验情感是主体情感和对象情感的中介。对象情感一方面接受主体情感的渗透,一方面反向刺激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18.
成 功的音乐教学应当充分发挥音乐声、情、意的感染力 ,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即让学生在音乐感知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抒发。掌握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一定的音乐技能 ,都应以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为基础。音乐教育中 ,学生审美活动有别于满足心理悦愉感的自发审美活动 ,应在教师主导作用下 ,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审美直觉、知觉和判断力 ,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心理活动 ,达到启发学生形象思维 ,提高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因此 ,以学生为审美主体的教学思想 ,既有别于将音乐课上成知识课…  相似文献   

19.
语文美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精心设计的朗读教学,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二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审美体验,通过以情感为核心的审美体验,相互交流,相互激发,感受、理解阅读对象中思想、情感、意趣和表达形式的美,培养和提高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在实际的审美活动中,美感心理是一个动态的发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判断等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协调,和谐运动,从而使主体获得独特的审美享受。而主体在这种感受美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独特审美享受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主体精神的特殊活动过程,包含着独特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