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文从字顺、立意高远、结构完美、中心明确,而且还应该读上去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充满音乐美。那么,如何让作文充满音乐美呢?一.要注意音节的整齐匀称现代汉语的词汇有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的词语。在作文的句子中适当注意它们的配合,可以使语句整齐匀称,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气势。  相似文献   

2.
教学生学写比喻句一、联系课文,认识比喻句。首先我向学生发问:有谁能从课文里找出含有“……就像……”“……好像……”“……像……似的……”的句子?找出后,读给同学们听。大家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  相似文献   

3.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4.
一谈声律平仄,有人便蹙眉,视之为畏途。其实它是汉字声调的简化,明化和实用化。平者,顺也,顺气而呼音可延长,谓之平。仄者,促也,短促有力一发即收,谓之仄。故古四声之平为平,上、去、入为仄;今四声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一清二楚,简单易学。 先人造语,很讲求声律美。他们深知,此为美化语言之不可或缺。明朝学者王骥德说:“句子长短平仄,须调停得好,令情  相似文献   

5.
文章的语言除了要求准确、生动,还应注意形式美,即声韵的和谐和音节的匀称,使之读起来琅琅上口。声韵和谐指的是语言的声律美,汉语的声律美是由声、韵、调的配合形成的。一般人们都认为,追求声律美只是诗歌体裁的事,其实不然。老舍说:“即使写散文,平仄的排列也还该考究。‘张三李四’好听,‘张三王八’就不好听。  相似文献   

6.
“裳”是一个多音字,《新华字典》注:①CHáNG遮蔽下体的衣裙;②SHANG犤衣裳犦衣服。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首联“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中的“裳”字,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读成“SHANG”,笔者认为此处的“裳”应读“CHáNG”,理由有三点:一、根据近体诗的格律近体诗对平仄声调的安排有极为严格的规定,诗人正是通过平仄交错来构造诗歌抑扬顿挫的声韵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一首七言律诗,按七律的平仄格式,此诗为“仄起式”,首联平仄声调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有○表示可平可仄),勿庸置疑,“裳”字当是…  相似文献   

7.
<正>一、多改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怎么修改呢?我们应当先把不必要的话、不必要的字,狠狠地删去,像农人锄草那样。不要心疼一个好句子,或一个漂亮字——假若那一句话、一个字在全段、全句中并不起什么好的作用。文章正像一个活东西,全体匀称协调就美。孤零零的只有一处美,可是跟全体不协调,就不美。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学习语文的优良传统。大家知道,汉语音节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当一个个音节组成一个个句子的时候,平仄交错,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汉语的这种特点,特别适合诵读,因此,我们读优秀的作品,总感到朗朗上口。由这种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汉语写成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感知汉语文字的形象美(由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由横竖撇捺等笔画构成的汉字就是形象),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欣赏篇章的结构美,把握文章整体的风格美。而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也在学生的诵读过程中,…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陈金铭辩课:孙庆博秦岭周芳吉建和储广林储海燕杨文华傅贵成瞿德良王琳李美华蔡志坚滕衍平孟纪军陈金铭(《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艾滋病小斗士》这篇课文,有的老师说它既不像写人的,也不像写事的,这究竟是一种什么体裁的文章呢?请在座的老师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傅贵成(特级教师,江苏辩题一:这篇课文可以教什么  相似文献   

10.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与初本在内容上有不少增删和修改,其中最为明显者是对诗律中的“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拗救句的解释截然不同。先看修订前的说法;近体诗中的“二、四、六”有时可以不分明。这主要是指下列两种句式中的七言的第六字可以改变平仄(拗),其条件是必须有“救”:(1)在(丙)抻句“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六字可以不用仄而用平(拗),但第五字要由平改为仄(救),即全句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春光     
闻一多 《学语文》2005,(7):52-52
闻一多是我国新诗坛上的一位骁将。他主张:新诗要注意“字的音节的谐和,句的均齐和节的匀称”,并提出诗要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展开诗集《死水》,篇篇诗章都有此三美。  相似文献   

12.
《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的是邓小平爷爷从小认真练字的事。在课文学习到最后时我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有的同学说“:邓小平爷爷小时候真用功呀!”有的说:“我们以后写字也要像邓小平爷爷那样按老师的要求去写,这样肯定能写好。”有的说“:我们要向邓小平爷爷学习,从小认真练字。”……这时我们班懂得知识最多、最爱动脑筋、外号“问题先生”的钱梦琦也跃跃欲试,脸上一副焦急样,手举到我的面前直晃,想引起我的注意。我想:他肯定又有什么奇思妙想了吧!我示意他站起…  相似文献   

13.
现在有人讲,“韵律是人们强加给诗歌的。”甚至还说,“要求韵律美就不是诗人。”这种说法实在不敢苟同。拿汉语来说,诗歌语言是汉语的一种特殊形式。汉语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自己的韵律美,即声音有高有低,有起有落,有仄有平。汉语的这种韵律美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平时讲话写文章都在自觉不自觉地讲究韵律即运用平仄,尤其句末那个字最讲究,除了要表达特殊情感外,总是有平有仄,平仄交错以取得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我们可以随便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表平声,“”表仄声)  相似文献   

14.
深入“体会文章里含着的意思”是第七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因为在本组各篇课文中,有的意思写得比较明白,有的意思则蕴藉较深,需要指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  相似文献   

15.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通过写海滨和小城的景色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四个特点: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按先总、后分,再总述写。“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一句,先总说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然后紧扣“海滨”与“小城”来分别描述,最后总述:“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文章同时还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叙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层次清楚,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声情并茂,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其韵律美主要表现在音节整齐匀称、声调平仄相间和韵脚和谐自然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我们初学写作文的时候,可以模仿已经读过的文章或课文的句子或文章片段。随着我们写作能力的不断加强,我们就要学着用自己的话来写作文,尽量避免像背书那样。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课文,读那些好文章的时候,要把读过的东西好好消化一番,积累起来,记在心中,就像骆驼将它身体的养料积累在驼峰里一样,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使用。经过阅读的消化和积累,我们再使用的时候,作文就会写得活泼生动,完全是我们自己的东西了。有的时候,我们在读某个同学的作文时,感觉到这篇作文似曾相识,好像在某某作文杂志或作文书上读到过的,是不是这篇作文…  相似文献   

18.
一、举一反三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上必须适时地引导学生品味教材中的优美句段,围绕这些“样本”进行扎扎实实、形式多样的训练《。美丽的武夷山》第2自然段中有个句子“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它既是排比句又是比喻句。孩子们单纯地写排比句或比喻句都较容易,但二者兼有,对部分学生来说是个难题,为此,我将该句式的仿写训练分成了两个层次:1.提示性补充。出示半成品句子,给学生一些提示,打开他们的思路。例如:天上的云变化多样,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有的像_______。…  相似文献   

19.
王维在诗中借助语音修辞——音节匀称、平仄相问、节拍自然、韵脚和谐、叠音生动,使表意更加生动形象,给人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语言大师老舍曾经说过:“除了注意文字意义而外,还要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声韵之美。”是啊,就拿考场作文来说,考生都知道精美的语言是制造“作文亮点”的重要手段,但是很多同学更多的是从其遣词造句是否贴切、是否具有气势、是否饱含哲理等角度进行考虑,而忽视了语言的声韵之美。如果读到一篇甚至一段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琅琅上口的文字,会使读者充分地享受到语言的和谐优美,即使读完了,余韵也犹在耳边。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是如何制造语言的音乐美的。一、音节匀称音节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