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折射出斑斓的人性光辉。教学这篇课文,我突出一个“情”字,用一个大问题统领全课的教学:“课文哪一幕深深地打动了你?”围绕这个问题,我抓住两点组织:一是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二是感悟儿子的“了不起”。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把描写父亲的句段还原为一幅幅具体的画面,  相似文献   

2.
蓝瑞美 《广西教育》2014,(29):75-75
正一、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父亲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3.领悟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父亲的了不起。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会玩     
我想象自己站在讲台前: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叫‘学会玩’。玩,是生命的必需;会玩,简直了不起!学会玩,是不简单的。听我一一道来——  相似文献   

4.
李海鹰 《山东教育》2005,(10):32-32
一、进入文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5.
史旭芬 《广西教育》2011,(28):24-24
目前,一些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激励评价存在过度现象,动不动就对学生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如一位教师在执教课文《狐假虎威》时,引导学生对狐狸进行评价的教学片段,就十分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6.
一、教材说明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课文编写的意图是使学生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他人,增强作人的责任感。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阿曼达父亲的“了不起”。通过抓重点句朗读感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永不放弃信念,决不丧失信心的责任感和信守自己的诺言、实践自己的诺言。3、使学生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做一个信守自己的诺言,并能实践自己诺言的人。三、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上课前,让我们来做个…  相似文献   

7.
一、进入文章情境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历经一次次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初读课文后,学生们说出了自己的体会:“这篇文章太感人了,这对父子真了不起!”我借机道:“读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对这对父子佩服得五体投地,觉得他们真了不起。如果,我们是这次地震的幸存者,是当时这一幕的目击人,我们的感受会怎么样呢?”然后,我便假设一个情境:“如果你是救火队长,如果你是路人,如果你是警察,如果你是其他孩子的父母,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回…  相似文献   

8.
<正>非常佩服我们的选手,向所有的选手致敬,祝贺他们!选手们在前一天抽签,然后用30分钟时间上课,甚至连授课班级的孩子们都不认识,课还能上得这样精彩,我是自愧弗如,选手们都很了不起。这次共有11位选手在中华中学分会场,其中有3篇课文是低年级的,3篇课文是高年级的,还有5篇课文是中年级的。刚刚最后这位老师,评委给她打了很高的分数。这位老师的分数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排第一,在全部选手中排第二。这说明,评委非常肯定她的这堂课。  相似文献   

9.
课前游戏。上课。师:美国的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你们熟悉吗?生:熟悉。师:他,你们也熟悉?真了不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写的一篇文章,题目你们都知道吧?师:(板书课题)课文读过了吗?能把文中的字音读准吗?生:很好。师:来试试吧,把这些词语读一下。(课件出示词语:兴奋、誊写、皱眉头、谨慎、歧途、出版、腼腆)“兴”字,还有一个读音,读什么?通过预习课文,你还了解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你的预习情况,等会我们来交流,好吗?生浏览课文,回顾预习情况。生:通过预习,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写巴迪妈妈和爸爸给他的诗的评价分别是“精…  相似文献   

10.
一次,公开教学《从现在开始》。王老师引领学生熟读了课文之后,让他们说一说内心的感受。孩子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狮子把大官让给别人做,真了不起;有的说猫头鹰和袋鼠让“臣民”像他一样生活太霸道;有的说猴子思想开放,挺有人情味儿的! 突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国富饶辽阔又壮丽,五千年的文明传统实在了不起;三大发明早已传誉全世界,新世纪的大展宏图更是了不起!啊,了不起,了不起,中国了不起,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世界都惊奇!了不起,了不起,中国了不起,港澳已回归,奥运在兴办,入世捷报举国大欢喜!  相似文献   

12.
师: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读了课文有哪些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生开始自由读文,教师同时播放轻音乐;创设愉快、轻松的氛围)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思考得也很专心,老师再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感受到的说给自己听听,一边说说,一边改改,组织好语言。 (生自言自语,说、思、改相结合)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读课文的感受与小组同学分享分享。 (生开始讨论交流,协作学习,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说给全班同学听?想说就站起来说。 生:我觉得贝多芬真了不起,无意之间的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布后 ,语文学习方式正逐步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向转变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毋庸讳言 ,有些课堂也出现了急功近利、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这些课的共同点是读得不多 ,读得不深 ;或是在没有个体充分思考的前提下 ,就急于合作学习 ,分组讨论 ;或是课文还没有读通 ,就急于创设新的学习情境 ,让学生“灵活运用”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 ;或是放弃对课文的深入体会和钻研 ,急于“开放” ,要求学生学习课外 (包括网上得到的 )学习资料 ,等等。粗粗看来 ,这些语文课 ,教学形式新了 ,教学内容广了 ,可是语文的味道淡…  相似文献   

14.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来说说课文给你们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生: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师:请你把你的话写在黑板上。生:李大钊同志特别爱国。生:李大钊很了不起,他很伟大。生:李大钊关心他的家人。(老师分别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写在黑板上)评点黑板的“易主”,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师:课文是需要细细品味的。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一同走近那段历史,去感悟李大钊同志的风采、形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书边思考,并做批注。(…  相似文献   

15.
学习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 ,感受父爱的伟大。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根据本文的特点 ,可确立如下的学习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 ,想像父亲抢救儿子的场面。(2 )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爱的伟大。(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教案一、初读课文 自学字词初读课文 ,学生通过查字、词典 ,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有“墟 (xū)和砾 (lì)”,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的有“失去”和“失常”的“失”,读 shī不读 shí;…  相似文献   

16.
学会提问     
<正>同学们,阅读文章时你知道如何提问、问些什么吗?让我们跟随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课文来学习提问的方法吧。一、针对文章的部分内容或全文提问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文后面列出小组问题清单,如:“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这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来提问的。又如:“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是针对全文来提问的。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的教育活动,是今年中小学生的重点活动。首届全国少年文艺大赛以此为主题征稿,为你成为“了不起”少年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  相似文献   

19.
一、经常把自己想得很了不起。成功源于自信。只有你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时,你才能做成功很了不起的事,成为别人眼中很了不起的人。二、总是选择正确的朋友。  相似文献   

20.
《华章》2007,(Z1)
一、在自读自悟中渗透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仅在重点感悟阶段需要,在自读自悟阶段同样需要,我们要把人文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教《长城》一课,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有一句“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的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我抓住“成千上万的参观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