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读者》2008,(7)
当幸存的孩子经历劫难被人从废墟里救出,当他们自己在废墟中勇敢地爬出,我们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出少年的坚强和沉着,以及对未来不言放弃的信念!他们的表现出人意料,令人感动!大自然以无情的力量摧毁着一切,在汶川大地震中,在血与泪的悲痛中,却涌现了一批少年英雄。少年强,则中国强。他们勇敢坚强和舍己救人的精神,是民族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波及到30万人。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所在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冲过去。在他清理瓦砾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但哭喊之后,他们又都绝望地离…  相似文献   

3.
美丽新风景     
我的家乡地处青川一隅,地震曾使我们无家可归,是浙江参与援建的叔叔伯伯们给了我一个崭新的家。他们在废墟上为我们建起了一排排整齐的红瓦房。我永远记得搬进新家那天的情形。看着焕然一新的家,外婆激动得掉下眼泪,不住地说:"感谢政府,感谢浙江人。"家里的饮用水来自大山深处。粗大结实的黑色水管依附在陡峭的绝壁上,  相似文献   

4.
当幸存的孩子历经劫难被人从废墟里救出,当幸运的孩子从水泥瓦砾中勇敢地爬出,我们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出少年的坚强和沉着,以及对未来不言放弃的信念。他们的表现出人意外,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5.
废墟     
余秋雨 《教学随笔》2008,(Z2):44-49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陨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  相似文献   

6.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匆匆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即冲向了他7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3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于是,他坚定地站起来,向那片废墟走去。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苦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她离开了…  相似文献   

7.
废墟     
废墟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它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地震废墟中的逝者都曾经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姿势在地震袭来时的一刹那永远地定格在那里。有些定格惨不忍睹,而有些定格,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相似文献   

9.
废墟     
一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萆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但是,代  相似文献   

10.
废墟     
有文明的存在,就有废墟的存在,废墟仿佛就是文明的拓本——保存着文明的痕迹,让人无限遐想,而用手去触摸、去感受时,却发现可望不可及。废墟是什么? 深秋季节,残阳斜照,光线从远东瀛的石柱侧落下来,显得半明半暗,一片肃杀,几蓬衰草也听天由命地在风中抖动,几只不知种类的飞鸟忽飞忽落——即使这样也无法给这幅画带来生气,反而,显得更加寂寞、萧条。  相似文献   

11.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那座古老的破旧祠堂已荡然无存,在这片断壁残垣的废墟上曾经燃起过一股教育的火焰,当他们满怀热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来到这里的时候,废墟不再是废墟,而是一座辉煌的教育殿堂——这就是富县羊泉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2.
当幸存的孩子历经劫难被人从废墟里救出.当幸运的孩子从水泥瓦砾中勇敢地爬出.我们从电视画面中看到:他们的眼神中依然透出少年的坚强和沉着.以及对未来不言放弃的信念!他们的表现出人意外.令人感动!  相似文献   

13.
考查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特别是重点考核政治学科能力 ,是高考政治学科命题的总的要求。这一要求要达到较好地实现 ,取决于诸多因素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就是试题本身。什么样式的试题、什么内容的试题 ,才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知识、考核学生的能力呢 ?下列一道辨析题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试题 ]请用有关哲学观点 ,联系短文 ,辨析下述命题 :“信念是一种物质。”信念是一种物质在沙漠中 ,在废墟里 ,许多绝望之地 ,我都见过负重行走的人。他们有的身上背着沉重的行囊 ,有的身无长物 ,但能感觉到他们肩上的分量。他们驼背弯腰 ,…  相似文献   

14.
废墟     
一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立,书中的记载,童年的幻想,全在废墟中殒灭。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创业的祖辈在寒风中声声咆哮。夜临了,什么没有见过的明月苦笑一下,躲进云层,投给废墟一片阴影。但是,代代层累并不是历史。废墟是毁灭,是葬送,是诀别,是选择。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教育》2008,(6):10-10
自然的威力面前,老师们的躯体同样柔弱,但他们却在极端的条件下构筑了生命的空间。在废墟的现场,很多老师留给我们的最后姿态是生命对生命最有力的掩护。当灾难突如其来,他们奋不顾身,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与世界的诀别,是给我们所有人上的最后也是最震撼的一课。在这一课里,他们无私无畏地倾其所有,展现出生命耀眼的亮色和人性永恒的光辉;在这一课里,他们凝固了音容笑貌,在瓦砾的喧嚣中坚守再坚守,变成一尊尊不朽的雕塑。这一课之后,他们无语,但我们听得到心灵因他们而产生的共鸣;这一课之后,他们远走.但我们从此凝视他们的足迹所指示的人生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的《启蒙时代》拥有明显的"成长"内涵,但小说不再以女性作为成长主体,而是将男性主人公的精神理性成长过程推至文本的前台。主人公成长的"废墟"境遇虽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却也使他们的理性成长历程充满光明与黑暗频繁交替的坎坷。这其中,审父、叛父、回归父亲的曲折历程以及同代人彼此争辩、相互扶助的友谊成为影响他们成长的最重要的理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那座古老的破旧祠堂已荡然无存,在这片断壁残垣的废墟上曾经燃起过一股教育的火焰,当他们满怀热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赤诚来到这里的时候,废墟不再是废墟,而是一座辉煌的教育殿堂——这就是富县羊泉镇中心小学。  相似文献   

18.
我轻轻地合上那本书,眼中早已热泪盈眶,为了书中那个少年最终的悲剧。 黑格尔曾在他的《历史哲学》中痛心地评价成吉思汗和他的蒙古帝国:"他们是出现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在几年之内突然地把罗马世界、波斯世界和中国世界变成了一堆废墟。他们的来临和退去都像潮水一样难以解释,以至于人们只能将他们看做是上帝派来的对古老文明的一种惩罚。"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大地震以后,灾区许多村镇变成了废墟,到处是残垣断壁和飘飞的尘土,究竟有多少灾民被困在废墟下,是最令人揪心的问题。如何快速地搜寻到废墟下奄奄一息的伤员,也成为救灾的焦点和难点。随着时间  相似文献   

20.
包利民 《初中生》2008,(11):28-29
迄今没有见到为他们留下的影像,定格他们倒在废墟里的姿势。也许根本就没有人为他们留下过影像。但是,随着搜救人员一点点挖开瓦砾、水泥和砖块,我们依旧记住了这样一种倒下的姿势。21岁的幼儿园老师瞿万容,被扒出废墟时,人们看到其不意她扑在地上,用后背死死挡住一块垮塌的水泥板,紧紧护住自己怀里的一个孩子。孩子只受了轻伤,呼吸很平稳,而年轻的女老师,却因为头部和背部骨折,早已停止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