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晚年恩格斯认为,马克思是在<神圣家族>一书中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对抽象的人的崇拜"的.本文认为,这是恩格斯记忆上的一个错误.实际上,在撰写<神圣家族>(1844)时,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和人的学说基本上是认同的,直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开始,马克思才对费尔巴哈关于人的学说进行全面的、深刻的批判.  相似文献   

2.
生成与预设的关系:误解与澄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生成性目标与预设性目标视为并列关系,并认为"生成"仅体现于课堂情景中,是我们对之理解中的一种常见错误.实际上,教学目标只可预设而不能随机生成,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目标与其内容或实现的形式的关系.在逻辑上,二者为"被决定与决定"的从属关系;从哲学层面分析,二者又如"动与静"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以往历史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而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来创建“新唯物主义的”的历史观的。从黑格尔“精神的人”、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到马克思“现实的人”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4.
人的素质差距是教育造成的,而教育的差距是人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对教育的不同理解是对"人"的不同认识造成的。建设乡村教育,先得把人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人学观实现了从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转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现实的个人"进行了多层次的理论规定,并进一步指出"现实的个人"是研究社会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总结马克思之前的西方哲学对人的本质的认识的基础上,阐述了马克思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并逐步形成实践的人本观的历程以及马克思实践思维哲学关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马克思对人的理解经历了"抽象的人"向"现实的人"的理论转变过程;"现实的人一这一观点产生干<神圣家族>,完成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得到了系统发挥和论述.梳理"现实的人"观点的理论嬗变过程对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理解有着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是使用电子计算机把一种语言(源语言,sourcelanguage)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日标语言,targetlanguage)的一门新学科。这门新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新技术。它涉及到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许多部门,是非常典型的多边缘的交叉学科。在语言学中,机器翻译是计算语言学的一个研究领域;在计算机科学中,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一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澄清几个概念的内涵——与陈殿玺先生商榷之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质疑义旁表字义的转注说》对转注的一些概念的内涵有误解,现逐一澄清。  相似文献   

10.
自古及今,人们对孔子有颇多误解,本文以分析人们曲解孔子的原因为线索,列举人们对孔子的误解之处,并一一还原孔子的本意。  相似文献   

11.
高考作文往往成为高考后的热门话题。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却对高考作文有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深入反思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学校教育无用论、学校教育万能论、学校发展环境决定论、学校教育质量生源决定论、校长英雄论、学校教育科研群众运动论等。这些倾向的存在已经给教育活动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对此不加以分析和澄清,其对教育活动的消极影响将会进一步蔓延,给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三大来源中“人”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的理论的来源。马克思主义有关人的理论是对以往人学理论的扬弃。“现实的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最根本的体现。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与反作用、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决定了“现实的人”的特性即主体性,其特点包括:自主性、自觉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艺术作品的基本构成、艺术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作品的标题等方面阐述如何解读绘画艺术的抽象性。  相似文献   

15.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起点),是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阈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现实的人在本质上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它是自然存在物,也是实践存在物,更是社会存在物。马克思通过研究现实的人,以关注现实人的生存境遇和发展命运。人的现实的时代遭遇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在当下,以人为本理念的提出为破解人的时代遭遇指明了现实归途:构建生态文明、倡导人文关怀、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7.
我过去从未见过昙花,但心里却讨厌它,什么缘故呢?也许是“昙花一现”听的太多了,头脑中的昙花已不是花,而成为一种人,一种令人厌恶的人。但这毕竟出于想象,昙花到底是什么样子,对于我则只是一个谜。  相似文献   

18.
是否该给每一个灵魂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的问题似乎答案很明显,是的。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却似乎从来没有做到过。小作者用自己细腻的笔触,将这样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问题深深的凿入每个阅读者的心中,令人深思。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是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真正美好的事物.本身绝对不会因为大家的误解而失去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9.
元稹诗文在唐代传播广泛,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也存在诸多误读误解,今仅举例一二,就教贤达。  相似文献   

20.
卡里米是被一阵美妙的血腥味吸引过来的。 它和上百条同类一起,快速地向着血腥味传来的方向靠拢了过去。那是一只山羊,已经被水溺死。它的身上有被割出的刀口,血在水里洇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