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贵军 《考试周刊》2007,(50):81-82
几千年来,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中国武术能滋生繁衍、常青不衰,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探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现代社会社区体育发展的社会作用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社区体育文化的结合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传统体育养生观及其对发展体育保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体育养生观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精华,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强调神形俱养、刚柔结合,有助于保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对发展体育保健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被其他国家所了解和接受,凝结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民族传统体育更是其代表。同时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人们开始摆脱对西方竞技体育的盲目崇拜和模仿,重新审视和认可民族传统体育作用和价值,给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作为建设"健康中国"的主要内容,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基础性及战略性的作用及地位,体育教学评价就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健康中国"战略为背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从对体育教学评价功能的基本认识、体育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展开全面的剖析.提出逐渐转变以往过于传统的评价理念,持续扩充评价内容,运用多种合理而又有效的评价方式的基本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对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及对策进行剖析。研究表明:"健康中国"背景下敦煌舞在学校发展的困境主要有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不足、学校课程设置单一、网络化时代不同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冲击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学校体育逐渐发生着变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融合是必然的、也是困难的。探讨敦煌舞在高校的发展困境并给出相应的策略,旨在敦煌舞在高校能够更好地发展,找到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发展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健康体育教学就是围绕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而进行的一项教学活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改革结果,是“三个代表”在体育工作方面的具体实践。但是由于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的影响,在体育教学工作实践中,现代健康体育教学思想不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本文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与现代健康体育教学进行比较研究,阐述健康体育教学的创新意义,从而促进健康体育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使体育教学发挥其本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飞速提升,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水平。中国传统养生对人们的健康向来有着独特的作用,而体育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于高校体育中也有独特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传统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进行探研究、分析,作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全球危机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倡议。在采用文献资料、政策分析等方法对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体育的功能价值及其实现路径进行研究。体育之于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承担着健康功能、文化功能、外交功能和生态功能。实现其功能价值的路径为:在体育交流场域中实现世界人民集体认同;完善健康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发展体系;利用现代科技和大数据平台助力体育健康服务产业;向国际社会传播分享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以“健康中国”行动辐射“健康世界”治理格局,从而在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中贡献体育的力量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代表西方体育文化的奥林匹克运动和具有典型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互影响和交融。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查阅奥林匹克运动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产生背景进行了比较,分析两者文化产生特点及其存在方式,对两种文化进行了比较,指出奥林匹克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未来发展中应该相互依存与补充,这两种文化将给世界人民带来良好感受和健康体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而青少年健康是健康中国的基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其对促进青少年健康和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价值。教育信息化能突破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时空限制,丰富学生接受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资源,但其当前存在数据收集的科学性有待提升、教师专业培训项目有待开发、体育与健康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有待深化等问题,提出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信息化有关文件的引导,深化体育与健康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将体育与健康教育信息化延伸到全社会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薛菁 《闽江学院学报》2007,28(6):125-131
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历史发展,夏、商、周三代的法律教育主要萌芽于奴隶主贵族内部;春秋战国时期法律教育开始兴起,此期私学的产生对后世中国封建历代的法律教育影响甚深,从而确立起了以私家传授法律知识的法律教育模式。汉代中叶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法律教育与儒经教育糅合在了一起,由此决定了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基本走向。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出现了专门的法律教育机构,迨至唐宋,律学亦作为官学形式之一,取得了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同等地位,直属国子监。但是法律教育终究未能摆脱对经学的依附地位,法律教育的内容始终以儒学经典为中心,以至元、明、清时期尊孔重儒,法律教育完全合于儒学之中。尽管如此,中国古代法律教育无论是对中国古代法律教育的传承,还是对近代法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书院教育在宋、明两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封建集权的加强,书院虽一度成为封建王朝的教化工具和封建官僚的培养机构,但书院相较于宋、明的官学教育而言,有着更为自由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气象,宋明理学在书院教育的推动下,在思想控制极其严格的封建社会中后期反而获得巨大的发展.这些发展得益于书院聚集了大量的儒学大师和典籍、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并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至高峰。正是在科技与儒学的互动中,儒学既促进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培育出古代科技的务实性,体现出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在文化上将古代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造成了科技独立性的缺失与科技理论性的薄弱,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中的和谐性思想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儒家伦理道德能够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思想具有和谐性品质。儒家和谐性思想体现在基本伦理要求上,体现在个体与社会利益关系上,体现在道德修养方式尤其是身心修养上,体现在注重个人内心体验上。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儒家和谐性思想也有不足。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应该借鉴其和谐性思想,并且克服那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孕育了孔子深刻的道德教育人学思想,对于现代的道德教育意蕴重大。通过对孔子的相关思想进行甄别,取其精华,为现代道德教育理论提供科学成分,为道德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巨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儒学教育社会化的理论基础与基本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儒学教育以人性论为理论基础,期许为人的社会化教育提供一个内在合理的理论依据。儒学教育社会化的基本形态有君主教育的儒学化,士人培养及选拔的儒学化,民众教育的儒学化。儒学教育社会化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既富有创新精神,亦不乏保守力量。儒学教育社会化作为儒学实现德治的生命线,是维系中国古代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也是促进中国古代社会明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中国,教育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革。近代教育变革实际上就是东西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作为本土文化代表的儒学原本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核心内容,但在近代教育变革的过程中,西学逐渐取代了儒学原来在教育中的位置,而儒学逐渐失落、消退,直至退出教育这个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8.
传统伦理观对中西历史上同性恋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性恋现象是一种跨文化现象,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哪个阶段,它都普遍存在。古希腊人甚至把同性恋视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同性恋现象在中西方都有着悠久的历史。西方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具有"原罪",人性本恶,因此同性恋者在欧洲中世纪受到了残酷的对待。中国儒家思想认为人性本善,因此同性恋者在中国历史上并未受到像欧洲中世纪那样的肉体上的摧残,但也受到儒家思想的批判。通过对中西方历史上同性恋者生存的伦理困境进行分析,旨在说明要正视同性性取向,给这一弱势群体以关爱。  相似文献   

19.
引礼入法是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史上的重要内容。在汉代,引礼入法理论得到不断发展,并大量运用于法律实践,呈现出法律的儒学化和礼治的法律化等特征。先教后刑、“原心论罪”、“亲亲得首相匿”和司法官吏的儒生化等构成了汉代引礼入法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董仲舒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儒学为宗,兼采先秦阴阳家、法家和黄老学派等思想中有利于统治的成分,创立了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改变了儒学空疏的学风,使儒学成为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主流,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