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日”     
“日”字是象形字已成定论,但其中之点划表示什么却历来众说纷纭,有许多曲解。日中之点划只是为了与其他类似的文字易于区别,并无其他含义。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季璇 《文教资料》2008,(35):42-44
本文作者运用关联理论来分析刻意曲解的标准.即怎样才算刻意?并参照他人的研究和实例分析,探讨刻意曲解与误解的"度"的问题,进而对日常交际作出启示.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交流是翻译很重要的任务和目的之一,然而正是由于文化以及其它方面的种种差异常常会导致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失落或曲解.分析翻译中造成文化因素失落或曲解的种种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讨论分析了应对这种文化失落或曲解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巧用曲解 对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加以有意的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方法就叫曲解.曲解是有意作出不符合原意的新解,和误解、用词不当等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5.
曲解是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过去的研究侧重于触发曲解的话语因素、运行机制及其语用功能。然而,话语因素只是给曲解提供了可能性,运行机制阐释的是曲解的运作方式,语用功能论述了曲解产生的效果。这些都没有涉及到曲解的心理根源。作者在总结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从认知和心理的角度论述了曲解策略产生的心理机制,揭示了产生曲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刻意曲解作为一种特殊的语用策略,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和文学作品中。刻意曲解是喜剧小品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在喜剧小品中,说话者往往会使用刻意曲解这一语用手段来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营造幽默效果。本文以一些著名的中国喜剧小品为例,对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现象进行分析,探讨喜剧小品中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7.
从顺应角度看刻意曲解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刻意曲解是一种语用策略,体现了顺应的动态性,是一种意向性很强的顺应。刻意曲解策略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谐音曲解、曲解缺失信息、曲解概念意义、曲解指称含义、曲解言语行为义和隐含意义、曲解预设,曲解话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趣味识字理念的指引下,字理识字教学法在运用中出现了教师随意曲解汉字形义关系的误区,即教师根据字理析形索义时,因对字源随意解说而扭曲了汉字的形义关系.曲解形义的识字教学在课堂里频频出现.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对于理解刻意曲解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依据。根据关联理论中的明示——推理交际、认知语境与关联原则,刻意曲解是曲解者在推理过程中对第一说话人明示的歪曲过程,是推理过程中对明示的偏离,使第一说话人交际意图得不到实现;刻意曲解是第二说话人在正确理解第一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对被曲解者的语境假设进行有意识的破坏性改造;刻意曲解是最佳关联性达到最小值的过程,并不总是最大关联,也不总是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1.
在言语交际中,刻意曲解的认知机制一般涉及听话人对说话人话语的理解,和听话人作出应答的过程即曲解的过程,文章对言语交际、故意曲解和语用失误进行概念界定,从宏观上对故意曲解进行概念了解,然后进入微观探索,依次对认识过程中的故意曲解进行分类整理,并进行成因和语用功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学生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的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误解或曲解诗歌意思,分析过于粗造等.解答诗歌鉴赏题是有方法可循的.首先是读题、读注、读形象,其次抓住诗眼,最后联系背景,品析内容.  相似文献   

13.
哈里斯认为,整合语言学应注重语言现象及其相互关系,并用关于语言的语言理论来理解语言.由于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多义、歧义等),造成了语言交际中经常出现刻意曲解现象.在英语交际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刻意曲解这种语言形式,能够起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其注意力、提高其语言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加以有意的歪曲解释,这种修辞方式就叫曲解.曲解是有意作出不符合原意的新解,和误解、用词不当等不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说话人或作者对句中的某些词语的意思故意进行歪曲解释,以达到一波三折的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格称为曲解。曲解是对词语的一种反常规使用,其本质就是歪曲词语的本意而另创一种新意。幽默巧妙、机智灵通、高潮突现、出奇制胜是曲解的突出特点.曲解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可分为若干类型.根据有无解释对象,曲解可以分为问答式曲解与自解式曲解两种。问答式曲解顾名思义就是一问一答,有问有答式的曲解.例如著名小品演员赵本山与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中有这样两句台词:二丫:俺家大嫂是做啥工作的?狗胜:她呀,地下工…  相似文献   

16.
"语用曲解"术语的命名经历了一个艰苦长期的过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它表明了研究的理论框架,同时包容研究的跨学科性;与"误解"廓清了关系;强调了交际过程中"人"的认知、互动作用;把被"刻意曲解"排除在外的曲解现象重新纳入研究的范围;理性的看待曲解的功能,重视曲解策略使用的限制条件,挖掘使用不当的补救手段;挖掘触发该策略使用的心理根源和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立体几何第一章的定理和推论很多。使学生掌握好各个定理,并能熟练地应用它们解题,是立几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立几定理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特别重视。一、做好定理的“翻译”工作首先要用通俗易懂钓语言阐述定理的内容。书上每个定理都是用精炼的语言来表达的,受语文水平所限,学生往往对定理的内容不甚理解,甚至会曲解。所以在教学叫,必须把每个定理的内容用通俗易懂、易于接受的语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的元表征用法来解释反讽语境下的刻意曲解及其所形成的言语幽默。根据元表征用法,刻意曲解可分为解释性用法和元语言用法。刻意曲解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际策略,其语用功能有赖于语境。说话者通过将内容或框架赋予不同话语,曲解说话人的语词或思想,使之服务于相反的交际目的。在反讽语境中,交际者理解并刻意曲解对方话语,用以维护自我形象或攻击对方,其运行机制在于"不一致",实现刻意曲解的核心在于"相似性"。  相似文献   

19.
刻意曲解与语用误解不同。刻意曲解是语言使用者的一种语用策略,是其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利用对方话语中的歧义性和语用模糊,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本文在区分这两种语言现象的基础上,尝试分析曲解者如何实施其刻意曲解策略,以及用关联理论如何来解释交际双方曲解与被曲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编后语     
《数学教学研究》2007,(7):F0004-F000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有人提出数学教学应以解题教学为中心,这似乎有道理.但部分教师把“问题”仅仅理解为“习题”,将“解题教学”仅仅理解为“习题教学”;把数学教学“从问题开始到问题结束”,仅仅理解为“从习题开始到习题结束”.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上的偏颇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有的教师进而曲解“淡化形试,注重实质”的理念,曲解“淡化概念”的本来面目,过份强调“熟能生巧”、“精讲多练”,这就从认识上为我们在第5期提到的那种错误倾向提供了“依据”.在教学中,对概念,特别是最基本的概念的本质属性不做深入研究,课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