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宋雅雯 《新闻世界》2012,(3):114-115
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开播之后,所有外国男嘉宾参与的节目内容进行分析,从价值观、个人态度、交流障碍等方面,总结年轻人在涉及婚恋方面,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曹侃  张华  王若斯 《今传媒》2014,(5):85-86
《非诚勿扰》作为近几年迅速崛起并红遍全国的一档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其睿智犀利的对话、靓丽潇洒的嘉宾、感人真诚的故事,都成为该档节目能占据市场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节目的运行机制和节目所产生的后娱乐时代入手,探究《非诚勿扰》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10,(5):70-71
江苏卫视因为《非诚勿扰》一炮打响,来相亲的部分男、女嘉宾也因为《非诚勿扰》一夜走红。这一档婚恋交友节目,不经意间正在开创中国本土真人秀节目的春天。说话大胆出位的马诺,爱打抱不平的武潇,相貌最出众的马伊咪、发言理性的谢佳等女嘉宾,  相似文献   

4.
江苏卫视的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攀升,根据央视索福瑞34城市收视率调查统计,3月27日《非诚勿扰》全国平均收视率为2.48%,超过《快乐大本营》(2.08%),连续3周成为全国卫视综艺节目收视冠军。《非诚勿扰》的火爆,得益于其较好地把握了市场需求、新颖的内容设置和主持人与嘉宾形成的谈话场。  相似文献   

5.
一度因拜金引起社会非议的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自7月中旬大刀阔斧改版,隆重推出外来务工专场后,让人们眼睛为之一亮。从已播出的三期专场看,每场男女嘉宾都是外来务工人员。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80后”农民工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露着憨厚的笑容,用质朴的言语释放着对感情的期许和美好生活的向往,给观众带来了普通电视节目无法透出的最诚挚的温暖与感动。  相似文献   

6.
广受欢迎的社交婚恋类节目——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在2011年将触角伸向了海外。在结束了澳洲专场和美国专场的录制之后,节目组在英国华文媒体《华闻周刊》的协助下,圆满完成了《非诚勿扰》英国专场的录制。《非诚勿扰》英国专场共招募男、女嘉宾超过2000人,报名首周就吸引了五百多人。据悉,在英国的华人华侨人数近80余万。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电视节目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在电视节目策划中设置悬念以赢得观众关注已然成为了当前电视节目策划的一个重要手段。《非诚勿扰》的节目策划者在整个节目设计中将悬念的设置和节目的流程成功的结合,有效的激发了观众的期待心理;除了悬念之外,《非诚勿扰》节目中必不可少的另一个亮点是冲突话语在节目中的呈现,在《非诚勿扰》中,冲突大量的表现为嘉宾间的语言冲突,一些观点的碰撞起到了制造社会话题的功能,这些原因或许正是《非诚勿扰》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江苏卫视推出的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非诚勿扰》是一档婚恋交友节目,它突破了传统的节目模式,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本文从节目流程、女嘉宾定位、谈论话题、现场音乐和才艺展示、主持搭档、特别专场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要素。  相似文献   

9.
孟欣 《记者摇篮》2010,(5):41-41
江苏卫视旗下的相亲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最近红透大江南北,与湖南卫视“综艺一哥”何炅的同类节目《我们约会吧》竞争激烈,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湖南卫视的一位爆料人,《我们约会吧》的关注度也远不及《非诚勿扰》,正是因为缺乏了“设计”。这种设计,就是电视综艺节目嘉宾的前期策划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唐忠会 《视听界》2010,(5):80-8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0掀起了一轮相亲类节目高潮。国家广电总局为杜绝拜金、低俗、造假,连发两份文件整改相亲节目,《新闻联播》、《新闻1+1》等主流媒体对此予以配合宣传。在这样的背景下,《非诚勿扰》节目组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以及主持风格等方面都有所调整,更多地担负起了主流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非诚勿扰》上,一位男嘉宾骄傲地亮出撒手锏——CCIE证书,据说是全球公认的IT业最权威的认证。然后,女嘉宾的灯,全灭了。  相似文献   

12.
朱玉华 《视听界》2010,(6):105-106
《非诚勿扰》主持人用新闻的眼光、独特的个人经历、健康的形象,摆脱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媚俗与肤浅。 1.有力把握主持节奏和价值导向 《非诚勿扰》主持人在节奏的把握上非常到位,将现场的掌控权更多地掌握在手中。节目节奏看似规律,一个嘉宾上场后会放三段录像,录像之间会有主持人提问和男女嘉宾互动的环节。在嘉宾表现平淡时,主持人会有意识地"抖包袱",催热现场气氛;而当现场气氛趋于火爆,嘉宾开始"满嘴跑火车"时,主持人又会毫不犹豫地打断现场嘉宾的谈话,及时"刹车"。  相似文献   

13.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14.
相亲节目在中国的兴起由来已久,从较早的《相约星期六》《玫瑰之约》到现在热火朝天的《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等,其中《非诚勿扰》的争议性和传播力可以说是最突出的。应该说,是《非诚勿扰》将相亲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要想了解我国相亲节目的传播模式,《非诚勿扰》的样本借鉴就显得非常必要。作者希望通过对《非诚勿扰》的传播模式分析,尤其是从符号学和叙事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对国内相亲节目提供一点启发性的元素,也希望能够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更好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众多创意叙事元素中,贯穿节目始终介绍相亲男嘉宾的VCR(Video Cassette Recorder),显现出《非诚勿扰》栏目组编导的创新意识与创意智慧,并成为节目的一道亮丽的艺术风景。众所周知,创意内涵的要点是"说什么"和"怎么说"两个方面。"说什么"是创意的策略,是创意的主题与核心,而"怎么说"则是"说什么"的具像性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6.
“这个光头,思维之流畅,语言之精准,激情之澎湃,几乎将我征服。”这是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制片人王刚对嘉宾主持乐嘉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非言语交际是一种传播行为.非言语交际通常发生在当事者的无意识中,但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非言语交际行为可以强化、替代或否定言语行为,可以传播相关的意义、情形及欺骗性.尽管许多民族文化都共有一些非言语交际行为,但是非言语行为代码往往都是由特定的文化环境决定的.有时,非言语交际行为中的文化差异可以形成一种文化的定势.本文试就非言语交际的文化意义及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差异问题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电视交友节目兴起于上世纪末,后遭遇发展瓶颈。十年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节目凭借新的时代元素大获成功,开启了"后相亲"时代。与传统的电视交友节目相比,当下的电视交友节目中主持人、嘉宾分别掌握的话轮长短、数量、比例以及二者之间话轮的转换方式都发生了变化。《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作为电视交友节目的领跑者,其话轮控制和转换的规律对其它类似节目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一种典型的言语交际行为,谈话双方都希望能够互相理解,共同配合,以促成言语交际的成功。记者言语行为直接影响着采访对象的言语行为,要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就必须遵守一些基本语言原则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确保采访任务顺利完成。采访中需遵循哪些基本语言原则呢?美国语言哲学家Grice认为,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活动     
《视听界》2011,(2):5-5
江苏卫视频道长沙推广 3月5日、6日,频道首次在长沙市开展三大王牌节目《非诚勿扰》、《老公看你的》、《欢喜冤家》的大型户外主题活动,采用户外推广结合嘉宾招募的方式,延伸了营销形式,实现了突破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