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丰富、独特、优秀的地域文化,以吴文化元素贯串幼儿教育全过程,从而使孩子愉悦地体验吴文化的精髓,让吴文化流淌在孩子的生活中,让灿烂的吴文化伴随吴地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我们现代所说的吴文化,原本是指古代的一个国家——吴国(又称"勾吴"),但随着历史的演变,吴文化慢慢演变为以地理区分的"吴地"和以文化区分的"吴文化"。在吴文化世代的传承过程中,与邻近的中原文化相互融合,演变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文化。在经过历史的推演,源远流长,演变成现在影响广泛的吴文化。  相似文献   

4.
吴文化的生成与变迁,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政治形势、移民结构的规定和影响。吴文化有着独特的区域特征.对江南民间宗教信仰产生深刻的影响。吴地区先秦以来传承不息的迷信鬼神文化传统奠定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社会心理底蕴:吴文化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促使佛教、道教鬼神观念向民间鬼神信仰渗透,丰富了江南民间宗教信仰的内容;吴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促使多种民间宗教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之中,地处长三角的吴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开放气度,彰显着一种和谐的精神,这同吴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长期的文化沉淀所形成的吴地精神文化传统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本文主要在中西文化的交错体系中立足于吴文化的开放性以及和谐精神,将纯文化的思维运用到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感受吴文化潜在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吴楚文化既指史称“吴头楚尾”之地的区域性文化,亦可指古吴楚之地的长江中下游文化。它们皆包含着极丰厚的吴文化、楚文化及其混融共生的吴楚文化的物质成果和精神积淀。在先秦吴、楚立国前后,吴楚之地即已呈现“吴中有楚、楚中有吴”瑰丽的吴楚文化景观,展示出吴楚文化自有的人文风貌和文化特质,尽管王朝更迭,这种文化的区域性特征是不会随着吴、楚灭国而消失的;秦大一统后,尤其两宋以后,吴楚文化充满光辉。因而,我们应以清晰的历史理念和文化自觉,立足于吴楚地域的文明创造,努力开拓吴楚文化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7.
地方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认识到校园所处地域文化——吴文化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意义,并通过搭建平台、树立品牌、交流推广等方式将吴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一起,传播阅读价值,建设书香校园,提升校园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热的兴起,传统地域文化的研究也蔚然成风。楚文化、吴文化、越文化、鲁文化、齐文化、晋文化、秦文化以及巴蜀文化的研究如火如荼、方兴未艾。作为传统地域文化的一支——赵文化,在众多学者的辛勤耕耘下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其标志之一就是辛彦怀、康香阁先生主编、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文化研究》的问世。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岁末年初,拿到新鲜出炉的《吴文化概说》,颇为感慨。
  苏州市职业大学虽然还是高职类院校,却一向十分重视吴文化研究与传承。2013年伊始,学校以文件形式发布《关于学校吴文化研究所更名为吴文化研究院的通知》:“为更好地发挥我校吴文化研究优势,积极参与苏州市文化建设,经研究决定,校‘吴文化研究所’更名为‘吴文化研究院’。”在筑梦中国、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下,在经济高速发展、本土文化价值愈加凸显的现实环境中,校领导高瞻远瞩,深知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梦”的苏州职大篇章,必须以底蕴深厚的文化做精神基础。作为一所位于吴文化发源地-苏州-的地方性高校,我校的科研和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吴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气象万千。学校成立吴文化研究院的目的就是要把吴文化作为自己的第一优势,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文化软实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基于此,2013年12月,由我校跨部门多位专家学者参与撰写的《吴文化概说》出版发行了。这是吴文化研究院成立之后编撰完成的第一部著述。  相似文献   

10.
吴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让学生在校时熟悉和了解吴地的历史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味,苏州市职业大学于2000年在苏州高校中首次开出了“吴文化”课程。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课程教学及该课程建设中的基础环节——教材建设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吴文化:"水-鱼文化" 吴地江河湖泊交织,吴文化与水关系密切,有人称吴文化为水文化.这有一定道理.但从深层心理分析,吴文化则是"水一鱼文化"."吴"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实为鱼状.吴王梦寿以前吴作"( 魚)",即"虞"."苏"字金文也写作活灵活现的鱼形.可见,吴即( 魚)即鱼也通苏,究其源,象鱼从鱼."鱼"字读音在吴语中为"ng",是吴语的"吴"音.  相似文献   

12.
通过以西山地域文化资源为主的特色环境、特色游戏的开发与实施,营造独有的育人氛围,以形成内化的、独特的、稳定的办园特征、品质和风貌。围绕"特色环境——特色游戏——特色园所"的建设总思路,我园利用西山吴文化资源,开发本地资源为教材,使师幼具有热爱家乡的情结,熟悉西山的人文历史、风景特产,从中吸收吴文化的营养,使之具有较高内涵的人。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匾额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珍品,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一个多功能的文化载体。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匾额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文章以苏州园林匾额为研究对象,探析其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英译策略以及传播价值,以期对吴文化以及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道路提供新思考。  相似文献   

15.
苏州是吴文化的中心地带,而丰厚的文化底蕴往往对教育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幼儿来说,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使其在吴文化的滋润下成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吴文化作为一种看得见的文化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节日篇、民间工艺篇和美食篇等文化底蕴特色,而将这些地方文化魅力展现在幼儿教学中,让孩子通过听、说、唱、学等多种方式实现与吴文化的近距离接触,可以有效地给予孩子心灵的启迪,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对吴文化的基本认识和让孩子在其浸润中成长为研究要点,梳理幼儿在吴文化下的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6.
吴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化中的“吴”字,起源于政治概念中的“勾吴”,随着历史的发展,它衍化为地理概念中的“吴地”和文化概念中的“吴文化”。吴地指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它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太湖南侧的杭州、嘉兴、湖州、长江以北的南通、扬州等地区。吴文化是孕育在长江下游的杭、嘉、湖、苏平原上,以太湖周围为密集区的良渚文化及其前承和后延的总称。它的前承,可以推溯到崧泽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并与钱塘江南口的河姆渡文化有十分亲密的友邻关系。它向后延伸,在融合一定的中原文化因素以后,直接发展为西周春秋时期的吴国文化。然后,源远流长,影响所及,衍化为绵延数千年之久的“吴文化”。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的过程在可见的将来是不会转向的。中国人以高呼“我们胜利了!”的热情来主办西方文化的、同时又是被全球化了的节日——奥运会,从这种变化了节日感(可简称为“变节”)中也可见文化走向之一斑。我用四个衡量文化生命力的标准——传承的团体、相应的社会结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独特话语的活力——来衡量,真的会有中国文化复兴的趋向吗?我很怀疑。即便看到一些表面的传统再现,它是真的还是利益集团的操纵所为?儒家与道家的传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赖蓉 《湖北教育》2010,(3):54-54
寝室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寝室文化.既为寝室居民张扬个性、放松自我提供了一个心灵的港湾,也为彼此包容、取长补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武汉市黄陂区教育局宣传科吴才源  相似文献   

19.
《早期教育》2010,(6):F0003-F0003
在郁郁葱葱的吴文化圣地鸿山南麓,矗立着一所融吴风古韵与现代教育于一体的美丽学校——无锡市鸿声中心幼儿园。  相似文献   

20.
鲍琳 《化学教与学》2012,(9):79-80,70
以"苏州御窑金砖文化"为例谈在吴文化地区中学开发与吴文化相关的中学化学校本教材的意义和具体开发实施的方法及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