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古佛经词义抉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讨论了东汉以来中古佛经词语恃怙、字、得、目士、一时三月。  相似文献   

2.
文章拟从中古佛经《贤愚经》作为汉语判断句研究的选材原因和意义开始论述,同时结合其他的上古时期的语料、同期的中土语料及后期的近代汉语语料进行总体的一个比较。试图寻找出判断句在汉语史发展历史中的一个变化规律。文章主要是对中古汉语的佛经语料的判断句进行研究。揭示在整个汉语语法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文章重在对这些语料的选择做一说明。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的佛教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经是汉语词汇史研究和词典编纂的重要语料。对成语进行溯源应充分注意到佛经材料;考察成语在产生、定型时形式方面的变化也应充分注意利用佛经材料。  相似文献   

4.
汉译佛经语料在汉语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汉语大词典>中有不少失收的例证,本文据此补正词语九则,探讨这些词语的较早用例,以助于中古汉语词汇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汉语词汇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汉译佛经。《汉语大词典》在编撰过程中,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多以中土文献为主,未能充分运用佛经语料,故相关词条的书证多为晚出。据考证,《汉语大词典》中很多用例可以前推。这里略举数例,以期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汉语大词典》等辞书的编纂修订。  相似文献   

6.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7.
古语词是研究汉语史的重要语料。山西阳泉方言中保留了丰富的古语词.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活的语料。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成书于南朝梁代的最早的佛教类书《经律异相》,其收录的佛经故事性强,语言也较为通俗,较全面地反映东汉至梁代丰富的语言事实,是中古汉语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运用各种文献材料对《经律异相》进行校理,汇集其异文类语料,考察分析异文材料的语言价值,是中古汉语语料建设和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道教典籍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也是辞书编纂的重要语料。回顾十年来的道教典籍词汇研究,既有成绩也有不足。展望未来的汉语词汇研究,道教典籍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佛经译音字主要包括译经者所选用的与梵音语音相近的汉字和根据梵音构造的译音专用字。但在使用中同一个梵文会对译不同的译音字,由于翻译时的省音也使得同一个梵语词汇的译音字用字量多有差异,同时,汉字异写也造成了虚假译音字用字差异现象。印度佛教所使用的是混合梵语、传入汉地的佛经文本语言类型不尽一致、梵汉语言类型的差异和佛经译音规则不明确等是造成佛经译音字用字出现以上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古佛典对"寒地狱"名称的翻译多用音译,其得名源于梵文里表示疼痛、惊讶的拟声词,而这种拟声词与汉语相关的拟声词语音形式恰好对应.从汉语语音特点来看,汉语表示疼痛、痛惜、惊讶的拟声词可以分成三类;而且,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汉语拟声词的文字形式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3.
佛教东渐,与中国传统化交汇互融,经过几百年流播,至隋唐,影响已渐入肌理,此时的诸部佛典完备评出,成为刺激隋唐五代叙事学演变发展的一种活跃因素,本以牛肃《纪闻》为对象,全面爬梳其中之佛经故事的踪影,逐一胪列新发现的受佛经故事题材濡染刻烙的小说,探寻其“本事”之源,中从汉译佛典及相关传录中梳理出部分小说题材之“摹本”,以实证材料同小说题材相对应,从而论证小说融摄佛故事,以展示梵汉化交融对隋唐五代小说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元383年,释道安提出了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翻译思想,"五失本"谈到翻译的语序问题、文质问题和详简问题。对于"一失本"的语序问题,道安主张失本而采用倒装语序;对于"二失本"的文质问题,道安主张根据读者层次和不同文体选择质派或文派翻译,提倡发挥质、文两派的优势,更好地进行佛典汉译;对于"三失本、四失本、五失本"的详简问题,道安认为就一般佛典而言,反复叮咛、啰唆琐碎的颂文、义辞和反腾都应删去,但戒律翻译应该保留;"三不易"谈到佛典汉译面临的时代因素、读者因素和译者因素,这三大因素导致了佛典汉译不容易。  相似文献   

15.
考释中古佛经中"怖慷"、"唬眺"、"颤悚"、"四徼"、"懊恼"、"辛苦"、"駊騀"、"恬憺"、"鍼锋"、"臂钏"等10个词语,补充<汉语大词典>漏收的词、义项、书证,订正其释义之误.  相似文献   

16.
天台宗与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两个重要宗派。禅宗早期主张藉教悟宗,天台宗则强调解行并进。六祖以后,禅宗提出教外别传,天台宗则以教立宗。晚唐以降,禅宗依靠其对世俗势力的影响帮助天台宗恢复经典,天台宗则以经教的优势为禅宗提供教理方面的助益。两宗关系呈现出一个各自独立发展到相互对立到相互合流的过程性展开。  相似文献   

17.
东汉汉译佛经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前人研究及经录记载,对东汉汉泽佛经详加梳理,确定了可靠的东汉汉译佛经数目及译人归属。  相似文献   

18.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颜氏家训》的词语简缩主要有人名、官名、书名的简缩,引言用事的简缩和佛教词语的简缩三类。这些简缩式双字格一部分已经成为常用词,还有一部分尚未成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汉语词汇本身的双音化发展外,我们认为主要是受骈文和佛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中选编了曾居黔北桐梓的僧人莲月印证的僧诗252首,莲月是整个僧诗选中选诗最多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其典雅、生动的语言反映了明清之际特定历史时期下禅师的心境和他经历的佛法故事。其诗歌中蕴含了特殊的近代汉语词汇、佛家用语和地域方言词汇,构成了特殊的禅师诗词语汇。  相似文献   

20.
宋金时代中土学者著作中多用汉文佛典译自梵文的“语法”“句法”术语,标志中土学者语法观树立;这是中国古代语法学的一个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