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雅》是方以智的一部训诂专著,丰富的编纂内容和完备的编纂体例,以及突出的声训方式和全面的考证材料,都显示出了《通雅》在训诂方面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2.
“因声求义”是通过考求古音以求古义的训诂方法。戴侗通过对语言文字产生原因和过程的考究推测,成为最早提出“因声求义”的人。方以智继承了戴氏的思想,并在自己古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欲通古义,先通古音”,在方言的运用、假借和通假等用字情况的处理、同源词研究等方面对戴侗的学说加以发展,为后世乾嘉学者运用这一方法并走向训诂高峰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试评方以智对“謰语”及联绵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考察方以智《通雅》对“讠连语”的研究,认为方以智在古汉语联绵词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方以智将其“欲通古义,先通古音”的训诂原则用于联绵词研究,抓住了联绵词的本质之所在,联绵词研究自此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同时,方氏把联绵词放在特定的词义系统中考察,进入同源联绵词研究领域,拓宽了联绵词研究的范围,有启发后学之功  相似文献   

4.
清代云南语言文字学家吴树声以小学的眼光治《诗》,发明条例,通其义训,著《诗小学》一书。其书立论精当,言必有据,于训诂颇多创获,往往发前人之所未发。然目前学术界对吴氏此书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无人对此书在训诂上所取得的成就予以系统的评价。本文从训诂的角度提出有关的六个方面对吴氏此书进行述评,充分肯定其书在训诂上的价值、作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以资今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通过对黄生《字诂》、《义府》的具体训诂实践的考察。以方法为纲。兼及训诂材料。归纳和总结了其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认为。黄生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证等三种传统训诂方法的运用。以及相关材料的选择上。都显示了不同凡响的远见卓识。确实不愧为清代训诂学大盛的先声。  相似文献   

6.
清朝是训诂的黄金时代,段玉裁、王念孙等提出了就古音求古义的观点。人们以此为手段,使古代经、史、子、集中的许多词义难题迎刃而解,这是训诂学上的一次革命。清之小学,在训诂方面成就最为突出的当数王念孙父子,由于他们在训诂方面的卓越成就,被世人合称为“高邮王氏父子”。  相似文献   

7.
《通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杰出学者方以智(1611—1671)的代表作品。该书考证古书音义,主于辨当名物,辨析词语训诂,论及方言俗语,对传统的汉语语言学尤其是训诂学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曾许以“近代声音训站学的第一流作品”。其中,单是对转语的系统研究与应用,已为同时代的著述所不及。因此,全面系统地整理《通雅》的转语学说,分析其实际应用,归纳其声转条例,究明其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评价方以智在训诂学上的成就,对于进一步了解转语学说在  相似文献   

8.
徐复先生兼综章、黄。克绍师裘,完成了“经验训诂学”向“理论训诂学”的转化,成为章、黄之后的一代训诂学大师。其训诂学说包括七个方面:全凭语言事实材料得出结论,以声音阐明训诂,以上古音通训诂,借文法求训诂,视校勘为训诂的首要环节,发展并运用王国雏的二重证据法,从训诂学向词汇学过渡。  相似文献   

9.
训诂学在清代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更是成就非凡。《经义述闻》是王引之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并合有此父子二人的语言学思想。王氏父子之所以能在训诂方面取得如此巨大之成就,这与他们采用科学的训诂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中之一便是将统计方法运用于其具体的训诂实践。《经义述闻》中,王氏父子用统计方法明词义之是非、辨用字之讹误、证文字之脱衍,解决了训诂方面的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0.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方以智家族之女性作家,才华不让须眉,在诗歌、散文创作方面皆有所成就。然而有关她们的研究一直被忽视。方以智母亲吴令仪,姑母方孟式、方维仪的诗文创作有其艺术特点,我们力图展现明末桐城人文环境下女性文学之艺术风貌。  相似文献   

11.
《韩非子》正文中保存了一些宝贵的训诂材料,从训诂用语和训诂方法两个方面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阐明其体例,有助于探求《韩非子》在训诂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方以智是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成就显著。史书就记载其"生有异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方以智12岁时母亲病逝后,仲姑方维仪"俨如人师",抚养并教育方以智成长成才,并亲授学问,对方以智影响至深。方以智视之如母,为之刻集,感念其恩。  相似文献   

13.
黄侃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在语言文字方面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伟人。他不但在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成就相当巨大,而且在修辞学方面的成就亦属上乘。《文心雕龙札记》体现了他在修辞学方面的学术成就,特别是在修辞格的探讨方面。他往往能就比喻、比拟、夸张、对偶等重要辞格的定义、作用、形成与沿革等很多方面进行深入地探讨,这些有益的探讨很值得我们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4.
《广雅·释诂》疏证以声音通训诂发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以声音通训诂在中国训诂学史上源远流长。在古代典籍中,在《说文》、《释名》等训诂专书中,在各种传注中,以声音通训诂的现象所在多有,不胜枚举。但是清代以前的学者们,或者未能自觉地以这种方法贯彻始终,或者因为受到古音韵学研究水平的局限,未能正确运用这种方法,不免时有失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三个角度分析了《说文解字注》使用的训诂术语“浑言”、“析言”:“浑言”、“析言”术语的提出在训诂学史上的意义;“浑言”、“析言”在汉语词汇学方面的成就;“浑言”、“析言”对语言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书证>是南北朝学者颜之推的训诂经验的记录,体现了作者考据古训、比较互证、识通假、辨字形、通语法、因声求义、懂校勘、探语音、通古代文化、明考古等治学方法,但也表现了训诂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两宋时期,在理学思想的影响下,宋代训诂学者充满理性精神,勤于思考、探索,大胆革新.一方面使得宋代训诂对训诂对象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拓展,理学精神催生与推动了金石学的产生与发展,也促使经史子集训诂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又使得宋代训诂对训诂材料的使用更加完备与翔实,金石铭文资料和目验材料广泛地运用于训诂之中.  相似文献   

18.
《音学五书》被学术界称为清代古音学的“开山之作”。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它在古音学史上的学术地位、成就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而对其蕴含的文字和训诂学价值认识不足。然仅在《唐韵正》中就保存了大量的异文、俗字材料,记载了大量可以明训诂的方言,探讨了词义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轨迹。《音学五书》在文字和训诂学上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小学大师,他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前人学者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证明前人学者研究的正确性,或者阐发新的解释。章太炎的训诂在方法上承袭了乾嘉学派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里主要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为例来分析其训诂方法和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20.
杨树达继承乾嘉学派"声近义通"之旨,又接受西方语源学理论,从而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音义关系理论,即造字时有通借、用字时有通假、形声字声符含义等。基于以上音义关系的理论,杨树达进行了大量的训诂实践。但其训诂实践也存在臆说个别形声字的声符含义、拘泥于"右文说"等方面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