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问:《桃花源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为什么能写得如此引人入胜? 答: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过不少以游仙为题材的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郭璞的《游仙窟》等,都是假托游仙抒发作者的不平和对现实的不满。《桃花源记》虽然不是写作者本人“游仙”,但渔人的桃花源之行颇与“游仙”相类。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把发现桃花源的经过,在桃花源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的情形,都贯穿起来了。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2.
和谐之旅     
第一篇:梦想篇(背景:多媒体播放配乐配画朗诵——《桃花源记》精彩段落)主持人:桃花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千百年来被人们津津乐道,世外桃源也成为理想世界的代名词。可以说,人类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但什么样的社会才是美好的呢?桃花源是不是呢?学生1:桃花源只能是理想中的世界,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学生2:桃花源虽然没有战争与饥饿,有着宁静与自由,但并不是人类的美好社会,它只是代表封建时代下层人民的渴望,它忽略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空间。学生3:世外桃源的美丽,依赖于它的与世隔绝。而闭关自守,只能是落后与淘汰…  相似文献   

3.
在人们心目中,沈从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也许把沈从称为浪漫派作家并不为过。沈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但湘西世界并不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现代“桃花源”,那是一个原始民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社会,而30年代都市“现代明”的侵入,推动了湘西社会朝现代化的演进。《萧萧》是沈从最富有写实意味的作品之一,但它分明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4.
桃花源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乌托邦。它让人感觉“真实”。引起了后世孜孜不倦的找寻。文章从《桃花源记》的文本入手,分析了其桃花源思想内核的建构和叙事特点,得出乌托邦何以“真实”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19世纪美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最具特点同时也是主题最具疑问的一部短篇小说。作为一名笃信加尔文主义的清教徒,霍桑在《拉帕西尼的女儿》中利用圣经原型构建了一个尘世的伊甸园,但男女主人公伊甸园中堕落的结局却是一幕凄婉的爱情悲剧。对替罪羊原型的分析与阐释揭开了伊甸园神话这一另类结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经典课文之一。《桃花源记》的文体问题,一般认为它是散文,是《桃花源诗》的序文,这固然是没有错误。但这种观点只是从文体的共通性来看问题,并没有考虑到这篇文章的文体特殊性,而且它对于理解文章的内容、主旨以及作品的思想性质、作者的主观寓意帮助不大。《桃花源记》的文体应是古代小说,而且是魏晋六朝小说中的杰作,是"有意"为之,罕有伦比;这篇小说实际上寄寓着陶渊明的一种"理想国"精神,而这也是《桃花源记》的思想性质所在。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脍炙人口,千古不朽。陶渊明的名字是与《桃花源记》连在一起的,提起陶渊明,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桃花源记》。一陶渊明头脑里为什么有一个桃花源?当然是因为他向往这么个世界,桃花源是他理想中的天地。因为现实世界——不单是他生活的东晋时代,而且是秦汉以降的人世——百姓没有好日子过。照鲁迅先生的说法,对于百姓来说,中国的历史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一个是求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桃花源人的祖先“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那是求做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他们逃进桃花源,摆脱了这种…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魔衣     
《神奇的魔衣》是一篇读来令人惊奇的小说,它的作者是意大利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迪诺·布扎蒂。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让人时而进入想象的空间,时而又回到现实的世界。虽然这种写作风格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但它与童话、科幻作品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读了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切身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话剧《暗恋桃花源》是由赖川声导演创作的,这部影片由风格迥异的戏剧《暗恋》和《桃花源》两部分巧妙拼接而成,舞台,道具,台词等等元素都成为两部剧衔接的粘合剂,但音乐在这其中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作认为,作为社会理想,它以当时的堡坞社会及其田园生活为现实依据,作为化理想,是对于传统化和外来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吸取了儒、道、释三家之精华,因此桃花源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缩影,有“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安逸,也有彼岸世界的禅意,该从社会和化两方面探讨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桃花源记》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意思是桃花源的人们,不管男女,穿戴服饰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们一样。人教社版的《教学参考资料》翻译说:“他们的穿戴都和桃花源外的世人一样。”桃花源人的服饰与外面世人是否一样?这个问题,在一些语文刊物上有好多文章作  相似文献   

12.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3.
《集宁师专学报》2017,(2):12-15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吉光片羽的佳作。"桃花源"营造的空灵润秀、神奇轩举美境,千百年来成了古今作家援景寄情的一片沃土,同时也构筑了广大民众神往渴盼的洞天福地。"桃花源"貌似东方式的乌托邦世界,其实是自然生态乐园的诗意呈现。从生态美学视野审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发现"桃花源"体现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的有机统一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暗恋桃花源     
现代人如果把戏剧作为谈论的焦点,那么有可能聊不出莎士比亚,也很可能不会谈及老一辈的《雷雨》、《茶馆》等传统戏,但是倘若能聊上一两句的人,几乎不会不知道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暗恋桃花源》是赖声川老师的代表作,它诞生八十年代处于"文化荒漠"下的宝岛台湾。戏分为《暗恋》与《桃花源》两部分,一出悲剧、一出喜剧。讲的是本来两个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15.
曾经学过一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从他的伊甸园到了充满精神食粮的世界,而我,几乎从来没有写过“从……到……”的文章,因为我不知道“到”后面,究竟隐藏着怎祥华美或支离破碎的文字。我希望可以从海上出发,到达从没有人践踏过的岛屿;我期待从最高的云层呼吸,飞向属于我的天堂。但是我做不到。我面对的,只是无目的的漂泊和在地上灰飞烟灭地绽开一朵血红的玫瑰。所以,我不知道什么是我所能抵达的世界,或许这个充满空气的世界,根本不属于我。  相似文献   

16.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他的寓言性质的作品《桃花源诗并序》中,通过主观抒情和客观叙事,虚构了一幅环境优美、人人劳动、充满情趣的社会生活图画——武陵桃花源,以此来反映善良的人们追求美  相似文献   

17.
《暗恋桃花源》是台湾导演赖声川的代表作,它自问世以来屡获大奖,常演常新,二十多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好评,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本文从“距离美”,“缺憾美”,“中和美”三个角度探讨话剧《暗恋桃花源》的美学意义.从美学的层面阐释《暗恋桃花源》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这部经典话剧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2,(Z2)
假设性作文是经常见到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如《假如世界上没有绿色》《如果让我选择家庭》《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如果我是……》《如果真的没有冬天》等。写这类题目需要充分的想像力,又需要现实的生活基础,它可以训练、考查作者的写作能力,特别是想像力和选材能力。因而这类题目同学们经常碰到,在中考作文中也出现得较多。但从写作实践来看,同学们在作文中存在一个较普遍的问题:松散。由于这类题目的限制很少,它的选材范围很广,有的同学逮着什么写什么,东写一点,西写一点,一点一段,最后什么也没写具体,一点也不集中,泛泛而谈让人读后不知所云。请看下面的文章:假如世界上没有绿色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世界是人类生存的宝地,我们应美化它,保护它,让它充满绿色,充满活泼可爱、蓬勃向上的生机。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绿色,那么一切都是空谈,世界将会变得很空虚,万物尽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对《海边的卡夫卡》作出了新的解释。文章论证了《海边的卡夫卡》这一作品充满了仪式化叙事效果,是通过仪式的一次再现。这也是这部作品风靡世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桃花源诗并记》为东晋伟大诗人陶渊明(三六五—四二七)代表作之一.《记》虽然只是《诗》的小序,但因为写得极精彩,历代文学家都把它视为散文名篇.不过我们学习《记》时,还应该参照《诗》,因为它们是一个在内容上互为补充的整体.《桃花源记》立意深远,设想神奇,构思巧妙,语言朴素、省净、优美;即使在今天,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