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强度大,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从胜任力角度出发。根据辅导员内隐胜任力的特点,分别从组织层面和辅导员个体层面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高校教师逐渐成为职业倦怠最突出的群体时,对高校师资队伍中辅导员群体的关注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尤其是在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更是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本文从组织层面,工作层面,个人思想层面三个角度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出现的原因,以期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职业倦怠现象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其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归因,并基于心理健康调适角度,提出了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125-126
目前,社会对职业倦怠这一心理现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而在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中也开始逐渐出现这个现象并呈现蔓延的趋势。从职业倦怠的涵义、表现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发,深入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出现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除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作为职业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业倦怠这一心理问题在高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职业倦怠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同时就产生这一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花盆效应”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早期教育实践的延展、高校考核评价的短期化行为导向以及辅导员职业倦怠是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花盆效应”生成的主要原因。要破除“花盆效应”,从中观层面而言,应当从变革教育管理模式,优化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消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职业倦怠的现象已经在高校辅导员中出现并有蔓延的趋势。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念、表现、危害、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就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和消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介绍了职业倦怠的含义及其表现,从社会、学校、辅导员自身三个方面对导致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预防和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李超平翻译的Maslach的职业倦怠问卷(MBI)的中文译本量表,以南京高校238名辅导员为调查样本,对南京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梳理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探讨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对浙江省不同地区高校的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用SPSS软件分析了调查数据,从性别、地区、职称等9个方面对比了浙江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和减少浙江省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繁杂性、智力性、高压性、延续性、低成就感等特点,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容易滋生职业倦怠现象.从激励理论视角全面探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干预性措施,以期为调动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辅导员是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长期奋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承担着多重角色,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辅导员队伍的身心素质和工作状况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近年来,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普遍存在着的职业倦怠现象,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本文主要论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以及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存在性别差异,同时工作年限、职称、学历和辅导员的人格特征均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影响.根据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着重关心特殊群体、提高职称待遇和维护心理健康等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Maslach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调查.了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程度较严重,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和个体心理健康因子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和实际招生人数都在逐年增加,高校办学水平和效果都在稳步提升。然而就现在的形式来看,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这样就导致辅导员队伍的构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都受到很大影响。文章对现阶段高校辅导员自身所存在的职业倦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究应对职业倦怠现象的对策,希望能够提升辅导员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