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和技术产业集群战略三个主要战略.同时,提出了构建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两个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了区域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新时代高新区肩负的新的历史使命,这种体制逐渐显露出困境,表现为体制外摩擦、体制回归、机制僵化以及成果认证滞后等。探讨问题深层次原因,包括高新区定位的偏差、"政区合一"模式、制约监督弱化等。提出从政府治理向企业治理转变、行政管理向科技转变、集中管理向协调管理转变、权利型管理体制向服务型管理体制转变等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高新区阶段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四阶段理论,并根据温家宝总理提出的高新区"四位一体"定位,探讨了衡量高新区"二次创业"能力的"四位一体"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创新经济引发了政府公共管理从自上而下的官僚行政管理向多元参与、多层次协作的联合治理转变。在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国家或区域战略下,联合治理成为创新系统治理与创新政策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我国的国家高新区为案例,解析高新区基于联合治理的各项管理体制创新,具体考察高新区与国家各部门、与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行政区、与各个分园及与各微观创新主体之间的联合治理模式,并针对高新区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未来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科技园区创新模式的实证研究——以南京高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南京高新区区域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对典型企业和案例进行系统调查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提出了南京高新区创新的三种模式,即原创性自主创新及产业化模式、跨国并购后消化吸收再自主创新及产业化模式、优势环境吸引集聚创新及产业化模式,探讨了各模式的结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6.
"扎堆"式产业空间布局在我国高新区中普遍存在,这一原始的产业布局模式并不能带来由于地理接近而产生的任何益处,高新区产业空间结构的转型已迫在眉睫。对此,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高新区产业结构的演化机理,结合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扎堆——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创新集群"的转型路径,详细阐述各转型阶段的特点,深入分析各转型过程的外部条件,并最终提出推动这一转型过程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新区政策历史演进脉络下,对1991-2015年湖北省高新区的政策文本进行了收集和分析,归纳总结出湖北省高新区政策的历史进程和阶段特点,并结合当前高新区政策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探析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可分为政策发展阶段、政策加速阶段、政策密集阶段三个阶段,政府的扶持政策各有其阶段性特征;湖北高新区创新政策未来发展趋势表现为向引导和服务型政策转变、向创新集群政策转变、向创新文化政策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正处在由产业主导中期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过渡。本文就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发展提出管理体制创新战略、创新体系构建战略和技术产业集群战略三个主要战略。同时,提出了构建科技产业政策和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两个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途径进行分析,提出管理体制与运营模式创新、产业政策与园区功能创新、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以及知识溢出与创新体系建设等发展途径,为我国高新区“二次创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合理的制度安排是高新区顺利完成"二次创新"的前提条件。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质是防范体制惯性,克服路径依赖和理清体制不顺,文章在对我国高新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苏州、青岛和无锡高新区管理体制创新的路径,得到了一些启发性结论,期望能为国内高新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