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实现技术、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和吸收再创新.国家对于技术引进应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必须形成一套机制,有效地对国内企业实现激励、导向和制约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引进后能够消化吸收进行自主创新.必须坚持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引进的主体、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在引进技术时必须注重技术引进的先进性及本土化,技术引进后必须加大研发投入量并最终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是我国提出的三种自主创新模式之一,它也是日、韩等国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成功途径。而我国技术的引进却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中的成功经验,以期能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一条可资借鉴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重要途径,日本、韩国也曾借用过这个模式走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本文分析了当前山东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绩、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日韩的经验,分别从政府宏观管理、法律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山东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经典理论对于产业集群的研究从多种角度对其产生的原由、发展机制、经济效应以及如何调整集群的发展环境等方面都做了大量而赋有重大意义的研究工作,而理论发展到今天迫切要求对于支持其成长及运行过程的研究.以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以主导产业以及产业集群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支撑产业集群发展过程的重要力量,并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5.
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性创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和引进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类型。不同的自主创新类型其创新形成和发展的轨迹是不同的。本文在对自主创新的内涵进行充分解读的基础上,对基于技术引进的自主创新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基于技术引进的技术能力平台跃迁链式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对某厂的技术发展轨迹进行了实征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产业集群和企业协同知识创新内涵基础上,从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的形成机理、合作机理和集群知识转移与创造机理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其内在机理,为产业集群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是一个目前普遍存在的、严重阻碍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企业内部因素是分析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企业内部因素是分层次的,企业用于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资金不足、技术基础和技术力量薄弱等只是造成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表层因素,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以消极的基本假设和核心理念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因此,解决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根本措施是转变消极的基本假设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在经济机理   总被引:149,自引:2,他引:149  
本文在确立产业集群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产业集群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在对产业集群界定的基础上,本文一方面从学习效用和区域资源利用能力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所获取的正面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从柠檬问题和负的外在性论述中确立了产业集群具有很高的对不利于集群发展的多种因素的经济规避能力。因此,本文不但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在世界各地长盛不衰的内在经济机理,而又也为旨在通过集群战略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区域指出了工作重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的方式通常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技术引进,另一种是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各有其优劣势,最佳的均衡状态是企业必要的技术引进仍要坚持,而某些看得准的重要领域和区段尽早实现突破。同时,企业、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地为两者的均衡创造条件并作出自己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沈能  刘凤朝 《科学学研究》2008,26(6):1293-129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以市场换技术”的技术发展战略,通过20多年的实践,却未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成功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于上述问题,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探讨了这种非效率均衡的成因。研究表明:制度变迁的初始禀赋、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与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得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得目前政府供给主导型的技术创新制度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特征,要打破目前的非效率均衡,需引入新的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实施动态的制度变迁,从而实现对现有单纯技术引进路径的替代,步入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的创新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运用创新系统方法,着重研究创新系统内各要索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的影响,研究集群如何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和扩散.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是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基础,也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人力资本、技术和资金比较缺乏,提高创新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的BCC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内的17个行业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得出了各行业自主创新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并通过投影分析,提出了非有效单元如何进行有效性调整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新年 《软科学》2008,22(1):109-112
在分析总结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的三个路径:集群结构创新、集群技术创新和集群理念创新;并由此提出了由政策规划、政策制度、政策激励、政策协调和政策倡导构成的"五轮驱动"政策创新模型;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出发,提出并分析了馈式动态循环的政策设计流程。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组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面向集群创新的政策创新与应对。  相似文献   

14.
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新机制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之一。对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载体——创新网络进行概念界定与特征分析,阐释了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发展动因,以地方化知识积累和地方化学习为切入点剖析了基于创新网络的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最后,提出促进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区域创新体系的有效运行会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由于存在着地域、结构、功能和目标等多项关联,二者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关键是促成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制度条件。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积极的集群创导,制定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相融合的发展政策,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形成区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新常态,在此新常态下研究如何利用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挥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价值.利用1996-2014年的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出自主创新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二者之间的方程关系.同时,分析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内在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主创新通过对不同产业相对成本变动的影响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推动机制;二是自主创新通过改变整个社会的需求结构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即自主创新的拉动机制.以政府、市场、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最终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总结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演化和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集群创新的三个路径、政策创新促进集群创新的"五轮驱动"机制,并从政府公共政策角度出发,提出并分析了馈式动态循环的政策设计流程.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一组以集群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政策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18.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密集型的特性,研究其创新扩散的机制网络对于制定人才创新政策和产业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设定的创新扩散,是由潜在模仿者基于个体效用决策所决定的行为,以此作为网络自组织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中关村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某一集群的网络边界。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集群创新扩散网络的特性,如创新扩散的拓扑形态、创新扩散强度及密度等相关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设定的创新扩散,是由潜在模仿者基于个体效用决策所决定的行为,以此作为网络自组织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构成中关村产业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某一集群的网络边界。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集群创新扩散网络的特性,如创新扩散的拓扑形态、创新扩散强度及密度等相关指标,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扩散的问题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两重视角,分析了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绍兴市纺织产业集群的14262份问卷实证检验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创新网络对集群企业的技术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与创新网络的所有子效应,对不同技术子能力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构建和完善创新网络平台对于提升集群企业竞争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