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AISAS模式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4):393-395,398
社会化媒体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网络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演变,即AISAS模式:A(Attention),I(Interest),S(Search),A(Action),S(Share)。基于这种模式,社会化媒体对于企业具有增强认知程度、提升品牌价值等效用。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尝试社会化媒体营销。  相似文献   

2.
论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社会化营销与传统网络营销的比较分析,阐述社会化营销的意义与价值.重点从经典营销理论中的行为消费模式、STP营销理论、产品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品牌营销理论等六大方面,系统分析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营销变革.  相似文献   

3.
企业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业务环境要保持竞争力,需要有坚实的社会化媒体战略。Web2.0时代的社会化媒体为企业的品牌信息传播带来机遇与挑战。阐述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内涵,社会化媒体营销中品牌信息传播的特点,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信息传播作用和策略展开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影院营销发展的现状以及目前社会化媒体发展的新形势,探讨了如何有效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来对推动高校影院发展的新高潮。分析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特征,并以华大青年剧场为例,阐释了构建有效应用于高校传统影院的社会化媒体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战平  柳瑶  陈铭  周迁 《情报科学》2015,(3):118-122,156
本文以微博为例,第一次将社会化网络环境下的营销过程划分为:曝光、互动、转化、以及维护四个阶段,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营销效果两级测评指标,通过德尔菲法获取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形成社会化网络环境下营销效果测评体系。采用粗糙集决策分析方法对多件微博营销事件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企业社会化网络营销效果的主要因素,为企业在社会化网络环境下进行营销效果的合理测评提供建议,对企业社会化网络营销的发展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与服务优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企业社会化媒体(ESM)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今天,这个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已经达成共识,但进一步的研究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从内涵、特征的角度对ESM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并进一步从研究视角、层次、主题和方法四个维度探讨了ESM的研究现状。论文结合业界和学界对ESM本质的探索,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研究者了解ESM的现状和把握未来的研究趋势,以及洞察ESM对经营管理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社会化媒体文献梳理,回顾总结了社会化媒体的特征及功能;分析了基于组织层次和个体层次解析社会化媒体的研究现状.进一步提出沟通管理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基于传统媒体的沟通、基于计算机媒体的沟通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沟通,并从信息逻辑、沟通结构、信息传播方式、用户参与程度等11个方面对基于传统计算机媒体的沟通和基于社会化媒体的沟通进行了比较.最后,提出社会化媒体导入引发的沟通适配重构模型,并基于适配重构思想从媒体角度、组织和成员角度、任务角度提出沟通管理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轴承行业实行网络共生营销的必要性谈起,针对轴承行业的特点提出了利用互联网络实施共生营销策略的新思路,讨论了网络共生营销建立同盟的原则、模式和营销策略,并指出在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网络共生营销的延续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9.
国外社会化媒体研究主题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洪洲  宗乾进  袁勤俭 《情报科学》2013,(1):99-105,152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中有关社会化媒体的文献数据,对文献关键词进行抽取和统计,并运用可视化工具,构建国外社会化媒体领域内各研究主题的分布图谱,直观展现各研究主题的分布及其随年份的演化情况,进而分析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前国外社会化媒体的主要研究主题包括用户研究、技术基础研究、各领域内的应用型研究和隐私、信任与风险研究等,并且呈现出更加细分化、与领域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研究视角更加多样化、注重用户个性化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周璐 《科教文汇》2007,(8X):152-152
网吧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与渠道势力,其高集群性受众、跨媒体传播特征促使其营销价值正被不断挖掘出来,这个聚集着巨大能量的地方,正在成为一座新的营销金矿。本文从网吧媒体营销现状出发,重新挖掘网吧媒体的价值,初步探讨了走“制造巨大的附加价值”和“文化体验营销之路”两大网吧媒体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12.
张艳丰  李贺  彭丽徽 《现代情报》2017,37(10):36-41
[目的/意义]针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进行理论分析,有利于帮助企业或相关组织更好地持续利用社交媒体工具开展相关的业务及公共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感知-态度-行为"研究范式,结合计划行为理论、隐私计算理论以及心流理论内容,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模型的适用性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自我效价"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不存在显著关系;"隐私保护"和"信息过载"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心流体验"对移动社交媒体态度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社交媒体态度"对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网络媒介素养成为当代大学生必需具备的重要素养。调查发现,认知能力的有限使得大学生难以甄别网络信息真伪,易出现盲目从众、沉溺网络等非理性行为。各高校应通过开设网络信息认知课程、开展网络道德法规教育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4.
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方程组以北京为例对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对于行业技术进步有决定性作用,同时研发投入能够强化行业间产品创新的技术溢出;行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有利于提升对市场技术知识存量溢出的吸收能力;基于行业间的新产品模仿创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于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有显著作用;从行业间关系看,偏基础性行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大.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红川 《软科学》2010,24(8):21-23,29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K-均值聚类)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重点分析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孟猛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18,38(1):5-18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论]结果显示,持续使用意愿和习惯直接影响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和行为之间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使用后感知有用性、满意度及自我功效正向显著影响持续使用意愿;期望确认度对使用后感知有用性和满意度产生直接影响;感知关系性和感知胜任性正向显著影响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对满意度正向影响显著,满意度对习惯产生直接影响。根据研究结论,对移动社交媒体(微信)运营商提出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评述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本研究对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 通过文献调研,对2014-2019年的国内外政务社交媒体研究进行系统归纳,梳理现有研究的特点及不足,以期为政务社交媒体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总结] 分析发现近年的政务社交媒体研究多为量化研究,分析方法包括内容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主题集中于政务社交媒体的运营管理、内容挖掘、应急管理、功能与作用。现有研究存在着数据来源较为单一、数据分析方法有待优化、缺乏系统规范的研究范式等方面的不足,并从政府和公众两个视角为政务社交媒体的未来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产业创新能力是关键要素。基于科学性、可得性与全面性原则,通过建立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制造业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基于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得分情况,对29个细分产业的创新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整体创新投入与国际水平相比较低;在创新投入、创新研发与创新产出这三个因素中,创新研发能力是影响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最主要因素;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是创新能力最强、创新效率最高的产业,这与产业的开放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