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没事偷着乐     
不会玩的人就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人也不会玩。紧张的学习节奏会让你的脑神经高速运转,而后导致你身体的每个细胞过度的疲劳,毛孔也在向外冒着黑烟……适当的精神放松会令你有如浴春风的感觉,学习起来你可能会有事半功倍的惊喜哦。秘籍公开,各位看官可要睁大了眼睛。第一招蟑螂蚂蚁青蛙蝗虫,认虫为亲———其乐如此无穷看题目你别以为这是多么的幼稚,我来问你:“蟑螂蚂蚁青蛙蝗虫分别有几条腿?”“青蛙冬眠,那蝗虫蟑螂蚂蚁会不会冬眠?”“你知道把蟑螂和蚂蚁搁在一个盒子里,它俩能打架么?”……嘻嘻,不知道吧?或者不全知道吧?我就知道,可我…  相似文献   

2.
人家都说我的漫画酸溜溜,我不是故意的,因为我从小就看尽人性的丑陋面。我小时候很自闭,又有阅读障碍,所以被当成问题学生。上音乐课不会吹口琴,那个长得标致、腿又漂亮的女老师竟然给了我一巴掌。所以我的漫画里,丑陋的人都有漂亮的包装。我不喜欢人,只喜欢虫,放假就在院子里跟虫玩一整天。我把两个不同的蚁穴用糖浆连成一线,用放大镜看两群蚂蚁交会的刹那,好有趣,它们会先吓一跳,然后各自跑回去找工蚁,双方大干一架,好像赤壁之战。我还喜欢把蟑螂丢到柏油上,观察蟑螂的反应,我家柏油桶有几十只蟑螂。虫玩完了,我只好观察人。我常躲在巷子…  相似文献   

3.
蚂蚁是一种很小的昆虫,小朋友们都喜欢用它来比喻那些微小的物体。可是,你知道蚂蚁是怎样生活的,蚂蚁世界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吗? 别看蚂蚁小,它却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蚂蚁家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它们  相似文献   

4.
蚂蚁和蚜虫是共生关系.蚂蚁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它们便用触角轻轻触动蚜虫的尾部,蚜虫身体发痒就会分泌出"蜜露"来.蚂蚁深知,只要有蚜虫,它们就有"蜜露"喝,因此为防止蚜虫被天敌瓢虫捕食,它们就本能地把蚜虫团团围住,甚至成群结队地抬着蚜虫去吃树叶.蚂蚁并不是真爱蚜虫,而是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蚂蚁的救助     
夏天的一个午后,我给放在阳台上的几盆花木浇水。在浇石榴时,看到有几只黄蚂蚁浮在水面挣扎着,我知道,蚂蚁虽不会游泳,但它们是些生命力极强的小生灵。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援,因为花盆中的水几分钟后就会洇下去,蚂蚁们就可以自己着陆了,决无生命危险的。  相似文献   

6.
<正>流言:蟑螂从恐龙时代起就生活在地球上了;蟑螂不会飞,只能滑翔;怀孕的蟑螂才会飞;蟑螂什么都吃,房子、衣服、电线、纸,甚至还有婴儿的睫毛!蟑螂喜欢喝酒;蟑螂没了头部还可以生存9天;有些蟑螂受到惊吓,可以跳跃数米之远;蟑螂不愧为小强,暴露在大于人体有害剂量12倍的环境之下仍可安然无恙;一般家庭若发现一只蟑螂,其总数可能超过20000只。  相似文献   

7.
何菲 《课外阅读》2006,(5):53-55
在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里,横行着一种叫做“军团蚁”的肉食蚂蚁。这种蚂蚁早在一亿年以前就在地球上出现了,起源年代跟恐龙相似,极有研究价值。但是。这种蚂蚁喜欢组成数量在百万以上的大军过游猎生活,所到之处“遇谁灭谁”,摧毁一切能够被它们捉住或敢于和它们作对的动物。  相似文献   

8.
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过那些忙碌的小蚂蚁吗?它们总是在地面爬来爬去,有时候独自赶路,遇到同伴就用触角碰一碰;有时候发现了食物,就会一起搬运;还有些时候,很多蚂蚁还会排成长长的一队。他们在忙什么呢?蚂蚁聪明吗?蚂蚁也喜欢洗澡吗?蚂蚁会不会做游戏?带着这些有趣的问题,就让我们和小好奇一起进入蚂蚁的王国吧。(小好奇)  相似文献   

9.
科技快递     
《今日中学生》2006,(6):38-38
法国科学家在分析研究蟑螂的行为后发现,蟑螂喜欢群体生活,但没有领袖,成员都很平等。因此,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作为蟑螂“领袖”的机器蟑螂。蟑螂通常躲在旮旯里,出来后又爬行敏捷,难以消灭。而机器蟑螂就可以把蟑螂带领到光明的地方,便于人们消灭这些蟑螂。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我仔细观察了蚂蚁的抬食过程。我看见一群暗红色的小蚂蚁抬了一只死去的蟑螂,一路奔跑。地上有树枝、碎石,还有香烟头。只见蚂蚁见到烟头,就会有反应,绕道走。我想,蚂蚁肯定不喜欢香烟的味道。人们都说吸烟对人体有害,是不是香烟对蚂蚁、小虫子也有威胁呢?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从街上捡了几十个烟头,将它们放在水中浸泡。三天后,水就变成了黄黑色。于是,我用这种水对着阳台上的一个花盆进行喷洒,并与没有喷洒烟头水的花进行了比较观察。我发现,喷洒了烟头水的花,虫子明显少了,花叶也鲜,花更好看了;而没有喷洒烟头水的花,花盆土中、花叶…  相似文献   

11.
蚂蚁和蚜虫是共生关系。蚂蚁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它们便用触角轻轻触动蚜虫的尾部,蚜虫身体发痒就会分泌出蜜  相似文献   

12.
蚂蚁     
蚂蚁通常会让人们感觉它是那么渺小又不惹人喜爱,可我却喜欢蚂蚁。我不仅喜欢它们的勤劳,更佩服它们在遇到危险时互相帮助的品格。有一次,我看见有几个小黑点在厨房的桌子上急匆匆地动着,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只蚂蚁。这可把我吓坏了,我一时性急,用茶杯接了点凉开水,就朝蚂蚁泼去。这时蚂蚁慌了,四处逃窜。可它们站不住脚,只好等着淹死。我得意洋洋地站在那里,等着看它们怎么被淹死。我看见它们紧紧地围成一团,触角碰触角,就像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样,在奋斗拼搏,它们终于爬到了干的地方。这几只小蚂蚁疲惫地躺在一起,可是触角还在相互摆动着,好…  相似文献   

13.
传奇 《小学时代》2009,(2):12-17
它们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海里。 它们喜欢群居,外表优雅而滑稽。 它们是不会飞翔的鸟类,但却是天生的旅游健将。 它们经常站在寒冷的海岸边远眺,似乎在企盼着什么,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可爱的小家伙叫企鹅。  相似文献   

14.
蚂蚁差不多和蜜蜂一样有名。它们的出名不仅是由于它们的勤劳,还由于它们的特殊技能。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蚂蚁的住所多数在地下,它们常常要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觅食。别看它们个子小,视觉却很好,还很聪明,会利用天上、地上的景物来认路。蚂蚁还能根据气味认路,如果你在蚂蚁爬过的路上划一条线,气味断了,蚂蚁就要乱一阵,直到找到熟悉的气味为止。天气变化的时候,常常会看到蚂蚁“搬家”的现象。原来,蚂蚁是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的昆虫。下雨之前,它们就把家往高处搬;天气干旱,它们就把家往低处搬。蚂蚁之间怎样交流呢?蚂蚁是靠气味传递信息的。蚂…  相似文献   

15.
小蚂蚁     
我家门口住着一窝小蚂蚁。这些小蚂蚁,个个都长着黄褐色的身子,大大的脑袋,细细的触角,还有,它们都有六只纤细的脚。我十分喜欢这群小生灵,经常把一些饭粒放在它们的"家门口",让它们抬回去,美餐一顿。知道吗?这群小蚂蚁还能预测天气呢!快下雨时,它们就把"粮食"从洞里搬到高处去;天气晴了,又搬回洞里去。还有奇怪的事呢。比如有几只蚂蚁在外面找到了食物,但抬不动时,就会派两只蚂蚁和另外几只碰一下头上的触角,顷刻间,被碰  相似文献   

16.
<正>我认识一个北京人,他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方向:蟑螂。他的工作一直不被理解,甚至家人都嫌弃他,但他就是对蟑螂特别着迷,天天与蟑螂为伴。他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都非常低迷,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出版不少书但没有销路。可他从来不气馁也不后悔,他喜欢研究蟑螂,喜欢研究这种生命力顽强而又给人类造成巨大困扰的生物。  相似文献   

17.
高菁 《初中生》2012,(22):43-46
蚂蚁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昆虫。75%的蚂蚁生活在丛林中,平均每平方米有950只,每平方千米有9.2亿只。全世界已定名的蚂蚁大约有12000种,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蚂蚁群体可以轻松地生活在最大的蚂蚁的脑壳里。像蜜蜂和白蚁一样,蚂蚁之所以如此繁盛,是因为它们也过着同样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认识一个北京人,他是搞动物学的,但是他研究的是一个非常冷门的方向:蟑螂。他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都非常低迷,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出版了不少书但都没有销路,无人问津。可他从来不气馁也不后悔。他喜欢研究蟑螂,喜欢研究这种生命力顽强而又给人类造成巨大困扰的生物。直到十几年前,北京突然开始闹蟑螂,严重的程度简直令家家谈蟑螂色变。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堂探究性学习成果汇报课的片断实况,执教者是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徐婉玉老师。研究蚂蚁打架的小组汇报了他们的研究发现后,学生纷纷举手。生:蚂蚁为什么要打架芽生:我们在实验中看到,它们是为了占领空间。生:如果空间大,还打吗芽生:不会,我们把它们放在大盒子里,它们就不打了。生:你们有没有让它们和好芽它们有没有自动和好芽生:没有。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在打架芽生:我们发现蚂蚁碰在一起,大蚂蚁在咬小蚂蚁,有时还用脚踢,还用身体去压。生:打架是否可以数量不相等,要不然不就不公平了吗芽生:我们是用一只大蚂蚁和一只小蚂蚁打的。生:…  相似文献   

20.
在印度尼西亚,气候炎热、潮湿,很适合蚂蚁生长。那里集中了大约100多种蚂蚁,会织巢的蚂蚁叫织巢蚁,就是其中的一种。织巢蚁不大,喜欢群居生活,常常一小群一小群地生活在树上。树对它们来讲,是一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地方,而且也利于它们织巢。织巢蚁很勤劳。它们先是蹲在一张树叶上,然后想办法把自己身旁的另一张叶子也拉过来。把两片叶子拉到一起,对蚂蚁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得靠织巢蚁强有力的牙齿才能做到。而且这不能是单个织巢蚁的举动,它们总是齐心合力来共同完成这项工程。当有一只织巢蚁把两片树叶拉到一起之后,就会有其它的织巢蚁跑过来,往树叶中间吐唾沫。原来,这些唾沫就是粘性很强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