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育才"、"成才"、"用才"的内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育才”、“成才”、“用才”三者之间,不仅存在着纵向的历时性和 横向的共时性所组成的主体时空关系,而且还独立遵循各自所有的规律和规则。“育才”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教育方针,要受教师素质、教育条件、教学环节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其他一些主观因素的影响;“成才”要遵循人才成长与发展的规律(包括心理和生理规律),要受个人天赋、学习方法、家庭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个人主观努力与否或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用才”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受到政府有关政策的调控,要受企业条件的影响,还会受到一些主观人为因素的左右。这些规律、规则、内在关系并不是相互割裂与排斥的,而是互补的、整合的。  相似文献   

2.
坚持“教育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教育,既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前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笔者从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重塑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力气打造具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以及加大力度改革教学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必须把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上来。  相似文献   

3.
高技能人才培养:"规范"与"创新"之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的兴起,唤醒了被机械化压抑的人性尊严,激活了新一代技能型人才的创新之魂.以创新驱动的知识经济时代,新一代技能型人才则应当体现出"以创新为灵魂"的本质特征."规范"与"创新"并举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最有效的途径则是走工学结合的道路,积极探索以"非连续学程"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形态及其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础教育正逐步由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向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转移。各学科都在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然而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则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说教。虽然人们提出“德育为先”,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德育却缺乏“创新”。其实,德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相似文献   

5.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可以说是一种"顽症",它严重地阻碍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因此,"减负"势在必行.但是,"减负"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切不可简单从事,应在消除误区上下功夫,在创造条件、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上费心思.  相似文献   

6.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当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掘青年科技工作者中的"潜人才",掌握其主要特征,剖析其被忽视的原因和成才要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从青年科技"潜人才"中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7.
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规律出发,提出“知识—方法—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理论(KMPA理论),并从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模式、专业特色建设、双语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构建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诱发价”表示一个人对某一突然闪现的目标的热切期望和对想象中的特殊结果的偏爱。高等院校的各级管理者对学生就生活中某个领域、某个环节、某个方面提出的诱发价要予以鼓励;要有意识地对各种诱发价进行科学管理,使之得到合理分布:要把各种诱发价放在实践中去考察,验证其有效性;要对创新作宽泛的理解,通过诱发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才强校"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学校面对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必须与时俱进,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来加快自身建设的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针对当前高校人才管理上存在着的弊端,要通过人才评判标准创新、人事管理体制创新、用人观念创新和管理手段创新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相似文献   

10.
东升 《继续教育》2005,19(12):21-23
继续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理论型、科研型人才,继续教育则侧重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以满足社会生产一线需要为特征,即继续教育必须以人力资源市场为导向。它涉及“产、学、研”三方,(“产”是指有人才需求的用人单位,“学”是指受教育者,“研”是指承担继续教育教学科研的机构),这三方关系在人力资源市场得到统一,他们在那里有着共同目标~~完成人力资源产品的生产、提供、购买。  相似文献   

11.
一、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特性 “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教育载体,是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性是探究性。所谓探究性就是把对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的研究作为学习的方式,把学习作为研究过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在于研究的结果是对还是错,而在于学  相似文献   

12.
教学工作是学院的核心,探索行之有效的教改方法是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本文针对课程的具体特点,结合传统教学的各个环节,探讨了现代化教学条件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具体方法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关于推进"国家创新人才工程"的设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并未突破。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而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恰恰就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创造力的潜能发掘不够。通过分析美国几项重大教育工程(体系),文章得出一些启示,并提出构建“国家创新人才工程”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4.
对"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高技能的创新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从 "高技能等级人才"向"高技能创新人才"转变.高技能人才的技能之"高",并不一定表现在技术技能证书等级的"高"上,而是更多地反映在综合技能创新素质的"高"上.因此,高职院校只有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造就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群体.  相似文献   

15.
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培养一流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要素入手,能力本位"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搭建大学物理创新实验教学平台.通过"物理实验观摩演示,物理模型自主设计,学科竞赛实践",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学与做有机融合,"课程与竞赛"双线并举的自主实验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课上观摩实验,课...  相似文献   

16.
坚持教育改革培养"五强"地学创新人才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本文抓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这个核心,以教育部“地质学专业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班”和国土资源部“地质工科基地班”教改实践为基础,通过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高等教育新理念和新思想,精心制定和实施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并辅之以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和计划,就地学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途径、模式以及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教兴延”是延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宏伟的战略部署,实施“科教兴延”战略,要充分解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努力提高主导产业和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入挖掘人才资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建立延安的科教创新体系,真正把措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综合与创新是未来社会及其人才的基本特征 ,实现知识、智能、素质协调发展是时代赋予创造性人才的基本要求。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学校 ,不仅必须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 ,而且必须努力开发学生的智能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知识、智能、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9.
提出"3CE"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介绍了"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教学改革状况.针对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等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实践表明,改革后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工程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和电子竞赛打下坚实基础,并取得可喜成绩.  相似文献   

20.
2002年吉林省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的赛场,传来了惊人的消息:东北师大附中2000级理科实验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