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大立校史陈列室的必要性首先,建立校史陈列室,是筹备和举办校庆活动的需要。我校是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由原运城师专、运城地区教育学院、河东大学(筹)三校合并而成的一所多功能综合性专科学校。在建校十周年之际.建立校史陈列室,举办校史展览,编印校史画册,生动形象地展示学校十年风雨历程,十年奋斗收获.十年辉煌业绩,不仅会给节日增添浓郁的欢庆气氛,还会给业已离校的和正在学校工作和学习的教师、学生以幸福的怀念、美好的回忆和巨大的鼓舞。其次,建立校史陈列室,是总结我校十年改革和发展历史的需要。我校是山西…  相似文献   

2.
章景曙 《教育家》2004,(3):9-10
海宁一中八十周年校庆时我从校史陈列的资料中获知,当年海宁一中的前身——海宁县立初级中学是在1932年由海宁商校和中山中学合并成立的,校长即虞尔昌先生。  相似文献   

3.
天津二师校庆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主旋律金秋十月,天津二师迎来了十岁生日。为庆祝建校十周年,学校紧紧围绕教育教学主旋律,开展了系列活动.学校举办了“改革的十年,发展的十年”校史展览,展示了学校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和取得的丰硕成果;还举办了学生美术作品展、书法作...  相似文献   

4.
我曾经在1983—1988年担任复旦副校长,1989—1992年担任复旦校长。为了纪念复旦百年校庆,作为校史资料,我回忆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办学理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史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是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载。编写高校校史意义十分深远。高校校史的编写应引起高度重视:校史上限及校庆日的确定;校史的体例和内容;校史的史料问题;校史的语言文字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校史追溯问题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校史追溯问题的研究起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上半期。厦门大学刘海峰教授撰写了《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一文 ,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提出了校史追溯应该注意的几个因素。近年来 ,随着不少大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 ,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再度引起人们关注。举行百年校庆的  相似文献   

7.
校庆三误区     
成功的校庆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它能使我们知校史、铭校训,继承优良传统,交流同窗情怀,感悟政府功德,激励与时俱进,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再教育的良机。但有的校庆办不达旨,已步入误区。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史》,在校庆期间由中国和平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史》编修工作在学院顾问詹振权教授主持下于2009年4月正式启动。校史编写期间,编写组克服早期历史档案文献不全等困难,先后七次修改、补充,使得《校史》基本符合了司马迁等先辈史学大家所开创的“史”、“记”、“年”、表”范例。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史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具有价值导向、情感认同、凝聚激励和历史借鉴等功能。依托校史资源开展文化育人工作,除应加强校史课堂教学外,还应注重校史基础研究,营造校史人文景观,开展校史实践教学,加强校史馆建设,发挥校友的激励示范和校庆的凝聚价值共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秋风宜人,丹桂飘香。阔别了十载的国艺院九四、九五级校友们于9月8日重回母校,与学院领导、老师们欢聚一堂,共忆十年前的美好,同享十年间的收获…… 在学校五十五周年校庆之际,学院举行毕业生创业英雄论坛。旨在增强学院教学与设计市场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增强毕业生与母校的联系,形成毕业生和在校生的互动,增强国艺院师生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像道路交通需要规则一样,中国的高等学校校史追溯也需明确一定的标准。高等学校校史的确定,关键是看其校史是否真正具有连续性。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坚持标准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统一、强调整体继承性、考察关键因素和留有余地的原则,提出确定中国高等学校校史和校庆年份的六条标准。  相似文献   

12.
痛苦,也是一种境界──全国电大优秀毕业生徐效刚散记他创造了生命的辉煌,他却说:人啊,不能没有追求,可一有追求就痛苦了,但是──在北京,在中央电大十五周年校庆活动中,我认识了这样一应朋友─—他就是庐山管理局图书馆馆长、全国电大优秀毕业生徐效刚。我忘不了...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建校十周年。十年创业,十年磨砺,十年大变。值此第十一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和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十年校庆之际,我代表学校党委、校务委员会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热烈的祝贺并表示崇高的敬意。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间,但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的建校办学史上却非同寻常,意义重大。这是艰苦创业、勤俭建校的十年;这是一代职大人奋发图强,无私奉献的十年。今天,在庆祝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十周年校庆之际,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可以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学校的校史追溯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追溯高等学校的校史起始时间,既是一个与众多高等学校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又是高等教育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聚散离合特别频繁,存亡继绝复杂多变,构成了一部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中国近现代高等学校变迁史。当今中国各高校都很重视编写校史和举办校庆活动,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出版或正在编写各自的校史,不少高校尽力追溯校史源头,也希望本校历史越悠久越好。这就牵涉到如何确定某一高校的校庆年度、如何判断某一高校的校史追溯能否成立的问题,也牵涉到如何看待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中的一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1994年11月30日,庆祝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建校15周年大会在南京举行。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霞林,省长助理王珉,省教委主任袁相碗到会祝贺并讲话。出席校庆大会的还有省人大、省政协及有关厅局的领导,各市电大校长、优秀毕业生代表和省校部分职工。省电大副书记、副校长张存库同志作了报告。在校庆之际,省委书记陈焕友、代省长郑斯林分别发来贺信。省人大主任沈达人,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的领导分别题词祝贺。现刊登几位领导的讲话文章。同志们:今天,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15周年校庆之日。我谨代表省委、省委宣传部对校庆盛会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是全国最高学府,1998年迎来百年华诞,学界无不为之欢庆。校庆中推出了献礼论著,对了解北大校史和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年高望重的季羡林先生不仅为纪念校庆论著题写了书名,还为之写有《序言》。我有幸拜读,感到受益匪浅,但也或有的论述似可商榷,故谨向季先生讨教。季先生在郝平著《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的《序言》中认为,“北大的校史应当上溯到汉朝的太学。”这真令人大惑不解,难道北京大学能够追溯汉朝太学为前身吗? 季先生把汉朝太学认作北大前身的依据之一是,“中国历代都有一个‘全国最高学府’的概念,它既是教育人才的机构,又是管理教育行政的机构”。其实,季先生所持的这一依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叨年以后,国内的各类学校都举办了形式多样的校庆活动,以此来联络校友间的感情,为学校作形象宣传,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这些活动的举行,可说都是以校史作为联络的纽带的。对于校史的研究,有些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管理机构,进行了一定范围内的研究。而在中学里,这种研究及其功用还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有必要加强在这方面的认识。校史研究的功用自然不能与校史研究的内容相分离。顾名思义,校史指的是学校的历史,校史研究就是对学校历史的研究。中国的学校多如牛毛,产生的时间早,层次也参差不齐。我们认…  相似文献   

18.
观点     
【校史:应大力开发的“校本课程”】高鹏、马绍森在2008年9月2日的《中国教育报》上撰文指出,学校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校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特别是那些拥有久远历史和丰厚校史资源的百年老校,更应该把校史作为一门必修的校本课程来大力开发,为广大师生提供一部“精、气、神”十足的德育教科书。学校管理者必须摒弃校史“应校庆而生”的观念,改变校史研究、编纂中“意义不明确、体制无保证、写作‘粗线条'”的不良状况,真正将校史纳入到学术研究的范畴,作为正式的校本科研课题来操作:常设专门的校史课题研究组织,吸收真正对校史研究感兴趣的教师组成稳定的研究骨干队伍,同时吸收和接纳感兴趣、有热情的学生和校友,积极参与到校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来;  相似文献   

19.
有一回参加母校的校庆活动,校史陈列室里两张老照片,引起我特别的注意.一张是我们的毕业照,一张是学校运动会上我们跑5000米的照片.看到这两张像片,勾起我无限的遐思.那时才十五六岁,正是风华正茂、爱做梦的年代.  相似文献   

20.
校庆三误区     
成功的校庆是一项有益的教育活动,它能使我们知校史、铭校训,继承优良传统,交流同窗情怀,感悟政府功德,激励与时俱进,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再教育的良机。但有的校庆办不达旨,已步入误区。误区一:讲气派,铺张奢华营造校庆热烈祥和气氛无可厚非,但把重头戏放在吃喝玩游和注重按级别宴请上是让人不解的。单说聚餐,如果花点心思按当年学子故地故餐设计,大家肯定乐于接受,还会在生活、精神上受益匪浅。可时下已变异为大小不等的晏请:让教师聚餐,是意思意思;让学生改善伙食,是做样子;重头戏在宾馆,请来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人士,分级别分先后,十桌八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