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吴江同志在1978年10月出版的《历史辩证法论集》一书中,收入了作者于同年第1—2期合刊的《哲学研究》上发表的《哲学上两条战线的斗争》一文。同年,段若非、张义德同志在《哲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了与吴文商榷的文章。这一争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这一讨论不仅是个哲学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它涉及到究竟应当怎样总结建国以来的教训这一严肃问题。所以,人们不可不辩论清楚。  相似文献   

2.
近来有不少文章讨论教学理论如何联系教学实践的问题,《黑龙江高教研究》(哈尔滨)1989年第三期刊登的王学义同志的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教育理论回到教育实践需要一个能动的“中介”》问题,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促进教育理论联系教育实践是有益的,本文对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问题,谈一些看法,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3.
教育实践问题,不仅是教育科学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李克柔同志在《教育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的《浅谈教育实践的本质》一文(以下称“李文”),对教育实践本质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基本观点我不敢苟同。本文拟对这个问题作粗浅的探究,并与李克柔同志商榷,借此就教于哲学界诸同志。一“李文”开头就很明确地提出了他的实践观,“实践首先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人的实践作为物质力量,作用于客观世界,导  相似文献   

4.
这里发表的关于毛泽东教育思想的讨论文章,是作者在一九八二年暑假青岛学术讨论会上的论文。作者听取了与会同志的意见,作了认真修改、补充。本刊集中发表,一是表明青岛学术讨论会的成果,感谢同志们参加我们组织的学术讨论会。二是表明这种学术讨论会要继续下去,以期对毛泽东教育思想有一个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的认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1)在青岛学术讨论会上,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各抒己见,对有些问题,经过讨论趋于统一,但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提法,毛泽东教育思想是否有体系?怎样理解它的体系?以及构成它的体系的基本内容,认识仍不一致。认识是有个过程的。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保留了作者的不同意见,以期进一步展开讨论。真理总会愈辩愈明。(2)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在青岛学术讨论会上有好几位同志提出,但讨论没有展开。这次本刊发表的这方面的文章,提出了一些见解,但与高等教育工作的实际结合起来研究显得不够。我们所以发表,因为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从《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得到启发,它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的结晶。这在他的教育思想方面也体现出来。我们希望联系高等教育工作,进一步探讨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3)毛泽东教育思想,应当有哪些基本内容,怎样分类才是科学的?现在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本刊发表的文章,就有好几种分类方法。我们认为现在不急于强求统一,可以先把哪些属于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弄清楚,先有事实,后有概念。有的同志对毛泽东同志在各个革命阶段对教育工作的论述作历史的研究。有的同志根据教育与政治,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生产劳动等一般教育原理去研究毛泽东同志的有关论述和发展。这两种研究方法都是可以的,但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态度,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只要坚持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毛泽东教育思想的基本内容,一定会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对这个问题,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志参加讨论,尤其是对看法分歧的问题多加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4)毛泽东同志对知识分子问题,对青年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教学方法问题等等,都有许多论述,也应该把它们看成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在这些方面尚未有专门文章论述。有的同志说,在这些方面,毛泽东同志既有正确的论述(这是大量的),也有不符合实际,曾在工作指导上发生过错误的地方,因而感到研究这方面的课题就比较困难。其实,这个问题,《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只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怕困难,越是困难的问题,越是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去研究。有了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我们相信会取得研究的丰硕成果的。  相似文献   

5.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中,马克思创立的哲学已成为无产阶级教育理论中的强大思想武器。现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为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的建设贡献力量,这是一个新的艰巨任务。现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供讨论。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哲学世界,从五十年代开始,也有人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哲学问题。美国全国教育研究学会(NSSE)1955年编辑出版的年鉴《教育哲学》专辑中,就把《关于马克思主义者的教育哲学》列为专门的一章。1977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关于“教育哲学”这条中,讲到“有教养的人的典型理论”时,也写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一部分。他们都是把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一九七九年初,《光明日报》相继刊登了拙文《恢复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地位》和庞长富同志的《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的文章以后,在该报《哲学》副刊,连续开展了辩证法有几个规律问题的讨论.这次讨论不仅是五十年代讨论的继续,而且是当前哲学上正本清源、分清理论是非,进一步清除林彪、“四人帮”流毒,完整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现在无论是持辩证法的规律只有一个意见的文章,还是同意三个规律的文章,双方争论的焦点,仍然在于如何看待否定之否定规律的问题上.就是在同意三个规律的文章中,对这一规律的认识也存在着不少的分歧.有的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对于这一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及其意义的论述也有前后矛盾的现象.这点在姚伯茂同志的《也谈辩证法规律  相似文献   

7.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以下简称“两变”),是毛泽东同志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认识论命题。近年来,哲学界对这个命题有过一些讨论,其中有的文章认为“两变”不是一个科学的命题。我们认为,对“两变”命题的看法直接关系到对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认识论的评价,也直接影响着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新发展。首先是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发展,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提出了很多研究课题。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是密切联系的,它们的发展是互为条件、互相带动的。讨论真理标准,端正思想路线,这是哲学问题。没有在哲学方面的这种努力,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就不能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前进。反过来,我们在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根据实践的经验,破除一些旧观念,提出一些新观念,这对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也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决定》中有许多论点、提法,直接涉及哲学问题。整个文件的精神,需要提高到哲学上来加以领会和思索。人们强调经济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面向生活。哲学工作也有同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1980年12月25日,我在《四川日报》学术讨论栏,发表了一篇文章《也谈实事求是与哲学基本问题》,对孤闻同志的《对<实事求是与哲学基本问题>一文中的几个问题提出商榷》(以下简称孤文),表示了不同的看法。不久,《四川日报》又登载了王为超同志的一篇文章(以下简称王文)和我商榷。这个问题,涉及党的思想路线,我觉得有继续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0.
读了肖宗六同志在《中国教育学刊》1990年第6期上发表的《也谈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一文,感到很有启发。文章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这对于进一步深入讨论教育方针会有好处。教育理论界非常需要这样的讨论,以启迪恩想,繁荣学术。文章专门评述了张承先同志、柳斌同志和我关于教育方  相似文献   

11.
本刊自去年第12期刊出崔石挺同志《干扰与注意——复式教学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文后,收到了大量的来稿和来信,大多数同志同意崔石挺的意见,也有一部分同志不同意,并列举了大量事实佐证。广大读者普遍认为,这种讨论有助于推动复式教学的科学研究。根据原计划,本刊关于《干扰与注意》的讨论,到这一期告一段落。我们希望有志于研究这一专题的同志,继续开展教学实验活动,加强理论研究,以便今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科学结论。本期我们刊载崔石挺同志《复式教学的潜在优势不宜强调过多》一文,拟就“潜在优势”问题开展讨论,目的是:探讨复式教学存在哪些潜在优势,怎样论证并发扬这些潜在优势,以提高复式教学的效果;目前“潜在优势”是否有强调过多的趋势,强调过多有何利弊。欢迎大家参加讨论,踊跃投稿,发表各种不同意见。采稿一般请勿超过2000字。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关于哲学党性原则问题,哲学界作了一些讨论.黄枬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1年第10期)和《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2期)上发表的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使讨论前进了一步,读后深受启发。但是,我觉得黄枬森同志关于哲学党性原则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特提出来就教黄枬森同志及其他持有相同观点的同志.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一年第四期发表了赵克勤、许嘉璐二位同志的《谈〈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下同)文选的注释原则——兼答薛正兴同志》一文(以下简称为“赵许文”),这主要是针对笔者《〈古代汉语〉注释疑义讨论》(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所提出的若干问题,以及笔者文中未曾提及而“有一些读者或专家提出过”的问题,开展讨论,从而说明《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原则。读了赵许文,深受启发,同时也感到这些问题确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关于赵许文中兼答笔者的若干问题。笔者已撰专文《〈古代汉语〉注释疑义再讨论》(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与之商榷。这里就《古代汉语》文选的注释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光明日报》发表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界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争论正在深入发展.现介绍一下这场讨论的情况,谈谈我们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争论的由来及意义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这本来是哲学上的常识问题.由于林彪、“四人邦”的干扰破坏,把思想、理论、路线搞乱了,这个问题现在成了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上刊载的文章《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特别重要的是三种回答:“马克思哲学就是‘人学’”,“‘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当然还有其他回答。据我所知,问题实际上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什么,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  相似文献   

16.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公开发表以后,被“四人帮”“枪毙”了十余年的形象思维复活了。文艺界、学术界畅所欲言,对形象思维问题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是有意义的,而且是对“四人帮”实行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批判。毛主席指示我们:“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四人帮”出于反革命的政治目的,利用郑季翘同志的《文艺领域  相似文献   

17.
历史教师不能因为有了教材,就可以忽视自觉地掌握和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在这次李秀成问题讨论中,自己曾几次翻阅了《李秀成自述》,认识到这篇《自述》无可辩驳地是一篇叛徒的自白。但是,这样明显的事实,有的历史工作者却偏偏视而不见,单凭自己的主观臆断,说什么这是用的“假投降”或者是“苦肉缓兵计”。说奇怪其实也并不奇怪,这正是说明我们的历史研究,要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用什么观点、方法来研究分析历史现象的问题。周扬同志在《哲学社会  相似文献   

18.
郎华儿 《江西教育》2006,(21):29-30
美国当代教育哲学家乔治·F·奈勒在《教育哲学导论》的结尾处有一段著名的论述:“个人的哲学信念是认清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惟一有效的手段。如果我们是一个教师或教育领导人,而没有系统的教育哲学,并且没有理智上的信念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茫茫无所适从。”这是一段非常经典的论述,它突出了教育哲学对于教育者的重要性,尤其是对教师。但是,教育哲学的重要性并未在教师教育中得到应有的重视,教育哲学成为了理论工作者的事,没有显示出它在教育实践、教师成长中的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关注教师的教育哲学素养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改…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方针的内涵与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时期教育方针表述的讨论已经经历一些时日了。对这场讨论我虽然很关心,但没有直接参与。我曾写过一篇名为《关于教育工作方针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文章,登载在《教育研究》1982年第2期上。在《现代教育原理》一书中,原先有“教育方针”一章,后来听取了一些同志的意见把这章删  相似文献   

20.
教育哲学是从哲学视野探究教育的一门学科,但衡诸20世纪英美教育哲学的发展,却一直存在着学科认同的问题。哲学家认为教育哲学深度不足,一般教育人员则认为教育哲学无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20世纪中叶分析教育哲学发展前,布鲁巴赫、布劳迪、普莱斯及《哈佛教育评论》对此已有深入讨论。分析范式虽然进一步确认教育哲学的学术性格,但仍无法完全促进教育实践。英国1990年代后仍有赫斯特与卡尔关于教育哲学是理论哲学还是实践哲学之辩。教育哲学的性质以及如何指引教育实践,英美的学术讨论可以提供我们建构教育哲学的宝贵启示。中国教育哲学史的发展应该从教育议题出发,一方面从中西古典学等“大传统”汲取智慧,同时不要忽略“小传统”如民间故事戏曲等所载负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也必须更深入理解西学,融会中西。同时,中国也应该引领世界马克思教育思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