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茅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它通过对白杨树的礼赞,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坚持抗日的北方农民正直、朴质的品格和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表现了作者对抗日必胜的坚定信念。作品的这一极为深刻的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而拨动广大读者的心弦的呢?熟练而成功的艺术技巧,例如象征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自不待论,就是它富有特色的结构艺术,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本文选入初中课本第五册。在初中即将结束的阶段,引导学生认真地体会和学习其中段落的组织,结构的布局,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2.
《白杨礼赞》是我国现代散园地的一篇力作,也是茅盾先生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篇散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不同凡响,把散“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成为后人广为传诵的力作,是中学生难得的好范本。下面我仅《白杨礼赞》的结构艺术做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著名的抒情散文。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典型景物的描绘,把作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形象化地抒写出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即景抒情”或“即物抒情”,《白杨礼赞》正是这样。文章写于一九四○年前后,那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人民,面对着日寇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猖狂进  相似文献   

4.
茅盾在抗日时期写的《白杨礼赞》,是一篇早为大家所熟知的散文.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通过对白杨的赞美,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抗日战争中英勇奋战的中国共产党,歌颂了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5.
茅盾同志的《白杨礼赞》,是五四以来现代散文创作的珍品。它有着深邃的思想,高远的意境,和浓郁的诗情。人们说它是一首散文诗。将近四十年来,这篇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交口称誉,我想,与它提供了艺术构思的辩证法的范例这一点,分不开吧。“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开篇就点出白杨树的“不平凡”。“不平凡”三字。倾注了作者的满腔热情,浓缩着作者的全部感受,他是多么急切地要把自己的最突出的感受——也是白杨树的最本质的特征,诉诸读者啊!再加上“实在”,意味着“不平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抒情散文的特点与写法。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价值观:树立为建设祖国而努力的人生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 《白杨礼赞》是一篇战斗性强烈的抒情散文,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等各解放区进行疯狂的“扫荡”。而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反动派与日本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向抗日革命根据地猖狂进攻,妄图一举毁灭中国共产党和抗日民族力量。  相似文献   

8.
一、(1)赞美实在是不平凡的白杨树飞直抒胸臆)点明题冒雄伟、单调的高原景色:地田荒麦砒是是如的的荡黄绿坦二、(2一4)塑厦舅拿纂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展示背景引出主体11|||l火产、1.!llwel\三、(5一8)具体描绘和礼赞白杨树令人振奋的白杨树:傲然挺立哨兵似的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由干、枝、叶、皮来表现倔强挺立的一种树 —用自然环境来说明树中的伟丈夫 —通过比较而得出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通过联想和象征来体现以树喻人揭示中心四、(9)斥责贵族化的楠木高声赞美白杨树}照应开头深化主题(文启煌)《白杨礼赞》板书设计@文启煌~~…  相似文献   

9.
《白杨礼赞》是一篇清新峻拔、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抒情散文,是“五四”以来新文学散文园圃中一枝出类拔萃的嘉卉奇葩,也是我们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一直在中学生中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10.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受过良  相似文献   

11.
《白杨礼赞》是茅盾一九四一年春写的著名抒情散文,它的创作,和作者一九四○年的延安之行是分不开的。一九三八年十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后,蒋介石加紧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妄图与日寇勾结,出卖祖国和民族的利益;抗战初期国共合作一度出现的蓬勃景象随之消失。在此情况下,茅盾被迫于同年底从香港辗转到了新疆,继续为抗日救亡活动奔忙。新疆毗邻陕甘宁边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抒情散文,文章借白杨树为题,赞美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广大军民,歌颂中华民族的革命战斗精神.全文激情洋溢,清新雄健,富于感染力.一九四○年五月,作者离开新疆回重庆,途中经过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同年十月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根据从  相似文献   

13.
【教例简述】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学习工具有字典、有词典,我想也应该有句典。今天咱们预习了《白杨礼赞》,我很希望大家为课文编一部“句典”。今天大家回家后,每人从文中选上一句或几句,然后或自己理解,或查找资料,写出你所选句子的注解。大家的作品集在一起,不就成了《白杨礼赞》的句典了吗?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对白扬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丰厚的情感。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个“扑”字,生动地写出了景物迎面急速而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以说是中学语文的“保留”课文。 对照茅盾1979年自编,1980年出版的《茅盾散文速写集》所载此文,中学语文课本选入时,大概是考虑到时代、教学等原因,文字和标点共有60余处改动,其中30余处是标点的改动。这些改动,大都是必要的、精当的,但也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本文拟仅就标点的改动略举数例,提出几点疑问,或许有利于保存和突出原作的精华,并为选编中学语文课本时如何处理名家名篇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15.
精讲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富有象征性的事物托物抒情、展开联想的写法;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学习革命人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导读步骤:一、弄清结构1、讲授前对照茅盾的诗:“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把诗具体化。2、理清全文的线索。根据这条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点】1.品味白杨树的形神之美,体会作者借白杨树抒发对抗日军民的赞美之情。2.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把握本文精练优美的语言特点。【领悟探究】1.背景简介与文题解释。《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亲身感受到解放区军民具有的那种同仇敌忾、朝气蓬勃、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倍感振奋,他要用手中的笔,去表现这种精神,寄托…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所著的《白杨礼赞》一直被誉为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虽历经八次课程改革,仍能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更迭教材中占据抢眼的位置,可谓大师所著经典穿越时空依然不朽的明证。笔者做学生时,脑袋跟着老师走,师云亦云;刚参加工作,奉教参为圣经,照本宣科;教了几轮后,才发现该文有些细节尚需斟酌甚至是要纠偏。今笔者不揣谫陋,仅以揭示文章主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昂扬向上的感情。2.了解象征手法,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课前准备】1.自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直抒对白杨礼赞之情的语句。2.整理并理解文中与白杨树有关的四字短语。【教学过程】一、导入(一)词语积累。课前同学们预习课文时整理了白杨树的四字词语,这些典雅的四字词语是西北高原的白杨树留给作者茅盾先生的印象。请大家齐声朗读(PPT):  相似文献   

19.
《白杨礼赞》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抒情散文,其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运用象征手法,托物占志,借白杨树来象征英勇抗战的北方人民,借白杨树“傲然挺立”,力求上进的形象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坚持敌后抗战的北方军民及其坚强、正直、朴质的品质,并进而歌颂整个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计一【思路综述】本设计意在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含蓄而奔放的感情;通过对托物言志手法的学习,让学生体会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的内在联系,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授课思路可以概括为:整体感知,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能力迁移,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教学简说】一、导入(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