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场·声音     
曾向一位智者讨教他对好新闻照片的见解,他提到了相当有意思的两个词:现场、声音。“现场”这个词,人们都熟悉和理解,但真正地要让照片传达强烈的“现场感”,决非易事;而把“声音”这个词用在照片上,确实让人耳目一新。我们不妨用“现场”和“声音”这两个词,去“检阅”一张精彩的新闻图片。  相似文献   

2.
偶尔翻翻报纸杂志,无意中找到了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宣传先进人物或先进集体的报道,开头或结尾常有这类话:某某同志被大家称之为什么。假如是管财务、看仓库的就称他为“铁算盘”、“铁锁”;假如是自学成才或做好事的,就是什么“业余书画家”、八十年代的“活雷锋”、“编外律师”等等。不管怎样,总有一顶“高帽子”戴在先进人物的头上。  相似文献   

3.
报纸上的画刊,美术和摄影工作者往往爱把它叫作“园地”。在这块园地里,经常介绍他们丰富多样的作品,的确很像百花园一般,群芳争艳,异彩纷呈。报纸画刊编的好坏,首先取决于素材--照片或美术作品--质量的优劣。但是,尽管有思想性艺术性兼优的素材,如果没有编辑的精心编排,也难以组成优美的画刊。读者要求于画刊的不止于单幅作品的美,还希望画刊本身也是一件耐人鉴赏的艺术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的编辑和编印画刊的有关人员,也担负着像设计师、建筑师和园丁一样的任务。画刊的编排过程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刘凌汉 《青年记者》2006,(14):19-20
要健翔的“激情”解说引发了方方面面的争议。有指责、有赞成、有惋惜、有夸奖,就连体育解说员同行也意见不一。黄健翔的同事张斌认为,黄的解说是“失态”、“失声”、“失礼”、“失常”;黄健翔的同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周亮却认为:“这是足球解说行业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一次爆炸,是对传统和禁锢的一次击碎,请不要怀疑他的职业道德、更不必动摇他是行业标准!给我机会,我会成为第二个他!” “黄健翔解说失言”引发了我们的一些思索。  相似文献   

5.
这不是吹牛     
我们搞新闻工作的人是靠实事求是吃饭的,当然不能靠“吹牛”过日子。但是社会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有这样的偏见,即使你的稿件内容完全真实,他也会说你是“吹”。所以如果你要问我最反对的是什么?我就会说:“我最反对的是先进人物的事迹见报后,有人嫉妒他!”我们的新闻报道是要扶正祛邪,宣传先进人物的动人事迹,如果说是“吹”的话,我就勇敢地宣布:“该‘吹’的我就要‘吹’!”请看下面三个例子。山阴县岱岳镇先进巷有个转业军人叫张占成,原是下喇叭乡  相似文献   

6.
《人民日报》1982年12月3日的四版上,刊登了杨其广的摄影报导:“高楼新居是谁家——普通职工”“茅屋陋室住何人——蒙城县百货公司党支部书记、经理杨兰清.”看了这组新闻照片,令人颇感新意,拍案叫好. 新意之一:见物不见人.报导先进人物的新闻照片,我们司空见惯的是在照片上总少不了这个先进人物的面貌,或在工作、或在学习或与群众在一起,诸如此类.而这组报导先进人物的图片却见房不见人.读者尽管不能从照片上看到杨兰清其人其貌.但是,高大美观的新楼房与低矮破陋的茅屋,把我们党的基层干部  相似文献   

7.
怎样写先进人物的思想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黄同志: 你要我谈谈先进人物的报道问题,这个问题我也谈不好。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吧。中国有句古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报道先进人物,借用这句话来说:事例不在多,有“神”则灵。这里说的“神”,指先进人物的精神面貌,先进思想。我的体会,先进思想是先进人物报道的灵魂。先进思想刻划得好,先进人物的报道才能在读者中引起较大的反响。怎样刻划先进人物的思想呢?这里谈谈自己比较深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8.
陈力丹  李敏 《新闻实践》2010,(10):17-20
在误读的信息迅速传播的传递环节中,实际上存在三种变异形式:“省略”指的是对内容的判断越传越变得武断,漏掉更多的细节;“突出”是指看到这种解说的人,由于对城管或协警没有好印象,经他再次传播时,就会强调其印象深刻的部分,选择更符合自己想象的那一种说法;与“省略”正好相反,“同化”则指的是照片的接受者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态度等主观因素,来解说其内容。凡是他认为合乎逻辑的部分就接受下来,同时凭借着自己的想象对其作进一步的加工,添油加醋之后再广为传播,最终使关于一张照片的解读,朝着传播者感兴趣和期待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9.
早在50年代,河南日报编委会就提出了“图文并茂”的办报思想。中共河南省委当时也明确要求:“报道先进人物,一定要配发照片,做到图文并茂。”实际上,我们并不真正理解“图文并茂”的内涵。说起  相似文献   

10.
艾丰是名记者吗? 有一次他去讲课,主持人介绍:“这是著名记者艾丰同志。”他马上更正说:“我不是著名记者,只是个有名字的记者。”他觉得,如果真的那么著名,何须别人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表彰先进人物勤政廉洁、艰苦朴素的事迹中,有些报道屡屡有赞扬把“出国机会”让给别人的描写。例如,某单位点名让一位老同志参加到西欧考察,而这位老同志却递交一份报告,要年轻人去;某厂厂长有许多出国的机会,可以去苏联、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可他却不去,让给别人。看到这类描写,不能不使人发生疑问: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王晓明 《视听界》2006,(3):112-112
不好意思,这标题是借来的,黄健翔的书名《像男人那样去战斗》。黄健翔这哥们儿,我挺欣赏的。因为他是咱们南京的孩子,更因为他特立独行的解说“。球!进——啦——”仿佛春天里的一声炸雷,之后是绵绵的雨珠。这就是他的足球解说:随性,率真,孩子气,专业发烧级别。黄健翔刷新了中国足球解说的旧有格局,给原本照本宣科、字正腔圆、言不及义的沉闷解说,注入了青春和人文的力量。黄健翔的解说另类而叫好,不是因为人们偏好另类,而是他的另类解说拨动了球迷内心那根最敏感的弦,道出了球迷在某个情境最想喊出的话。除非自说自话,只要是人际传播,哪怕…  相似文献   

13.
我们报纸定期出版《解放画刊》是从今年九月一日开始的。到现在为止,已经出版了十四期。这些画刊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九月一日到十月一日的五期照片画刊,在群众中产生的影响更好些。这五期画刊的题目是:《人民公社好》、《上海市场》、《工业战线的新气象》、《雄伟的新安江水  相似文献   

14.
近期的《新闻战线》上有同志议及《倪志福的星期天》,认为倪志福同志星期天做家务的事情“生动,有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位领导干部的优良本色,读后感到可亲,很有教育意义”。他进而认为“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先进人物,既爱工作也爱生活,既有事业心,也富人情味,内心世界丰富多采”,于是呼吁“还先进人物的本来面目”。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反对新闻报道中先进人物的“脸谱化”、“模式化”,当然不错。报上先进人物千人一面的情况确很严重。但是,那位同志开的药方是“深入家庭”之类,这就很有问题。至于坚信先进人物  相似文献   

15.
桑百安同志从他近十年来撰写和发表的文章中选出二十五篇,结集出版(书名:《基层书店图书发行论集》,江西人民出版社)。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 百安原任江西省永修县新华书店经理。他是个先进人物,曾受到很多奖励。他“喜欢争创第一流工作,也曾争创过许多的第一流工作。”(引自“改革浪中‘弄潮人’”)文如其人。这位先进人物将自己在图书发行工作中的经验与体会,加以总结、概括、提高,写成文章。这对于推动图  相似文献   

16.
几位通讯员朋友在一块闲聊,都不胜感慨。大家认为:当个通讯员真难啊! 一、采访难。采访对象大都是先进人物或头面人;就是农村的专业户,你去采访他,有的也会拿着鄙夷的眼光打量你,有的还怀疑你是混饭吃的江湖骗子。二、发稿难。有时针对某些舞弊事件进行批评,盖章时却“卡了壳”,好些单位只想做顺水人情,不愿惹“蚂蜂窝”,这真是写表扬稿容易,抨  相似文献   

17.
我接受编辑部的任务,拍摄一组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工作生活的照片发对外稿。照片要求自然和有生活气息。在去找这位漫画家前,我先想好了访问提纲,并希望在他的帮助下共同制订一个拍摄计划。因此,我与华君武同志一见面就向他提出了一连串问题:“您是怎样成为一位漫画家的?”“您的漫画创作的来源是什么?”“您的日常生活和爱好?……”华君武听了我的问话,笑了笑回答说:“严格地讲,我是个业余画家,行政事务太多了。开会,接待来访者,还要出差到外地去,我是挤时间画画的。”在谈到漫画创作的构思时,他  相似文献   

18.
如果把正面报道比喻成新闻工作的主旋律的话,那未,先进人物的报道,应该是这个主旋律的一个强音。改革开放以来,先进人物的报道摆脱了“左”的模式羁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然而,在新闻实践中,一个很普遍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新闻界同行:为什么先进人物的报道,常常收不到“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呢?这是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无论是改革人物的报道,抑或是其他英雄模范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要恢复和发扬五十年代的做法,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陈火金是个好典型,要广泛宣传。”辽宁省委第一书记任仲夷同志,最近在一次省委常委会上提出了这个要求。辽宁省委十分重视和支持在报上宣传全国劳动模范、大连造船厂工程师陈火金。省委常委会讨论了省工会党组起草开展“学习陈火金,为四化立功”活动报告。任仲夷同志在会上谈了对先进人物的宣传问题。他说: 陈火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是为四化献身的典型。搞社会主义需要有这样的榜样。我们要恢复和发扬五十年代的做法,要大力宣传先进人物。过去纺织行业宣传郝建秀,辽宁宣传老孟泰、王崇伦,黑龙江宣传苏广铭。  相似文献   

20.
10月初,人民日报评报栏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论局面,中心围绕着10月7,日人民日报8版《在我们的生活里——北京南营房居民有了盼头》的摄影专刊该不该刊登的问题。这组画刊的8张照片,反映了北京朝外大街南营房居民居住条件差、又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日前,朝阳区以民间集资方式,动工改建居民住房,使那里的居民有了盼头。画刊出世后,评报栏上即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画刊不应刊登,照片艺术性差,住房问题要登报最多一二张也就够了,花了大半个版是浪费版面;另一种意见认为画刊应该见报,它表达了群众的心声,增强了党报的威信。这场争论持续了6天才偃旗息鼓。透过争论的表层,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新闻观念。正是由于两种不同观念的存在,使人民日报在采用新闻照片上往往显现出自相矛盾的状况。一方面,具有新闻价值、时效性强、有一定感染力的现场抓拍的新闻照片,被编辑看中,能及时刊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