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科学实践观从学理内部规定了它成功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独特方式,从现实性上深刻把握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故而,在当代社会各项改革向深层推进这一关键的预示性时刻,能诏示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必须以人为本、按科学发展观要求构建和谐社会。而当代中国哲学同仁惟有以科学实践观为公共的出场路径,才能自觉地联结成强大的学术同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度中国化开辟广阔的中国视野;否则若依据历史的、文本的、传播学的上的种种局限,而任意肢解这一科学基石,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因缺乏内在统一的理论根基而丧失其全部价值。  相似文献   

2.
11月20-2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领导与学者出席会议.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冯刚主持会议并讲话,河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阎春来、河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计卫舸与会致辞.  相似文献   

3.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前景的宝贵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合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发展创新过程,也是与各种错误思想倾向进行斗争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2011年4月22—2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主办,安徽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创新团队、安徽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省级重点学科承办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前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虽然艾思奇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过这个口号,但是在党的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这还是第一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求理论工作者们切实的将高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6.
2010年12月29—31日,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在广西民族大学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广西民族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社科部)、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基地联合主办,广西民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发展,传统与当代、进步与落后、科学与迷信的文化相互交织碰撞.这些综合性因素对在校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产生了双重影响。相关研究表明,部分大学生已经表现出信仰危机。对自身前途感到迷茫。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信仰问题关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关乎能否抵挡住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研究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状况,对出现的信仰危机采取有效措施,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树立正确信仰。依然是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人全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在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实践中,从宗教的内涵和特点、宗教的功能与价值,以及执政党与宗教的关系等视角进行了多维度的理论开拓,拓展了宗教与社会主义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研究推上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理论,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没有改革开放这一新的伟大革命.就没有新时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就不可能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研院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部、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联合举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近日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其理论创新在于不仅提出了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新标准,而且发展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及与时俱进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成果作出的新的科学概括。它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在马克思主义三大领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以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方面,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已经形成了内容丰富而且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研究会和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共同主办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论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讨会在江苏常熟召开。来自北京、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地的二十余名学者应邀赴会。围绕会议主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会学者各抒己见,思想精彩纷呈,现就会议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宝贵经验中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这一概括,反映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已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进到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现代化,即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这一宝贵经验不仅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历史进程,而且也反映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鲜明特色;同时,鲜明地突出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极端重要性,突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能否顺利实施这一重大而艰巨的理论大众化战略,关系到能否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如何贯彻和落实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16.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曾精辟地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发展概念的马克思主义理解人手,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时代的新内容,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解决新世纪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19.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常问常新的话题。搞清楚这个问题关系到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为指导,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这一问题作了科学的回答,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