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写的“人”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毫无疑问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要求是,它既要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原则,又能够正确地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就有一个努力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的活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通过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阐述,分析由于传统文化对创造活力的制约,造成我国创造活力未被充分激发,提出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注重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筑牢党的执政之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任务,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一个良好的国内环境。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既是一种基础教育,也是一种终身教育,它对人的德、智、体等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和最可持续的细胞组织,联结着个人和社会。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5.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族平等团结理论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民族法制建设制度是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制度为和谐社会提出了制度创新,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贯彻落实这一重大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7.
8.
法治精神与法制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民族地区地方立法必须完善涉及经济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维护各族群众利益等方面的法规,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更加良好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思想文化基础、群众基础、社会发展力基础、和谐的民族关系基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和组织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9.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构建和谐政治课堂是政治教师的追求。和谐的政治课堂,首先是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课堂,政治教师必须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学生的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学生的创造人格得到培养。在和谐中激发创造活力,在创造中构建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0.
稳定与活力是事物衍生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静力和动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寻求安泰,破除沉寂寻求活力,国固邦宁原本在于民心。"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稳定与活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启迪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稳定与活力是事物衍生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要素,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静力和动力。消除不稳定因素寻求安泰,破除沉寂寻求活力,国固邦宁原本在于民心。“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稳定与活力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刻的启迪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是合力的内核要素的协调状态,合力是活力的内在总体动力,活力则是和谐的必然结果,是合力映现于外的生长力、创造力、生命力。和谐、合力、活力在交互作用中融为一体,在不断整合中波浪式发展。遵循和谐、合力、活力的辩证法,自觉构建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自觉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自觉构建充满生机和创造活力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激发认识兴趣,诱发学生想象,克服学习障碍,充实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应当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少数民族是人群中的特定群体,少数民族的人权建设状况,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及保障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在长期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保护环境、美化自然的生态伦理观念。经过对民族地区传统生态伦理观及其特征的分析,表现了少数民族生态伦理与和谐社会生态建设的契合之处和现代价值,说明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思想在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伦理所提倡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通过生产生活习俗、宗教禁忌、习惯法等形式,以超自然的力量规范着人们对自然的道德行为,形成人们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为和谐社会生态伦理建设提供了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拥护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能站在祖国利益和民族尊严的立场上看待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 ,但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实用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抬头 ,直接冲击着传统的道德观、价值观 ,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极大的挑战 ,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 ,讲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艺术至关重要。本文试从以下三方面来阐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的实现途径。一、贯彻发展性原则 ,着重于对理论精髓的把握 ,促进学生政治素质的提高现代社会 ,人们面临着竞争与发展的问题。自…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经济内涵、政治内涵、社会内涵、文化内涵等多层面的要求,文章从文化层面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孝文化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既有适应性,又有不适应性.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要作辩证的具体分析,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才能构建既体现少数民族意愿,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又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建设活力型校园是顺应和谐社会建设需要的必然选择,而活力环境是活力型校园建设的基础工程,文章从物质环境、人文环境两个主要方面,以微观的视角,详细阐述了构建活力型校园环境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