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晨 《精武》2013,(24):52-53
舞者的表演中对技术技巧的掌握决定了舞蹈的质量。摩登舞的主要特点是舞步要靠动作连接来完成,动作连接是否规范,能否保证连接的质量主要依靠舞者的技术技巧。它通过脚步动作的变换以及身体重心转换的技巧表现在舞蹈中,利用骨骼,关节,肌肉的重心转移.升降,反身,摆药和倾斜,使初始动作和结束动作闻完成衔接。摩登舞技术的运用使舞蹈更加连贯轻盈,赏心悦目。掌握技巧中的规律,应用到实际摩登舞练习中,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摩登舞的艺术表现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
陈琴 《四川体育科学》2022,(5):30-32+37
国际标准舞艺术人才大赛,既是推广国际标准舞的窗口,也是青少年展示才艺的平台。通过大赛挖掘人才,发现人才,检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基于裁判的视野,对艺术人才大赛中舞者的身体姿态、动作技术、音乐、编舞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梳理,并结合青少年阶段其艺术才能重点应培养的素养和技术能力,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旨为青少年国际标准舞艺术人才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牟狄 《新体育》2023,(2):41-44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以及专家访谈法对2019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花球前八名队伍成套中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并分析成套中旋转类动作在成套中的动作数量、类型、动作结构以及编排对比等数据。结果表明:一是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占成套动作比重较大,并且组合的运用以及完成的情况对竞赛成绩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唯一决定成绩的因素;二是旋转类动作的类型相对单一,衔接动作也较为单一,需要更加的多元化,多增加衔接动作以及创新动作;三是旋转类技术技巧动作的完成大多数为集体完成,各队需要在编排方式上有所创新,从而提高成套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技巧啦啦操运动概念、项目特征以及整个技术动作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技巧啦啦操运动变化过程中身体重心的稳定性、技术动作的整体幅度、平衡性、协调性的控制及完成各种高难度技术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都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自身的核心力量强弱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论述核心力量训练对技巧啦啦操运动员具有重要的意义,引起技巧啦啦操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核心力量训练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纵箱前滚翻动作是在技巧动作——直腿前滚翻的基础上,在器械上完成的滚翻动作。其动作技术要求较高,箱上动作必须达到动作规范、滚动圆滑,并且动作路线一定要正直,还要有很好的控制身体滚翻时的平衡能力,方可完成动作。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不少学生  相似文献   

6.
前言随着技巧、体操运动技术的不断发展,单人跳跃和自由体操项目中的翻腾动作难度越来越高,目前正继续向着更多的翻转周数和转体度数以及更高难的旋类动作发展。在完成高难度翻腾动作的诸技术环节中,起跳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技术环节。许多专家对起跳技术的一般规律作了广泛的研究。但是随着翻腾动作难度的增加,起跳技术应有什么变化?技术上应提出什么新的要求呢?有关的研究还不多见。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提高现有高难度翻腾动作的质量和进一步向更高的难度动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部分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多种技巧技术与运用》是《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水平四体操技巧必学内容单元之一,它的表现标准为:能在技巧组合中完成相应的技术,表现出腾空明显、动作舒展、滚动圆滑的良好姿态,并能用正确的保护与帮助方法协助同伴完成动作;在头手倒立和肩肘倒立练习中能做出支撑稳、身体较直、至少保持3s以上的动作要求,展示  相似文献   

8.
张永和  王永涛 《冰雪运动》2001,(2):22-22,25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是要运动员在一定的高度完成预定的翻腾动作。为达到完成动作所需要的高度,起跳技术的优劣就成为整个技术的首要环节。而起跳时合理、积极的摆臂动作则是获得理想高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和研究摆臂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起跳环节中的重要性。力求达到推动教学进程和提高训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男子技巧团身两周空翻加转体360°动作(我国简称“旋”)最早由苏联技巧运动员洛特兹亚库于1966年首次完成,直到七十年代才运用到男子自由体操中来。现在技巧运动员已经能完成团身两周加转体720°、直体两周、团身后(前)空翻三周、直体转体720°后团等更难的空翻转体动作了,而体操运动员目前还处在普及团身两周加转体360°的动作,只有个别运动员能完成直体后空翻两周(如李月久)。可见,随着体操技术的不断发展,体操运动员在自由体操中的高难空翻动作必将沿着技巧运动员开辟的道路前进。我国男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自1978年冬训开始,进入了普及团身二周空翻加转体360°的训练。经过一个冬训,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已经有不少运动员掌握了该动作,但就目前完成的技术情况来  相似文献   

10.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技术诊断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我国运动员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的领先地位,找出影响运动成绩的关键诊断指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以往该项目技术诊断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发现目前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影响因素有了一定的定性和定量描述,但缺乏各影响因素对动作质量完成好坏的统计学评价。在此基础上建立采用常规方法中的评定框架法进行技术诊断,对运动员高质量动作的技术指标进行建模,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和统计学等方法建立指标与运动成绩之间关系的控制模型,进而形成完善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技术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形成精确地、省力地控制自己动作的技能技巧,能长时间协调地完成动作。而为了能更快地形成这些技能技巧,就必须积极发展与技能技巧有密切联系的身体运动素质。 体育教学必须遵循人体科学,掌握身体运动素质发展的规律和最佳时期关键,否则我们就耽误和错过了发展学生运动能力的最佳年龄时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第39届世锦赛8名自由体操优秀选手完成的成套A分动作难度、编排连接方式及完成等情况的统计、对比,发现:使用"E组以上"更高难度的空翻,及发展和运用具有0.2分连接价值的"技巧空翻串",并采用稳定性较高的"D组以上"难度的空翻及连接为结束,是当今世界女子自由体操动作技术发展的新趋向。而在满足规则对舞蹈类动作要求的前提下,以相对较多的高难度技巧空翻,结合C组难度的舞蹈类跳步或加转体等动作,来配置10个最高难度的动作获取更高的A分价值,将是女子自由体操成套A分动作类型选择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3.
1、原地小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原地小翻(也称原地后手翻)是舞蹈、戏剧、杂技等艺术表演的毯子功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点技术动作,也是竞技体操、技巧、艺术体操、健美操等体育项目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动作。该动作的运用频率之高,是跟斗(技巧)动作之最。并为高难度动作的连接起到了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黄瑞芬和柳德米拉是著名的技巧女单优秀运动员,她们在国际国内重大技巧比赛中,多次获得女子单跳冠军,黄瑞芬在技巧单跳中完成了直屈后空翻两周转体720°,柳德米拉在技巧单跳中完成了直体后空翻两周转体720°。这是目前世界上女单难度最大的几个动作之一。为了深入研究此动作的技术,我们在1985年世界杯技巧比赛中,拍摄了这两个运动员的上述动作。通过比较,找出她们完成720°旋空翻动作的技术特点及其差异。对于进一步发展技巧单跳难度,提高我国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撑竿跳高运动员基础阶段专项体操训练的目的 撑竿跳高是田径项目中唯一与体操难度相结合的项目,他在空中腾起高度和过杆技术是整个撑竿跳高动作中最优美,也是最吸引观众的技术部分。运动员从竿上悬垂、摆体、团身、拉引、推竿到过竿,完成这些一系列动作,要求撑竿跳高运动员具备有像体操运动员的协调、灵敏和技巧。  相似文献   

16.
一、“趋步”在翻腾中的地位: 在技巧和体操的翻腾中,除原地做翻腾动作之外,一般都是在助跑“趋步”之后来做各种翻腾动作,“趋步”是第一个联接动作。例如:助跑“趋步”——手翻转体——后手翻——后空翻三周。从中可以看出,“趋步”是助跑之后的第一个动作,对整套动作来说:是第一个环节。从技术上讲:“趋步”应为完成后面的高难度动作创造最有利的技术条件,不然将会妨碍高难度空翻动作顺利完成。从动力学讲:“趋步”应在助跑后获得的速度的基础上继续增加速度,增大动能,为完成高难度空翻动作创造动力条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体育舞蹈中的旋转动作进行了简要的解剖学和力学分析,并将旋转动作的基本技术归纳为:“支点不断变换、重心及时移动、能量重新调配”的三要素,可供习舞者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重视教材资源交流教学技巧(常用教材的教学技巧系列之十六:双杠)挂臂摆动屈伸上是双杠典型的屈伸类动作。其技术特点主要是依靠摆动、屈伸和制动技术的协调配合来完成动作。表现出明显的技术性、力量性和协调性的特点。从技术原理分析,该动作技术的主要环节在身体的屈伸阶段,此阶段的关键技术是通过髋关节的屈伸,并充分运用"制动技术",使身体由屈体挂臂撑成杠上支撑,从而完成动作。动作技术可分为屈、伸  相似文献   

19.
现代篮球不仅对运动员的技术、战术、心理训练,而且对身体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成功地进行比赛,篮球运动员必须掌握在高速度下完成技术动作的复杂技巧,而且常常是在沉重的身体负荷后。我们推荐的练习能促使技术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20.
翻转的时空分布是“屈三周”动作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合理的时空分布对完成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有重要意义。目前,有的学者提出完成“屈三周应‘改变先直体飞行,再收腹屈体’的做法”的论点。本人认为这涉及到合理的时空分布问题,搞清这一问题,对高质量地完成“屈三周”及今后向更高难度发展有积极的意义。鉴于上述原因,本文试通过对“屈三周”有关的技术分析研究,对“屈三周”的合理翻转时空分布提出粗浅看法。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邵春华,男,20岁,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屈三周”的运动员,在八三年南昌技巧邀请赛和八三年全国技巧冠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