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编研工作中“编”与“研”并没有协调发展,注重“编”而忽视“研”的现象比较普通。编研工作重点从“编”向“研”的转移是编研工作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为此,正确处理“编”与“研”的关系,在“精、准、深”上下功夫,是增强档案编研工作活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周阿江 《文献工作研究》2000,13(6):56-58,48
本文主要讨论档案编研中“编”与“研”的关系。笔者认为“编”、“研”在理论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工作实践中是两项关系紧密的工作。进而认为,档案馆应该同时重视两项工作的开展,但提出建立“档案编研学”却没有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的“热”与“冷”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编研工作是开发与整合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举措。纵观我国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档案史料编纂时期、20世纪90年代的档案编研工作集体反思时期以及目前的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编研时期。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进一步研究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显得十分必要而有意义。本文拟对网络信息时代档案编研工作作“热”与“冷”两角度的思考,在积极呈现档案编研工作新机遇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的有关档案编研话题的文章来看,越来越多的人对编研工作的现状表现出了不满,人们已习惯于用“困境”一词来描述档案编研工作的时下状态。……  相似文献   

5.
有资料表明,仅2002年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公开出版档案编研成果807种,内部参考资料5405种。而北京市18个区县档案馆2001—2003年期间,共完成编研成果165种,平均每个档案馆每年完成3种编研成果(包括公开出版物与内部资料)。而区县档案馆专职编研人员一般仅为1-2人。这些数字足以说明我们档案编研工作真可谓是“硕果累累”。然而面对着丰硕的成果,利用者却并不买账。据笔者了解,北京部分区、县档案馆编研成果平均年利用人数不超过10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一、档案编研存在问题由“硕果累累”与“寥寥无几”的巨大反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相似文献   

6.
编研工作是档案馆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是保护档案原件、主动提供档案信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方式,而且能作为一种学术成果的展示来彰显和提高档案馆作为化科研机构应有的社会地位。因而一些地方档案部门在达标升级、年度考核时,均将编研工作纳入其中,量化评分。对于市县级档案馆来说,编研工作已由过去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软”指标,变成了“必不可少、非搞不可、不抓紧不行”的“硬”项目。这些都对档案馆的编研工作起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剑 《四川档案》2005,(6):58-58
2003年,我的人生轨迹出现了一个使人颇感意外的“拐点”:在四川蓬溪县委办公室担任了7年副职之后,我于同年6月到蓬安县人大办公室任主任,在人大办仅仅工作了3个月,我就急流勇退,“归隐”兰台——在南充市档案局编研科开始了我新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8.
吴克 《航空档案》2009,(3):70-72
随着军工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领导越来越重视企业档案资料综合开发与利用等基础管理工作,档案编研工作为档案资料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形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我认为有必要再进一步认识档案编研工作的“四个变化”和“四个到位”。  相似文献   

9.
《新上海档案》2005,(10):31
罗洪恩在《贵州档案》2005年第4期上撰文指出:目前,我国档案部门的编研工作存在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更多的编研成果依然“养在深闺人未识”,处于档案部门“孤芳自赏”的状态;在众多的档案编研成果中,一次文献已具规模,但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严重不足,因此,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价值和宣传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数量较少的档案二、三次文献,作者翻阅了近年来我国较有影响的《新华文摘》杂志,其中出自档案界的文章微乎其微,但也让人感到有所欣慰,如孙钢的《革命先行者的珍贵文献》(介绍孙中山致越飞的两封信),朱金甫、郦永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禁烟问题新探》,  相似文献   

10.
如何拓宽档案馆编研工作的业务领域,由一次性、单一史料出版的关门搞编研的“小编研”,转变为多渠道、多层次开发的“大编研”的方式,近几年来,吉林省档案馆根据馆藏档案的特点和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所开展的工作值得推介。吉林省档案馆保存了近七万卷日本侵华档案,具有很高的  相似文献   

11.
何谓编研?简单说,就是“编”与“研”,就是“编写”与“研究”。不过,依笔理解,编研,就是“研”与‘编’.就是“研究”与“编写”。前多为编而研,而后多为研而编,尽管只是两个字的前后的置换,但所反映的本质却不同。因此,所谓编研,也是先研后编,这是早已为业界人士所认知的,只是我们在长期的编研实践当中,编的概念、编的意识往往要多于“研”的成分。要重于“研”的分量,因为,我们遵从的多是某一教科式的编研模式,即:确立编写题目(选题)、拟定编写大纲、查找编写素材(选材)等等,“编”是目的,“研”是手段,所以,常常先人为主,一切都在“编”字上面做章。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时代对档案编研工作提出新要求,需要加强高质量内容建设、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顺应技术发展革新编研工作并关注用户信息新需求。“中央厨房”作为传统媒体应对时代发展要求转型的路径之一,对生产档案编研全媒体成果具有参考意义。因此文章试构建档案编研“中央厨房”模式,以一体化编研流程提高效率、提升效益,以总编研协调中心对全媒体编研工作和技术支撑工作的实时调控实现高质量成果产出、促进全媒体成果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先行”,指明了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依托数字化改革,使高校馆藏档案活起来,给高校校史编研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数字化校史资源建设、数字化校史协同编研实施、数字化校史编研成果呈现三方面入手,构建高校数字化校史协同编研体系,探索高效整合校史资源、多形式展示校史编研成果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李淑春 《兰台世界》2002,(11):29-29
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广泛系统地为社会提供档案信息的有效途径,选题则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首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的成败得失。必须走出“历史资料为历史服务”、“档案编研只能发挥社会效益”等认识误区,拓宽视野,面向社会,选择贴近中心和热点的课题,才能充分发挥编研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林惠萍 《海南档案》2005,(2):32-33,31
档案编研工作是以保存的档案为主要对象,满足现实需要为主要目的,将档案材料的“滞后性”经过分析加工后与现实工作紧密结合,使“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为领导决策,业务部门工作提供“超前服务”的一项工作。它是档案管理工作内容之一。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好档案的编研工作,先后编写了《海南海事局全宗介绍》、《海南海事局组织沿革》、《大事记》、《海南海事局“九五”期间工作情况汇编》、  相似文献   

16.
程媛媛  梁艳丽 《档案管理》2021,(2):50-51,53
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辑“我是档案迷”系列丛书之前建立了档案的“未成年人观”,丛书可读、可玩、可品。编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注重集体智慧的发挥、善于合作等做法值得借鉴。幻化、活化、趣化是对编研内容创造性转化的主要方式,编研内容的拓展化、服务对象的定制化、影响力的宽泛性和持久性是编研创新性发展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7.
顾成昕 《兰台世界》2003,(12):21-21
所谓取材,是指档案工作为了某一些编研目的,直接或间接地从档案原始卷宗中收集或感受到的并运用于编研过程。通常,档案编研的取材工作是整个编研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档案编研工作者们在编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繁冗的档案资料不知如何选择。笔者认为,为了使问题得以简化,取材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选择能突出主题的材料。所谓主题是指编研成果的主体和核心,是编研者经过对大量的档案资料分析、研究、提炼、升华而得出的思想结晶。一项编研成果的主题与其取材的关系就好比是“统帅”与“士兵”的关系。所以,必须围绕主题来选…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因素为中心考虑、安排、设计人类社会中的一切规章、制度、规则和发展等问题。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具体表现为:首先,从事档案编研工作的是人,编研成果的利用者也是人。档案编研是通过编研把分散在档案文件中的信息系统化,并传递给利用者。没有编研人员编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档案编研工作是靠人进行一切活动的,目前档案编研是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将档案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以电子文件和磁介质的形式保存并提供给利用者。最后,档案编研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人才是关系到编研成果…  相似文献   

19.
有关“编研”一词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1960年在档案专业刊物《档案工作》上使用了“编研工作”这一术语;1980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的文件中使用了“编研工作”一词。由此开始,一方面是档案文献编纂理论的继续深化;而另一方面却是新的研究领域,即档案文献编研理论的开辟。但在相当长  相似文献   

20.
档案多媒体编研的核心工作在于画面的整合,画面整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编研的质量,画面的构思、编排合理,能够使编研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画面能使编研成果更加生动逼真、一目了然。笔者用PowerPoint编制“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介绍”的作业过程中,总结出几点画面整合的经验启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