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朝核问题的解决上,中国有自己独特而切身的国家利益。在各方的努力下,朝核问题六方会谈所通过的三个重要文件使朝鲜弃核"路线图"日趋明朗。中方坚持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目标,积极劝和促谈,与各方保持良好合作与沟通,使半岛无核化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六方会谈进程中,中国外交所发挥的主动积极、协调斡旋、平衡制衡、灵活机智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同和赞赏。尽管朝核问题的解决不容过分乐观,但朝核问题已经并将继续取得进展,而六方会谈则有可能转化为构建东北亚和平机制的有效途径和合理形式,中方将在此过程中继续发挥积极和建设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阻碍朝鲜半岛国家关系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朝核问题的解决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带来巨大的影响。在变化了的安全状况下,会产生建立共同安全合作机制的要求。从近年的发展趋势来看,不仅孕育着东北亚共同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性,也存在着广泛的现实性、可能性。面向21世纪,东北亚共同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已经成为东北亚各国合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内国际社会的深刻变化决定了当前是中国国家身份重新塑造的关键时期.中国不仅需要对自己进行新的定位,世界也在关注中国国家实力不断增强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本论文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对中国国家身份的内涵进行了剖析.对国家身份内在层面与外在层面的建构对中国国家身份形成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对中国国家身份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外交的影响,包括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和平发展合作外交战略的影响;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地区政策方面的影响;中国国家身份对中国参与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因素对于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朝核危机的当事国以及六方会谈的与会国,美国的参与将使东北亚地区安全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化,对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的建构有很多制约,也有很多积极作用。在东北亚安全机制建构的路径选择中,既要尊重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历史存在与合理利益,也要坚决维护本地区与中国自身的安全利益,使地区利益、中国利益与美国利益达到一种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阻碍朝鲜半岛国家关系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朝核问题构成了21世纪初朝鲜半岛国家关系冲突中最直接、最敏感、最复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朝核问题的解决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前,朝鲜半岛国家关系中的各国共同开展合作解决朝核危机的工作,已经成为实现东北亚共同安全合作机制建立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对著名的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如何获得"世界性"问题的讨论,其实离不开对博尔赫斯在获得"世界性"的过程中作家身份建构问题的探讨。博尔赫斯的独特生活经历和文化处境造成了他感情倾向中对西班牙文和英文的两难选择,这种两难选择表象的背后则反映出了他身份定位的焦虑。在博尔赫斯通过想象来构建他的文学世界的过程中,博尔赫斯把自己当作了西方文化的继承者,同时把写作视角放在对世界文化的整体观照之上,站在西方立场上对异质文化进行了归化性的改造。博尔赫斯以这种融入体系内的策略来摆脱现实语境中的话语劣势,进而充实了自己的"世界性"的作家身份,消解了对自身身份定位的焦虑。因此,博尔赫斯的"世界性"是基于西方文化体系之上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7.
东北亚地区各国意识形态不同、制度模式各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而其中的安全问题更是影响着国际社会的稳定。本文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对当前东北亚安全问题进行梳理,从国际关系理论即新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建构主义的角度对造成目前区域安全问题的原因予以剖析,最终以建构主义“身份——利益”观对于中国国家身份与国家利益建构提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战后以来韩国对日外交经历了几次大抉择,如今韩国正面临对日本外交的新抉择。面对久拖不解的朝核问题和朝鲜的威胁等因素,韩日暂时搁置其矛盾在军事上谋求新的合作,并使美日韩同盟更趋紧密。不过,由于韩日军事走近会牵动韩国民众的敏感神经,同时又给东北亚周边国家的关系增加复杂的不利的因素,因此,韩日安全关系很难在短期内发生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在<商务英语沟通>的课程改革实践中不断地建构和完善其社会身份与职业身份,通过各种课内外活动,尤其是课外的商务合作项目,学习者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在商务活动中不断地探索,一步一步使自己从在校学生转变成社会成员、商场职员,从而达到成功的商务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赵远 《邢台学院学报》2011,26(2):36-37,39
朝鲜安全保障是当前东北亚国际关系问题的核心之一,也是有效处理朝核问题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朝鲜安全保障由国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既有政权安全和体制安全的因素,又包含外界现有的和潜在的成胁。而能够向朝鲜提供安全保障的包括朝鲜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包含地区安全机制的构建对朝鲜所提供的某种不确定的保障。如何有效地为朝鲜提供适当的安全保障,对于妥善解决朝核问题,进而实现东北亚安全机制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区域合作进程日渐加速,东亚也被称为“一个按新地区主义理论分析的最激动人心的地方”而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冷战后韩国的东亚区域合作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发展时期,通过考察其,运行轨迹,可以管窥其区域合作政策之特点:浓郁的中等强国外交色彩;政策重心在东北亚。而制约韩国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的因素有:朝鲜半岛南北分裂局面;美国在东亚的利益;东亚区域内的历史问题以及韩国自身因素。  相似文献   

12.
日美同盟关系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日美军事一体化的加强是美国亚太军事战略调整与日本安全战略调整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日美同盟关系及日美对华战略进行了多次调整。美国军事战略重心东移是促使美日军事合作进一步加强的重要原因,这不但影响了其各自国家的内外政策,同时也影响着东亚地区局势及中国对外战略的选择。日美同盟的军事指向性为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稳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因素,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韩国区域合作的基本战略是,一方面是在对外经济合作中采取更积极开放的政策,另一方面是把韩国国内经济发展带连接起来,优化组合不断提升自身经济发展水平。在对外经贸合作中,采取更为现实的双边贸易协定,通过构建东北亚区域合作框架来实现自身的区域合作发展目标。面临韩国积极力促东北亚区域合作采取的一系列构想和措施,中国的对策将决定着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度和走向。  相似文献   

14.
The current study examined how a North Korean defector attending a college in South Korea transformed her identity while learning English. This study was grounded in the notion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a struggle of a socially constituted being in which the language learner constantly structures and restructures his or her social identity.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journals and interviews with the defector. Da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North Korean defector experienced an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from being a resisting North Korean who wanted to maintain her North Korean identity by consciously ignoring English education to being a struggling English learner who eventually yielded to the need for English learning; then an active learner who found English learning valuable and meaningful; and finally, a visionary who aimed to care about those in need, particularly English learning needs. During the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defector constantly negotiated her identities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social factor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present study offers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for English education for North Korean defectors.  相似文献   

15.
朝鲜于2013年2月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是朝鲜外部安全环境变化及内部需要的产物.从内因上讲是为了巩固政权、增强国家凝聚力.就外因而言,是为了利用核武器制衡敌对国家、解除其外部的安全威胁.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导致恶劣的影响,将会加剧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安全困境,同时对我国的安全也构成一定程度的威胁.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局势经历了数次危机与缓和,至今没有形成有效的安全机制。冷战后东北亚安全困境的实质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美韩和美日两个双边联盟)导致的"联盟引导型安全困境"。在这种安全困境中,美国和其盟国既不能冒着破坏联盟的危险和朝鲜进行双边谈判以缓和关系或签订和平协议,又不能过度激怒朝鲜,使自己陷入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因此,保持中间路线——非战非和的现状是美国东北亚联盟的唯一的选择。只有打破目前美国东北亚联盟关系或者改变东北亚的安全格局才能实现东北亚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亚区域合作为长春市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长春市地处东北亚地区的地理中心,又是铁路和航空枢纽,再加上良好的工农业基础,使得长春市完全有机会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长春市作为东北亚次区域的重要城市,应该把握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调整时机,从国际视角中重新定位。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抢占先机,奠定区域合作基础,进一步提高长春市对外开放水平,提升长春市在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扩大长春市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肖晞 《教学与研究》2007,27(9):64-69
本文就有关东北亚安全合作前途的三个问题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第一是考察了作为东北亚安全合作背景的亚洲的未来秩序,也就是冷战后的亚洲是冲突还是合作的问题;第二分析了我们是否有必要在东北亚构建安全合作机制,集中在是要东亚合作还是东北亚合作的问题;第三就未来东北亚合作的可能的路径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简单提出了未来路径选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