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核心家庭中独生子女教育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1979年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数量猛增,据调查目前幼儿园中至少有90%独生子女。他们的教育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向教育提出了挑战。 国外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开始很早。十九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将独生子女作为特别对象加以研究,于1898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研究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国外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非常注意把独生子女教育同更广泛的家庭环境因素联系起来,以显示不同类型家庭中独生子女的特点。国外专家认为,家庭教育是独生子女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自1898年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在世界上首次发表关于独生子女的研究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以来,有关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广泛重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贯彻落实,这一问题亦成了我国有关方面极为关注的“热点”,并逐步开展了研究工作。为了有助于教育界和全社会重视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和研究,兹将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以急剧速度增长的独生子女,占我国儿童总数的90%以上.在城市的幼儿园、小学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对象是独生子女,研究分析他们的各类特有现象,掌握其个性特点,寻求教育的方针和方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探索的重要课题.关于独生子女,在国外早就引起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医学家的重视和研究.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即道德品质和性格有缺陷的儿童.一种观点则认为,独生子女在各方面均不逊于非独生子女.我  相似文献   

4.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初探赵雪江近几年,关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论文资料层出不穷,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具有一些长处,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调查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育好独生子女,不仅是每个家庭、每个家长最关心的问题,也...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独生子女大学生业已成为我国大学生中的主要群体。社会对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关注也日趋显著,如何对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教育,引起了教育界、心理学界等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目前,关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片面并且尚显不足,仍有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独生子女的个性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独生子女的个性发展特点独生子女的个性发展问题很早就受到了心理学家的重视。早在十九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博汉农在研究“特殊儿童和例外儿童”时,发现特殊儿童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非常高。于是他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于1898年发表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文,指出独生子女心理发展具有特异性,例如:早熟、爱空想、易怒、固执、虚荣心强、利己性强、合作性自主性差等。内特尔·布隆斯基等人也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与博汉农大致相同的结论,强调独生子女的特异性,视独生子女为“问题儿童”。1928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独生子女作为一个特殊而庞大的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这就决定独生子女问题在中国有着鲜明特色,因此,基于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研究成果对于制定相关的独生子女政策、解决独生子女发展问题更具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独生子女问题研究的总体状况、理论成果以及存在问题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8.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之所以在公众眼中存在各种"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成长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独生子女在价值观念、交往方式、自主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但是,目前从一些研究结果和现实事例来看,独生子女并不存在人们料想的那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起到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9.
三百六十行,行涨行落,自有其规律可循。进入八十年代,幼教事业行情看涨。自从独生子女教育问题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以来,关于独生子女特点的探讨和应对独生子女实施有效教育的疾呼就不时见诸于报端,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幼教这块土地的耕耘不能松懈,这里可以生长出参天大树,也可以滋生出稗草野蒿。  相似文献   

10.
独生子女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是“问题儿童”,特此意见的人认为独生子女聪明、健康,但胆小、自私、不善与人交往等。近些年来的研究趋向则更多地对此持否定意见。就独生子女的社会性交往来说,我们赞同后一种意见,我们的研究也表明了这一点。从总体上说,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性交往能力上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而且几乎所有的分项比较也没有反映出显著性差异,甚至有些方面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强。我们认为,独生子女是否优劣,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家长,教育者对独生子女的认识、态度、以及教养措施,这是决定独生子女社会性交往能力强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儿童中的比例日益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其总数已达四千多万人。如何培养,教育独生子女的问题,已引起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对我国的独生子女进行了广泛地调查和研究。研究表明,独生子女的心理发展既有积极的因素,也有消极的因素,兹撮要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在对目前已有的关于城市独生子女及其家庭养老问题的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目前学术界已形成的有关独生子女规模、家庭结构、面临的养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措施的成熟观点和结论进行梳理、归纳、探讨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应对和缓解独生子女家庭老龄化养老危机。  相似文献   

13.
试析独生子女突出弱点产生的原因□李淑荣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特殊性的一些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和家长的普遍重视。在独生子女身上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唯我中心”,表现为做事只想着自己,不关心体贴他人,不善于谦让等等。所以应该深入地研究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所产生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最早把独生子女作为研究对象的是德国人和美国人。他们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是因为他们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斯坦莱·霍尔就曾说:“独生子女本身就是弊病”。国外一般都认为在“问题儿童”中,独生子女占首位。在我国,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的比例正在逐渐增加。这些独生子女会不会都是“问题儿童”呢?当然不是。因为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会不会发生违法行为与是否独生子女并无必然联系,关键在于能否施以正确的教育。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和非独生子女同样要受遗传素质、环境、教育等条件的制约,也要由自身主观努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逐步落实,亿万人民响应政府号召,决心只生一个孩子。因此,独生子女在儿童总数中的比例正逐年增加。这不但引起了家庭结构的变化,而且给家庭、幼儿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更好地教育独生子女。这个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解决的。现仅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社会上不少人缺乏科学的分析和正确的态度:有人把独生子女在成  相似文献   

16.
关于独生子女教育的探索湖南株洲市实验小学胡成初90年代以来,我国城镇在校小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教育问题遂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学校教育提出一个新课题。我校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以加强良好行为习惯训练、加强心理教育、加强智力开发为主要教育内...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城镇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观点,把独生子女看成具有特异个性的特殊儿童,甚至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另一种观点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无论如何要认识到,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独生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受到普遍的关注,关于异龄同伴交往的研究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了幼儿同伴关系研究的一个新视角。随着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幼儿在家庭申将不再有玩伴,这就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基于幼儿异龄同伴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他们交往的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风笑天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独生子女,首先必须科学分析独生子女现象。孤僻、自私、懒惰、自恋、娇气、任性等一度成为独生子女的代名词,一些媒体也用"小皇帝""小太阳"等词语来指代这一群体。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或"问题青少年"吗?风笑天:独生子女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西方,研究独生子女问题的学者普遍意识到,社会舆论、传统以及民间存在着一种对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是人实现社会化的起始和基础,是人实现社会化的通道和桥梁,对人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而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及社会的进步,因此关于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家庭教育对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社会性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如何实施家庭教育才能对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其个体社会化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这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