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19世纪美国反蓄奴运动的一本宣言书,小说深刻描述了奴隶制度的残忍和对人性的摧残。但在黑暗的奴隶制度下,仍然透着人性的光辉。文章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伊莱扎、伊娃和汤姆三个人物的重点剖析,诠释了隐藏在黑暗奴隶制度背后的爱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关于美国南方奴隶制度的研究,在国内外往往有截然不同的观点,或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汤姆叔叔的小屋》因为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美国南方奴隶制及黑人奴隶的状况,因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在研究美国南方奴隶制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力求通过引用《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客观描述来客观评价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3.
韩阳 《文学教育(上)》2014,(24):114-115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深刻的揭露了美国奴隶制度的腐朽。本文通过分析小说所塑造的汤姆叔叔等经典黑人形象,阐释人物的不同命运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作品简介】《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  相似文献   

6.
《圣经》对西方生活及文化的影响至深,《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陀夫人也深受其影响。本文以《圣经》原形以及基督教义精神为基础,分析小说中的几类人物形象,如汤姆叔叔、小伊娃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特点的分析,以及所表现的基督精神,揭示这部小说中强烈的宗教理念。  相似文献   

7.
基于加拿大著名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原型的角度出发,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汤姆叔叔、小伊娃、萨姆波和昆波,以揭示小说人物在《圣经》中的原型及其所表现的基督教理念,同时探讨斯托夫人解决奴隶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白奴》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的比较吕红英,胡爱强,蔺会民1775年,富兰克林创建了美国第一个废奴协会,废奴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废奴问题成了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成了进步舆论的中心议题。在文艺界,富有正义感的诗人、作家纷纷表示要求废除蓄奴制。1833年美国...  相似文献   

9.
[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又泽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作者是美国女作家比彻·斯托夫人(1811—1896)。斯托夫人住在与南部蓄奴的村镇仅一河之隔的地方,奴隶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她深深的同情。《汤姆叔叔的小屋》一出版,立即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先后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发行。评论界认为本书在激发民众的反奴隶制情感上起了重大作用,该书因此被视为美国内战的起因之一。林肯总统后来在接见斯托夫人时曾戏谑地称她是“写了一本书.酿成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这部著作是1901年由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11.
一斯陀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问世于一八五二年,一九○一年在我国由林纾译为《黑奴吁天录》。这是一部揭露和控诉蓄奴制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最早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深刻地反映奴隶生活的作品之一。美国文学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原因,比欧州现实主义文学大约晚了半个世纪。欧洲批判现实主义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形成,到四十、五十年代已成为一个最主要的、最壮阔的文学潮流。当时,在美国的南部和西部还是奴隶制,北部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阶段,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全国来说还未完成,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还是一种理想。因此美国文学一开始是以  相似文献   

12.
吕小莉 《文教资料》2014,(19):14-15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主题之一是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以批判奴隶制。本文采用吕大吉的宗教要素分类方法,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基督教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小说中的人物有典型的基督教观念和基督教仪式,以及《圣经》原文和经典的引用贯穿小说始终,基督教文化对小说文本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汤姆大伯的小屋》:一种女性政治理想的描绘成慧芳一直心怀疑虑,一部曾引起过美国南北大战的小说,却如何用了这么一个田园味十足的书名,其坚定、鲜明而又火药味甚浓的废奴立场与一间普通的小屋又有什么关系?这个关于书名的小小的疑问,让我一次次拒绝国内教科书及评...  相似文献   

14.
斯陀夫人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将其在少年时期目睹的奴隶的真实生活客观而系统地描述出来,并将尖锐的矛头直指19世纪奴隶制度的邪恶与不人道。文中从四个角度来分析小说中奴隶制度的邪恶:奴隶家庭被迫离散,奴隶主对黑奴的生理虐待,对女性黑奴的性虐待以及对黑奴的思想进行麻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女性写作和女性阅读的角度对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的《汤姆大伯的小屋》进行重新阐释,通过细读文本和联系时代背景,从宗教、家庭和母爱三方面说明斯托夫人独特的女性意识和政治目的,试图为更好地理解斯托夫人,更准确地解读其文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斯托夫人是美国19世纪的著名作家《,汤姆叔叔的小屋》是她的代表作,也是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将通过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象征手法的分析,进一步剖析作品中各个要素的象征含义,真正了解作者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  相似文献   

17.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18.
苗文晟 《海外英语》2011,(9):305-306
斯托夫人所著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19世纪中期废奴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它真实无情地揭露了南方奴隶制度的残暴与罪恶,具有很强的历史意义和极高的文学价值。那么,是什么力量促成了这么小说的成功问世?小说本身又蕴藏着怎样的文学感染力?该文从"感伤"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答案:与创作原动力联结在一起的,正是作者心中亘古的感伤情怀;而作品本身表现出的感伤痕迹,又贯于作品始末,激荡人心。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因感伤来,携感伤去"的惊世之作。  相似文献   

19.
一《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  相似文献   

20.
美国女作家斯陀夫人的《汤姆大叔的小屋》是对残忍的奴隶制的无情控诉,而在这部小说中,基督教所倡导的人生观、道德观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塑造和性格分析入手,对《汤姆大叔的小屋》中人物形象的基督教色彩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