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学界对欧阳予倩的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研究探讨,从欧阳予倩的戏剧思想、戏曲改革观、戏剧创作和桂剧改革等多方面对近十年来欧阳予倩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以期为今后欧阳予倩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通过对日本歌舞伎与欧阳予倩戏剧的比较分析,认为,歌舞伎的“间”、“限取”、“点”、“歌舞分开”的特点与欧阳予倩戏剧有异曲同工之妙。欧阳予倩的戏剧观、戏剧创作、戏剧改革意识均与他观照歌舞伎相关,所以,学习欣赏欧阳予倩戏剧,应该掌握日本歌舞伎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欧阳予倩,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我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1907年日本留学时参加“春柳社”起,一直到1962年在京逝世,他不间断地在戏剧岗位上战斗了半个多世纪!对于这样一位为戏剧事业奋斗了一生的杰出戏剧家,党和人民给予他崇高的评价。长期以来,不少欧阳予倩的亲朋好友和研究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写下了大量的回忆和研究文章,使我们加深了对这位戏剧家光辉一生的了解。但毋庸讳言,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佚,对欧阳予倩的研究远不能说是深入的,且在史料上,尚有不少失实之处。仅以他的剧作而论,欧阳予倩自己说:“剧本胡乱写过一些:现在记得出名字的有戏曲剧本27个;话剧剧本21个——独幕剧17个,多幕剧4个;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4.
欧阳予倩作为中国近现代戏曲改革的代表性人物,积极从中国古典名篇中进行情节摘选,不仅把孔尚任名剧《桃花扇》改编成京剧、桂剧和话剧进行舞台演出,完成了戏曲艺术的多角度尝试,还根据唐代诗词《长恨歌》中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故事走向,创作了戏曲剧本《长恨歌》。在改编过程中,欧阳予倩保留了原著人物、情节、结构等的有机组合,将戏剧改编和时代需要进行融洽,在具体的文本改编中,体现个人的艺术表达,满足当代观众的接受水平。在新剧《长恨歌》中,欧阳予倩通过截取故事的几个重要场景,突出主要人物和矛盾冲突,着意表现反抗奢贵君王的气节,在表现安禄山精神气质的前提下,着力提升“小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为古典戏剧的现代改编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欧阳予倩将他一系列桂剧改革的理论与主张融合于具体的实践中,这种尝试实际上贯彻了“改戏”、“改人”、“改制”三并举的方针,这种对旧剧全方位的改革经验为后来新中国戏剧改革所运用。可以说,欧阳予倩的桂剧改革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者们大都受欧洲现代戏剧的影响,欧阳予倩的《屏风后》在剧情冲突的构思和讽刺喜剧的风格上,都明显地是对英国戏剧家谢立丹《造谣学校》的创造性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7.
熊佛西、欧阳予倩和陈白尘分别代表了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发展的三种取向:寓言化、社会写实化和政治化。中国的讽刺喜剧由此在现代戏剧创作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和艺术功能。  相似文献   

8.
五四思潮的影响下,欧阳予倩在翻案剧《潘金莲》中赋予潘金莲众多现代理念和意识,但是作为在旧时代浸淫已久的女性,她不可能完全超越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必然地脱离剧作家的意愿,与男权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也就形成了她的悖谬。  相似文献   

9.
1927年,徐悲鸿从巴黎回到祖国。他不愿为蒋介石政权效劳而飞黄腾达,于是,便来到上海,同田汉、欧阳予倩等人,共同创办了南国艺术学院,进行现实主义的文化革新运动。  相似文献   

10.
欧阳予倩的电影创作可归纳为迷失与回归型,体现了作者对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走向的整体性思考;恋爱与拯救型,针对社会中的压迫和不平等现实,开出西方近代人道主义思想的药方;第三类是上述两者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舞,是当代这一个舞种的命名,是由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认同。当代中国古典舞与中国古代舞蹈有着血缘关系,但它并不是中国古代舞蹈的同义词,而是对中国传统舞蹈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动员民众、支持抗战,为了揭露战争中的自私、腐败、贪婪、愚蠢、残忍,为了鼓舞爱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战,作为戏剧家,欧阳予倩曾写过话剧,还参与组织、指挥了盛况空前的“西南剧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桂林文化城时期,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桂剧改革,既身体力行地改编、整理、创作桂剧,又勤奋认真而卓有成效地改革桂剧体制,培养桂剧编、表、导演方面的人才。究其根源,或许也是跟旧剧在当时的现实影响力、旧剧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这一相对而言更艰巨更重要的任务有关。探讨欧阳予倩的业绩,分析他在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戏剧工作重心的转移,会给我们以新的领悟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欧阳予倩作为新文学史上著名作家,于抗战期间,两次旅居桂林。旅桂期间,对桂剧投入极大热情,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为旧剧改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秦似是中国现当代文坛上引人注目、著述颇丰的作家、诗人、翻译家、戏剧家。他在中国古典文学上有精深的研究,同时谙熟戏剧艺术,他编创的桂剧体现出浓厚的文学色彩、鲜明的剧种和地域特色、简炼的戏剧结构形式等艺术特色,可以说秦似是继唐景崧、马君武、欧阳予倩之后对桂剧艺术做出较大贡献戏剧家。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欧阳予倩是桂林最为活跃的戏剧家,也是国统区戏剧救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他强调戏剧改革的重要性,积极培养戏剧人才,整理传统剧目,创编新剧,改进排练和表演方法,开创了桂林文化救亡的新局面。桂林的戏剧改革推动了抗战文化的发展,具有全国性意义,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实业家、教育家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他说:“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而戏剧不仅繁荣实业,还可补助教育之不足,“改良社会,文字不及戏剧之捷”。为了培养京剧人才,他于1919年秋聘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到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欧阳予倩任主任,张謇任董事长。校址最初设在南公园。次年在南门望仙桥建成占地16亩的新校舍。还于城西桃坞路兴建一座外园内方的新型剧场,作为实验场所,取名“更俗”,有“破旧俗,立新风之意”。剧场有1200个座位,分上下两层,视线畅达,舞台开阔,音响良好,设备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堪为全国第一座地方剧场(即今之  相似文献   

17.
始建于1924年的广州市知用中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历史上,该校就是广州的知名学校,鲁迅、茅盾、欧阳予倩、欧阳山等名人名家曾在这里任教,全国政协副主席、原北大副校长罗豪才及地质专家唐贵等知名学者专家曾在这里就读。近年来,该校的教育教学业绩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8.
曹禺的《日出》,一九三五年作于天津。一九三六年,剧本在巴金、靳以编辑的《文学季刊》上发表。戏首先由复旦大学剧社演出,导演是欧阳予倩,凤子演陈白露。一九三七年春,这个戏被一群留学生在日本东京演出,如同一九三五年《雷雨》在东京演出时一样,又  相似文献   

19.
欧阳予倩,原名立袁,号南杰,艺名莲笙、兰客,别署桃花不疑庵主,我国著名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一生在话剧、京剧表演、剧本创作、电影编导、戏剧理论研究、旧剧改革、戏剧教育诸方面沤心沥血、辛勤劳作,留下大量的业迹,作出了巨大贡献。 1889年 1岁  相似文献   

20.
1944年春天,田又、欧阳予倩、瞿白音和熊佛西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灵活地通过合法斗争,运用了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进步文化中心之一的桂林市,举办了一次规模巨大、范围涉及西南五省的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近代戏剧艺术运动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空前壮举,也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大的一次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