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股票价格对货币总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资产替代效应、交易需求效应、资产组合效应和收入效应四个方面。把超出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因素的货币需求定义为超额货币需求量,并把股票价格因素纳入到超额货币需求函数中,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价格对超额货币需求有正向影响但影响较小。不过,随着以后我国股市规模的扩容和金融改革的深入,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其对超额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以甘肃省为例,选取全国保费收入、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脉冲检验等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之间的月度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保费收入与侠义货币供应量M1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另外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保险需求的影响具有显著影响特征,即货币政策对当期保险需求的影响显著,而且影响周期较长,影响较深远。然而,保费收入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货币供应量与财产保险需求之间的关系,选取全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M0、M1、M2四个指标。建立VAR模型对2000年1季度至2012年4季度之间的季度数据进行检验,得出我国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与货币供应量M0、M1、M2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货币供应量对财产保险需求具有显著的的影响,即短期内货币供应量财产险需求的影响为正,且M2对财险保费收入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以来,世界货币制度的最大革命是,本身有价值、可自由兑现的金属铸币本位制结束了,本身无价值、不可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取而代之,相应地,原来源于经济社会内部、币值相对稳定的货币供给机制消失,中央银行现在必须根据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需求,从外部向经济社会供应适量的货币,以求实现稳定货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货币政策目标。目前的困难在于,一方面,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极其复杂多变,致使中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货币需求的理论和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探讨了我国货币需求估计问题,并以近年来外汇占款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为例,指明了我国货币需求估计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现代货币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拥有主权货币的政府不会面临财务约束,财政赤字等于非政府部门的盈余,其政策建议是存在闲置资源时,要扩大政府支出和实施就业保障计划;现代货币理论的实质是增发货币能够直接获取价值。大多数国家增发货币实现价值增殖的条件,是直达私营部门的货币能促进生产与消费、政府长周期投资预付的货币促进短周期生产。现代货币理论在中国的运用需要根据现实条件来选择政府支出方案,可选路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优化生产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需求的局部调整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局部调整模型估计了中国经济转轨之后的货币需求函数 ,与其他学者建立的货币需求模型相比 ,假设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处于非均衡的状态 ,更加符合实际。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M1的需求主要受国内生产总值、股票市值和利率的影响 ,其供给向均衡化进行调整的速度为 0 5 2。M2由于统计口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需求与上述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够显著 ,作者对此作出了具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中国货币发展的进程大致上可分为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纸币三个阶段。在最古的实物货币阶段,因为实物本身是商品,有其价值、故不存在贬值和通货膨胀问题。到金属货币〔主要是铜铸币)为主的阶段,由于金属本居有价值,金属货币能靠贮藏这种蓄水池作用,自发调节实际流通量,因而也不存在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但是金属铸币存在着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相脱离,如名义价值大大高于实际价值,就会引起货币贬值,就会混乱,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到出现纸币以后,由于纸币本身无价值,它只是一种价值符号,马…  相似文献   

9.
货币理论研究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对经济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有马歇尔、庇古等古典理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的现代数量论等。相对货币需求理论而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形成较晚。货币理论自产生就如同财税、贸易等理论一样,具有整体宏观性,因此研究货币理论就要特别注意其政策参数、作用,借鉴其科学成分用于指导中国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都发生了异变,货币成了“一切价值的公分母”,使人的生活世界物化和价值通约化,从而解释了现代人“信仰危机”和情感世界失范的根源。为消除货币这一幽灵对生活世界的颠覆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借用“内圣外王”模式来重构现代人情感世界将是现代人的理智选择。  相似文献   

11.
所有权客体价值化之极端即为货币,囿于货币的高度替代性和消耗性,为了维护交易秩序,"占有即所有"是对货币价值占有中主体的权利义务做了强制性配置。丧失的货币一旦被替代或者消费,货币占有丧失人就无从追索原货币,因此当事人只能请求不当得利或者侵权请求权。如此并不能完全地保护货币占有丧失人的利益,为此可以借鉴英美法衡平规则的适用,赋予受损人对代位物的追及权或优先权。由此,丧失的货币就可以被作为拟制信托的财产,而货币占有人就是受托人,货币占有丧失人就是受益人,同时对于所丧失的金钱代位物,原货币占有丧失人也享有法定的优先权,可以选择适用。  相似文献   

12.
以跨期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一般均衡为基础,构建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并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葛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长期和短期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经验估计和检验。结果表明:实际消费、通货膨胀和货币化进程对狭义实际货币余额有显著影响,而一年期存款利率影响不显著;对广义货币实际余额需求有显著影响的是:实际消费、五年期存款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对货币政策诸要素的影响(一)使货币供给量的可控性、可测性及相关性减弱1.降低了货币需求的稳定性。相对稳定的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前提。资本市场的发展引起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由交易性动机所决定的交易性货币需求减弱,而由投机动机所决定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强,后者主要受资本市场利率水平和资产价格的影响。由于货币资产与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非货币金融资产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当非货币金融资产的价格上涨时,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加大,于是对货币需求减少,反之则相…  相似文献   

14.
教育投资的收益既包括受教育者的货币收益,也包括健康状况、消费行为、家庭生活、个人社会地位和升迁等非货币收益.文章在贝克尔教育选择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非货币收益的影响因素,探讨了不同群体教育非货币收益的差异.研究表明,对于能力较低、家庭背景较差的人,其非货币收益的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5.
1 目标激励 目标对个人的动机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激发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概率这两个因素.目标价值,即一定目标对满足人的需求的意义,它能影响一个人实现目标的欲望和努力程度.期望概率是指个人经验性地判断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它也能影响一个人行为动机和实现目标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大众文化走俏、消费文化泛滥,受其影响,人的价值世界日趋平面化、世俗化。人是价值存在,对人生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的本性需求。好的教育必然涉及人的精神品质、关注人的价值世界,它承担着帮助和引导人进行价值探寻、价值决断、价值追求和价值生存的任务,承担着引导人学会过美好生活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货币作为商业活动不可或缺的媒介物与等价凭证,既保证了丝绸之路贸易的顺利进行,也间接促进了沿线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本文通过梳理粟特铭文钱币,能看到东西方文化对粟特地区的深刻影响。无论是希腊、波斯式货币的使用,还是仿制唐式货币,均取决于粟特人商业贸易活动之需求。可以说,一段粟特货币史也就是一部微缩的丝路贸易发展史。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投机过度会导致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失衡,招致社会分配不公、加剧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遏制房地产投机意义重大。根据影响投机性需求的因素分析并基于收益成本法,可以得出结论:利率政策无法根本抑制房地产投机需求;广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会推动投机性需求,需要构建既满足经济合理增长要求又能确保通胀率在可承受范围内的货币正常供给机制;房地产税收对投机性需求有着显著的制约作用,建议考虑房地产税的征收机制。  相似文献   

19.
按照传统的货币供给乘数论者的观点,银行派生存款能按“乘数”创造出货币供给。这是值得怀疑的。现实中并不存在神奇的货币供给乘数,所谓银行派生存款实际上只不过是同一笔原始存款在不同银行间的不断转移,银行存款帐户的不断增加并不等于现实中具有实质购买力的货币供给的增加,银行信用的增加并不是因为银行为社会创造了多余的货币供给,而是因为银行制度提高了货币流通速度。调整存款准备率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确实存在,但远没有人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猛烈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无奈的感受:许多时候,优未必能胜劣--君子吃亏,小人得志;好东西难以占领市场,假冒伪劣盛行;正确、深刻的思想不为人理解,伪科学、迷信却信之者众这种情况几乎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这也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此经济学早有解释,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有一条"格雷欣定律",该定律是对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人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也就是说,当两种名义价值相同,但实际价值不等的货币并行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良币)肯定会被人们收藏而退出流通领域,剩下的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充斥市场.因此该定律又叫做"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