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十年,部分教师对改革所提出的新要求不能迅速适应,以及目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薄弱、教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和社会家庭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广大一线教师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对改革的实施以及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均造成不利影响。文章就影响教师危机感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为保证教师自身发展以促进新课程改革实施效果提供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陆宏龙 《中国教师》2011,(20):66-67
<正>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社会环境的纷繁复杂,使青少年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加之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惑、行为失控等不良现象。因此,教师要  相似文献   

3.
小学思想品德课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相比,教师觉得难教,学生兴趣不大。从教师客观方面上讲,教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不重视;从学生主观方面上讲,由于个别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思品课产生轻视心理;从家庭、社会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方面来看,家庭成员素质决定了思品的教育质量,一些素质不高的家长的言行和品德无形中影响学生,这些不良习惯极易造成孩子的童年阴影,乃至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海南高校师德建设存在如下问题:师德建设工作力度不够,部分高校教师师德养成不自觉,时有师德失范现象;市场经济的冲击,高校扩招,一手硬一手软的管理模式,师德管理理念滞后及教师自身师德修养不够等因素是造成师德问题的原因。高校应当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完善高校师德制度建设,提高教师个人修养能力。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21,(6):77-83
教育者倾向于将对分课堂视为祛除课堂教学弊病的解药。但对分课堂实际上强化了教育不公平,对底层子弟造成学业成就与身心健康的双重伤害,却似为毒药。教师精讲知识,产生文化资本锲合度问题,导致底层子弟学业成就不优;同辈群体社会比较加之教师语言评价导致底层子弟身心伤害;课程成绩将学业、身心伤害固定,最终导致底层子弟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的不公平。教师和学生应关注对分课堂再生产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笔者在对区内部分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例行视导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开展的课题研究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研究质量不高,造成阶段性成果梳理不清楚。再回看这些课题原先制定的研究方案,发现存在着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有些课题对整个课题研究的过程缺乏必要的设计;有些虽对过程作了一定的设计,但思路模糊,缺乏可操作性;有些课题的研究策略泛泛而谈,缺少针对性,假设与验证不匹配;等等。笔者分析,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大多数一线教师对课题研究过程设计的认识不足、思考不深入、设计能力不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差生学习差的原因大致有五种:1、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学生是单亲家庭,或多或少缺少父爱或母爱。造成孩子心理不健全,使其产生自卑感,放弃学习。2、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遭受恐吓或勒索而产生后顾之忧,思想“包袱”沉重,不能安心学习。3、受个别教师的某些过激言行的影响导致学生厌学、怕学。4、受自  相似文献   

8.
据有关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诱发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有: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而个人学识能力无法适应导致焦虑感;职业劳动强度高可劳动报酬低导致失落感;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中产生的不公问题导致挫折感;已逐步实施的淘汰式教师聘任制导致职业不安定感;社会现实状况和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共同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导致压力感;部分教师家庭面临着子女上学就业、爱人下岗失业以及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导致苦闷感……教师有了心理问题后,其外在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据有关资料显示:教师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比其他职业群体的人更为严重。诱发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原因主要有: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而个人学识能力无法适应导致焦虑感;职业劳动强度高可劳动报酬低导致失落感;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中产生不公问题导致挫折感;已逐步实施的淘汰式教师聘任制导致职业不安全感;社会现实状况和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共同造成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现象导致压力感;部分教师家庭面临着子女就业、爱人下岗失业以及父母年老体弱需要照顾等实际困难导致苦闷感……教师有了心理问题后,其外在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10.
对于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大家往往会从学生自身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加以分析,事实上,教师造成的学习方式的表面化,算法多样化的错误认识,评价的不明确性,等等原因都是造成学困生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优劣,社会转型期对高校教师职业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失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转型时期社会环境的变化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间接诱因,部分从业者过度追逐利益,导致职业行为失范。高校教师工作环境的变化是失范的直接诱因,聘任制改变了大学教师的身份,引发教师间的恶性竞争并最终导致部分教师职业行为失范;绩效工资制导致部分教师因急功近利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或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容易出现各种误区,教学时,班主任或教师主观地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制订教学计划,使学生产生学习压力;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或教师没有根据班级现状对学生提出“理想”的高标准,造成学生对班主任或教师的不理解;在处理师生关系时,不信任学生的心理,造成师生关系激化等。而这些误区的出现都与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或教师的投射心理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选取唐山地区10所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生存状态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唐山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偏低,大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具有一定的学前教育知识,教育观念不先进,创新意识不强,生命教育理念渗透不足;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基本上能得到家长的尊重,但认为其社会地位不高,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的经济状况较差,工作压力大,不同程度的产生了职业倦怠,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有一定的职业认同感,专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差生”产生的原因较多 ,在排除天资因素外 ,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 .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教学方法不当所致。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只片面追求升学率 ,不顾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 ,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培养少数“尖子”学生身上 ,忽视“差生” ,造成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方法不得当 ,再加上教师教法不当 ,使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丧失信心。2 .物理知识的结构与学生学习的知识存在一些不适应。(1)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造成“脱节”状况。数学知识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工具 ,部分学生由于对数学中公式变形、单位…  相似文献   

15.
高校篮球教学中,学生不确定感受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总体来看,学生的不确定感受的来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包括:高校篮球运动的指导理念造成的影响,教师篮球教学的方式、方法造成的影响和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影响;这些不确定感受的产生,对大学体育教师的篮球教学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不利于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教师思想解放,勇于竞争,矢志教育。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都必然会加重部分教师的心理负担,容易导致苦闷、焦虑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如果不及时对这些不良情绪进行自我疏导和调节,就会缺乏信心和热情,容易造成机体失衡,产生一些身心疾病,所以教师有必要学习和掌握一些疏导不良情绪的知识与方法。 首先,要学会自我抚慰。人生的道路得失相随,有得必有失,谁都难以避免挫折和失意,若一味沉溺于自怨自艾之…  相似文献   

17.
高中历史教材部分内容的结构性缺陷,是教材内容为适应课程改革要求做调整后,产生偏离历史知识本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造成的结构性缺陷。这种缺陷如果教师不做处理,会使学生产生次级结构性认知和能力缺陷。要洞悉这种结构性缺陷形成的原因,结合教学指导意见和学生知识储备,主动更新教师本体性知识来减少类似缺陷。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自身特有的教学方式去启发有差异的学生群体,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教学效果的个体差异;当对部分知识点的理解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时,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点的缺失从而产生思维上的障碍;而学生个体学习能力上的差距又会导致部分学生解题思维僵化、缺乏目的,造成无效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教师也是人,社会、家庭、名利得失诸方面也时常影响着教师的心态,影响着课堂教学。教师心态有积极、消极之分,教师一旦产生消极心态,就会相应地渲泄到课堂中,造成失“度”。(1)冷漠心态有此心态的教师或是不热爱自己的事业,或是责任心不强,或是教学质量平平,他们便漠然处之,随便备课,随意上课。学生有问题,高兴便讲,不高兴便使脸色;学生有难处,不分清红皂白,不体谅学生的难处,骂中等生,咒后进生,师生矛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合作学习的理性思考小组合作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被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运用。但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部分是教师主观因素造成的,可以在今后教学中改正或改善;还有部分是合作学习本身所固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