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反腐蕴含着积樱的宪法意义。网络反腐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和监督权,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应当通过宪法引领网络反腐的制度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对网民及网站的管理引导,实现网络反腐与传统反腐方式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
刘娜 《现代企业教育》2010,(22):160-161
随着网络发展,网络侵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侵权责任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明确了侵权的网络用户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侵权责任。本文针对网络侵权责任,从网络服务提供者、受害人及侵权网络用户的身份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侵权责任法(草案)》已完成了三次审议,但从法工委起草的《草案》和学者提出的建议稿来看,我国侵权立法中要如何规定网络侵权尚远未达成共识。网络侵权应采以主体为类型化标准;网络侵权类型中的主体,其侵权规则应已较成熟,且排除与《侵权责任法》一般性规定中规则相同的内容,也要排除只适用于特定侵权客体,可通过民事特别法加以规定的情形。在立法编排中,网络侵权类型应通过以主体为编排标准作出集中规定。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著作权侵权中,网络服务提供者大多出于第三方的地位,其承担的是间接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法》第36条对于网络侵权责任认定作出了规定,然而由于该规定的粗糙、落后,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认定做出了更加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些规则已经成为间接侵权责任认定的一般规定。尽管如此,我国现行规定尚存在主观过错认定标准模糊、“未获利”和“标示”条款缺乏实际作用等诸多不足,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侵权法原则的确立,是侵权法体系完善的需要,也是法治社会权利保障的需要。侵权法原则体现着侵权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侵权法应确立其五大原则:权利保障原则、侵权法定原则、责任公平原则、救济合理原则及利益衡平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完善侵权法学科体系,充分发挥侵权法保障权利、实现社会正义的价值和功能。  相似文献   

6.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长时间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而网络作为一个能够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放松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网络的开放性与自由性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名誉侵权事件。每个人都有得到尊重的权利,因此国家很早就对名誉权进行了法律保护,但是对于网络中名誉权的保护却疏于管理。本文通过对网络名誉侵权的整体分析,然后对我国网络背景下名誉权的保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日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网络名誉侵权现象开始出现。与传统名誉侵权相比,它具有很多新的特点,本文在结合传统名誉侵权理论的基础上,对于如何认定网络名誉侵权的民事责任,以及这种民事责任的适用方式问题,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侵权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智连  韩博 《华章》2007,(2):148
网络给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就网络侵权的界定和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网络侵权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刘智连  韩博 《华章》2007,(1):52
网络给人们发布信息和言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伴随着这种传播自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网络侵权问题.本文就网络侵权的界定和具体表现,产生原因及其危害,以及防止网络侵权的对策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网络的兴起和广泛使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络的数字化、虚拟性也使网络成为侵权事件的高发地。作为一种在网络环境这种新技术土壤上繁衍的违法形式,网络环境下的人格权侵权具有不同于传统侵权行为的特点。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主体有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两类,在现实生活中,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对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及隐私权的侵害。应根据网络的参与者所担任的不同角色,确认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停止侵害、赔偿损失是网络环境下人格权侵权中适用较为广泛的责任承担形式。  相似文献   

12.
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传统传播方式的瓶颈,只需一台可以连接互联网的信息终端,就可以将信息产品发往全世界。这种转播渠道的普及化和便捷化,使得一系列在传统媒介环境下具有一定经济成本的侵权行为在互联网上得以以边际成本为零的方式传播,这使得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的特点、类型、侵权归责原则等问题略陈管见,并针对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极大方便的同时,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诸多问题。年初,由《无极》改编的网络电影《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引发了人们对网络侵权问题的关注。文章通过对网络侵权的特点和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网络立法、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增强公民维权意识、培养高素质的网络管理人才等措施,有效地防止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闻的广泛传播为实现公民的知情权,保障公共权利的正当行使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由于法律认识的不足,新闻作者和新闻媒体在行使新闻报道权的过程中存在重新闻轻事实,重报道轻权益的情况。由此对新闻侵权进行法律上的进一步思考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即从法律的角度考虑和分析新闻侵权这一社会现象,进而尝试作出一些对新闻侵权基础理论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5.
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不同于传统的侵权纠纷案件,因此在确定其地域管辖权问题上引发了众多的争议。本文从瑞得(集团)公司诉宜宾市翠屏区东方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这个典型案例入手,根据互联网的新特性,分析了网络对传统地域管辖原则的挑战,综合评述了各种新管辖理论,提出了确定网络地域管辖应主要以侵权行为地为判断依据,特别是侵权行为实施地在确定管辖权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对网络数据传输规则的科学分析,本文认为侵权行为地包括实施侵权行为的终端设备所在地和网络服务器所在地。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兴起使得网络侵权案件频频发生,而要想解决这个侵权,必须确定司法管辖权,但不同的国家判定管辖权依据不同,有的是参考本国国内法,有的是参考国际判例,致使标准不一,出现管辖权冲突。除此之外,还由于网络本身特有的属性也使得传统管辖权面临困境。本文将就网络侵权的管辖权问题进行分析,通过阐述网络给传统管辖带来的诸多冲击,进一步来分析我国当今管辖权所面临的困境,最后提出关于构建我国网络侵权管辖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越来越青睐的一种高效信息传播方式,同时网络的全球性、虚拟性和非中心化也使得传统的著作权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挑战。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出现新的内容:侵权形式多样化,原被告身份如何确定,侵权案件如何管辖等,这些都给传统的著作权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其中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作为网络中介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所应承担的侵权责任问题。由于此问题涉及面广、敏感性强,学界争论颇为激烈,国际上尚未达成共识,我国更是大面积空白。本文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作浅显研究,为法律理论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网络反腐中,政府官员隐私权与公民知情权、网络监督权等其他权利的冲突,提出相关的建议,实现在网络反腐情况下对政府官员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网络链接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因网络链接引起的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逐年上升,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够明确,在实践中就如何处理网络链接侵权问题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以网络链接行为的定性、网络链接侵权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归责原则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网络链接侵权相关法律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20.
《湘南学院学报》2019,(3):35-40
网络侵权问题伴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日益严峻。我国《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解决网络侵权纠纷提供了原则性规定,但未明确界定"网络"一词的含义。司法实践中有判决书将其限缩解释为以计算机为终端的"互联网",而排除适用用于移动通讯网络,这是不恰当的限缩解释,作茧自缚,不利于网络侵权纠纷的解决,无视社会生活现实及发展进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网络"一词的含义应包括PC为终端的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5G技术带来的物联网等在内的所有海量信息互联互通网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