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雪平 《天中学刊》2012,27(4):41-43
"延安道路"自提出之后,就受到海外中国学领域的广泛关注。"延安道路"对中国共产主义革命、中共在延安时期的施政纲领基本持肯定态度;注重中共战时政策的实效性,着重从微观层面研究政策的实施;着重于对中国革命特色的研究,反对依据中国革命后来的现象判断其历史;主张从中国实际出发,而非用西方标准衡量中国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教育正规化政策的纠正,从课时安排、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效推动了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普及,也第一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探寻出了乡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和实施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3.
但凡论及何其芳,总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性被强调,而对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的个人选择及其合理性则较少"了解之同情"。即使力求呈现何其芳延安转向背后的多重纠葛,但在推崇文学的审美独立价值时,却不能意识到其在"八十年代"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功能,故也难以弥合何其芳"延安道路"阐释中的分裂。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对于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中国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也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课题,而其中各革命根据地史的研究又进一步深化和扩展了党史研究。近年来,国内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革命根据地史的著作,《东固革命根据地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就是其中的一部。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开始于中国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探究和建立起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体系。解放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五四”运动以后,中国革命走向了新民主义革命的道路。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崭新的工农政权。革命根据地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苏区时期,二是抗日民主根据地时期。两个时期因革命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多次选择、调整落脚点,最后落脚陕北,其首要原因是陕甘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仅存革命根据地。其次是党中央的科学精神和战略眼光与"北上抗日"政治路线的共振,使陕甘根据地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成为历史必然。到达根据地后,党依托着这块唯一的根据地,通过红军"东征和西征"以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在"争取时间,争取空间,争取力量"的斗争中赢得了先机。随后深入华北地区独立自主地开展抗日武装斗争,为日后的发展并最终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局部执政和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征 《文教资料》2008,(20):68-69
作为中国革命的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变化,主动地对井冈山采取了两取一舍的灵活战略,取得了明显的革命成效.在中共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取舍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革命独特的"取一舍一取"的道路模式,推动革命波浪式向前发展,最终使中国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取得胜利.本文通过探究中共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内在联系,揭示了中共和中国革命之间的诸多深刻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心,阐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琼崖共产党人根据琼崖革命实际,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对革命道路进行艰苦卓绝探索的历程。正是在正确道路的指引下,琼崖革命创造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作为其中一个分支高等教育史研究也有新的开端。中国革命根据地的高等教育、大学的概念与外界不尽一致。正如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社论中所说:根据地的各级学校“有时也许还可  相似文献   

10.
川陕革命根据地曾经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多年来,学界一直把它视作研究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课题加以关注,也把它视作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者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文章主要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及历史地位、经济建设和发展、政治建设、军事建设及其他一些方面等入手,对多年来涉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展现多年来该课题研究的总体状况。  相似文献   

11.
方志敏所创建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所创建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并非完全相同。"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建设的独特性主要是在坚持武装斗争中注重创建新型的人民军队,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策略,强调加强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实际上,在革命根据地中出现的一整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已显示出未来新中国的雏形,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史成为此后新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代"是指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以"延安13年"为主体的一个完整的革命辉煌时代。它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中国人民现代思想观念的历史性转变时期,也是探索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实践时期,同时也为探索中国怎样实现现代化起了奠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闻亦  树人 《陕西教育》2000,(10):8-11
延安是著名的革命圣地和摇篮。 50多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战斗、生活过13个春秋。枣园窑洞的灿烂灯光,照亮了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  相似文献   

16.
由毛泽东亲自发动领导的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起点。在这条新道路的艰难探索过程中,安源以其独特的革命优势为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安源在我党党史、军史、工运史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中均应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以及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毛泽东文化领导权系统思想的基础奠定时期,延安的"文化革命"象征意义非同一般。总体说来,毛泽东延安时期文化领导权思想具备五点特征: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出发,建构一种革命的意识形态;以战略发展的高度,建设文化领导权理论;以《讲话》为文化思想纲领,形成奠定国家秩序的文本;通过知识分子改造,实现知识分子的有机化;以积极争取和批评教育为手段,获得文化领导权的"同意"。  相似文献   

18.
延安秧歌剧是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向民间学习,挖掘整理民间音乐再创作的艺术结晶。延安秧歌剧反应了延安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真实生活,受到广大军民的广泛欢迎,并引起轰动,为民族歌剧的诞生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然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从而找到了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建国五十周年之际,认真研究毛泽东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发展,对于总结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有结合的历史经验,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邓小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过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在革命…  相似文献   

20.
王凯 《初中生之友》2011,(29):66-66
<正>延安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位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中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临,西面与甘肃接壤。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