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媒体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关键看报道能否树立读者的信心。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地市级党报同样面临“危”与“机”的抉择和挑战。面对这一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驻马店日报》彰显责任意识与使命意识,发挥权威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问题报道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矛盾问题报道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负面报道的代名词,其实所谓问题报道是相对正面报道而言的。“正面报道”焦点往往集中在社会的积极部分或光明一面.强调“平衡”、“和睦”和“稳定”。而问题报道大多是聚焦于那些与现行社会秩序和道德标准相冲突的事件以及反常现象,强调“变动”、“反常”和“冲突”,以使公众瞩目、警醒和震惊。在问题报道中新闻主题大多数是由“不寻常”和“冲突”构成的。  相似文献   

3.
3月1日.晨报A2版关于温总理与网友在线交流的新闻报道在市属报纸中独具特色。一是有自己记者撰写的自采报道:二是以“关键词”突出温总理在线谈话的要点.如“在线交流,第一次的事情难免有点紧张”“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有信心”“反腐败.正积极准备官员财产收入公开工作”等.既令人一目了然,又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在“访谈花絮”中.以记者采写的“网民留言请总理喝水”和“追访主持人的感受”等细节报道,为主报道锦上添花,增强了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广播连线报道强调“第一现场”,要报道“新闻事实”、描述“新闻现场”,对新闻事件进行“即兴评述”,非常契合“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要求。本文根据连线报道的特性,就连线报道与“走转改”的关系、连线报道的适用范围、如何在“走转改”活动中提高连线报道感染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事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报宣传的重点,作为地市级党报就要在“三贴近”中深化“三农”报道。近年来,地处甘肃庆阳老区的《陇东报》在新闻宣传上以“三贴近”为着力点,全力深化“三农”报道,以新的办报理念、新的新闻视角、新的报道方式改进“三农”报道,摆脱了以往在“三农”报道中就农业报道农业、就农村报道农村、就农民报道农民的报道面狭窄、  相似文献   

6.
高梅 《声屏世界》2009,(6):12-13
今年的全国“两会”报道开始于全球“金融危机”寒潮中,而温总理的“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的感人话语驱散了人们身上的寒意。人们从广播和电视中看到了“比黄金更可贵的信心”,也看到了以往“两会”报道中不曾看到的亮点。从以下的文章中,你能找到刚刚过去的记忆吗?  相似文献   

7.
孙文阁 《记者摇篮》2009,(12):56-56
在连续两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大连电台新闻广播凭借独特的节目设置,有效的组织调度,在确保零差错精准报道的基础上,“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互映衬,形成了两会报道的新语态、新面貌。  相似文献   

8.
《新闻实践》2013,(9):9-14
不失语有深度接地气 江南(人民日报浙江分社采编部主任):人民日报浙江分社一直将抓重大主题报道作为统揽新闻业务的重中之重,形成了始终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报道的风格,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跟风”、“不盲从”,关键时刻,面对重大问题“不失语、不乱语”。譬如,金融危机寒霜正浓时,分社先后组织撰写了《困境中更要咬定转型升级》、《“硬杠杠”不能宽“紧箍咒”不能松》等稿件,报道浙江省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动摇、不畏难、不浮躁,齐心协力谋攀升的实举。当浙江经济出现回暖时,又不失时机撰写长篇通讯《共克时艰听越歌》,全面报道浙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保增长、奋力抗冲击、科学谋发展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学中,新闻体裁没有“会议报道”或“会议消息”、“会议新闻”一类,倒是在《书学》中找到“会议纪要”一词。可能是因为我们的电视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会场的画面和会议的内容,久而久之,人们习惯把这类新闻称之为会议报道或会议新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世界杯的报道,媒体无不倾其资源,力求在报道这一最吸引眼球的新闻事件进程中,彰显自已的实力和影响力,可谓争奇斗艳,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电视与网络媒体在迅速和商观欣赏性方面,广播、短信、手机报在快捷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博客与世界杯也在“邂逅”中一见钟情,“名人”、“草根”各显身手。作为平面媒体的报纸如何在这个数字时代抓住读者群?世界杯开赛以后,许多媒体仍  相似文献   

11.
《四川工人日报》在灾难报道中始终把握“三工”特色,与灾区职工、企业、工会同呼吸共命运,在报道中记录历史、拯救生命、传递力量,推出了一批有分量、有特色、有文采、有影响的作品.这些报道丰富了工人报报道主体,拓展了工人报特色内涵,并留下了值得思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新闻理论认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以来,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媒体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围绕金融危机做相关报道。作为改革开放前沿、世界制造业基地——广东东莞的地市报,《东莞日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对东莞及企业的新闻报道来说,都是“危”中有“机”。如能抢抓机遇、精心策划、充分发挥党报在信息整合方面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必定能借金融危机拓展报道空间。增强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提升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单纯企业开业的报道,新闻媒体大多予以“封杀”,这些企业的开业如果要想在新闻媒体上有所“表现”,对不起,请出钱打广告,那么,“企业开业”究竟能不能报道呢?笔者认为,企业开业是可以报道的,问题就看你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怎样截取其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4.
张权 《新闻窗》2007,(5):63-64
说起新闻,大家都知道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提及诗歌,众人皆知,则是一种文学艺术。笔者在近年的新闻采访与诗歌创作中,发现这两种风格貌似各异的文体,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即在新闻中潜藏着很多“诗性”(此文中特指旧体诗)。当然,这种所谓的“诗性”,在笔者看来,仅指诗之“文”,而非其“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文怡 《新闻前哨》2022,(21):57-58
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如何创新报道主题新闻,是转型期传统媒体面对的一道考题。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江西萍乡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以“寻找萍乡工业‘老字号’”为名的主题报道,通过全媒体呈现丰富升级报道形态,在强调新闻“新”的基础上,凸显“专”“精”“特”精神,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打造了全新范本。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宣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 “上头”多,“下头”少:在地方党报的宣传工作中,存在报道地方党委加强“三农”工作的要求多,各种会议、文件精神和有关部门落实“三农”工作的各项措施的报道多,而反映农业、农民、农村关心的问题和呼声的报道少,城市读者看不到“三农”问题的真实情况,农民读者又感到地方党报“三农”问题的宣传离自己远。要让“三农”问题贴近农民,编辑记者必须有“农民思维”。也就是站在农民的角度,用农民的思维方式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两会”年年开,如何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想方设法推陈出新做好“自选动作”,以读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报道“两会”,深圳商报作了积极的探索。在今年的深圳“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继续按照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和党组书记、社长黄扬略对政务报道的改革要求,除按“规定动作”对“两会”进程作全面、及时、准确地跟踪报道之外,还花大力气做好“自选动作”,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商报特色的新闻角度、新闻线索、新闻素材,以独特的视角对“两会”新闻进行采掘、加工,把“两会”报道做精做深,使“自选动作”展现了新意,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专家发育”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引用的相关专家对某一事实的见解、建议。在重大事件、重大专题的报道中,“专家发言”往往起着一言九鼎的作用。如果在网上搜索与“钱江十桥”的相关报道,你会发现,从  相似文献   

19.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20.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国家和民众高度关注的大事。作为上传国情,下达民意的“两会”记者,采访时的报道取向至关重要。但我在“两会”报道过程中,发现有些记者,在报道取向上有误,他们或根据个人所好来选择,或盲目“追星”,而不是去认真寻找新闻源或挖掘真正的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