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娟娟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2):85-86,89
指称词是英汉两种语言中最常用的词语之一.其中,第三人称回指(anaphora)和下指(cataphora)又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下指现象,这使他们之间存在可译性.但由于这两种语言自身存在的不同特点、不同文化及人们的不同思维方式,下指在这两种语言中出现的频率以及人们对其使用的倾向也不相同.本文试图分析英汉第三人称代词下指的不同点,并围绕这些不同点讨论一些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的一种工具,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是通过语言在你我他之间进行的。本文围绕着汉语与日语在文章中起衔接作用的第三人称代词,通过对实际例句的分析,找到它们各自在表达上的特点以及相互间的共性和差异,构建第三人称代词日汉翻译的有效模型与依据方法。  相似文献   

3.
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发展比起第一、二人称代词的发展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它的演变过程,体现了语言自身的发展、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和语言对社会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Ivanhoe的三个文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的角度对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关系代词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由于英语和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汉译时许多第三人称指称词和关系代词或省略,或替换,或还原。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英汉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合理处理代词的翻译。同时这种差异可作为一参考变量应用于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5.
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目的作为所有翻译行为所应遵循的首要法则,即目的决定方法,认为:翻译是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汉译本进行分析,发现译本对于中国读者而言是"充分的"、"可理解的"和"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汉英两种语言在使用第三人称表层前指代词上各有偏重,英语多用代词等替代手段,汉语则常用零式前指和原词复现等手段。掌握上述规律及翻译对策,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人称代词在代词系统中是比较复杂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更是如此.本文将从第三人称代词本身的变化,第三人称代词是否影响句中与其所对应的动词的表达形式,语义差异三个方面来阐述英汉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下第三人称代词的具体差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计量方法对《红楼梦》一书前80回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进行了考察,揭示其在分布和用法上的特点。通过考察发现,《红楼梦》前80回第三人称代词有“他”、“他们”、“他家”和“其”四个。这些第三人称代词在分布和用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他”、“他们”和“其”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他”,竞占总用量的83.9%,而“他家”的使用频率最低,仅0.03%。除了“他”、“他们”的用法比较复杂外,其他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均显得比较单一。  相似文献   

9.
论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本用和活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周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厥、其、之”的本用即是代第三身。它们都可活用,活用后表达特定的语用意义。“厥”和“之”活用时可指说话人自己,也可指听话的对方;“其”活用后可指听话的对方。从使用频率上来看,本用很常见,活用则罕见。  相似文献   

10.
对话题型微博中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话题型微博人称代词用法不规范;常出现外指;非指称性人称代词较多。针对这些特征,提出了基于多层面语言信息的消解策略,第三人称代词消解实验结果 F指数达到了85.83%。  相似文献   

11.
通过考察介绍型对话现场和议论型会话现场中第三人称代词的运用情况,分析对话现场对第三人称代词指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由于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巨大差异,在英语人称代词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特别是因文体的差异和语境的不同,在翻译时应对原文采取省略、还原和替代等翻译策略,从而使译文通顺明白,符合汉语通常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照应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称照应系统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更加突出的内在语篇衔接功能。通过语料统计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照应分别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表现特征,而汉英文化是造成这种语言使用差异的重要潜因。  相似文献   

14.
段兴臻 《文教资料》2013,(10):31-33
在《庄子》中"其"共1257见,其中用做第三人称代词共835见,占66.43%。《庄子》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做定语和主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定语的用例中,与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其+N/NP"格式的是"其"做定语时最主要的形式。"其+N/NP"格式既可以做主语,又可以做宾语。在第三人称代词"其"做主语的用例中,"其"可以在主谓短语"其+谓"格式中做小主语,同时"其+谓"格式既可以做句子的主语,又可以做动词的宾语。此外,《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还可以做兼语和介词宾语。在《庄子》中,第三人称代词"其"既可代单数,又可代复数;既可称代人,又可称代物。"其"用来称代第一、二人称的用法在《庄子》中偶有所见。  相似文献   

15.
五四运动以来的近百年时间是现代汉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伴随着大量西方文学作品汉译,汉语不可避免地受到印欧语的冲击,大量欧化词语和结构涌入汉语,形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现象。汉语第三人称代词是欧化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文章在数据的基础上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的欧化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细致的描述和分析,指出了欧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的照应关系中,人称照应占有很大的比例。文章从语法角度探讨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的问题,并分析了英语第三人称内照应问题在悬念小说中的运用和其强烈的文体效应。  相似文献   

17.
汉日语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但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在使用限制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汉日对比,考察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相对应的日语表达,探究其对应条件,并分析汉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有声思维录音和看图作文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叙述文体中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频率和习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代口语及书面叙述文体中,英语较之汉语更多地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汉语较多地使用原词重复和省略主语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还显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用于指代动物时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称代词在歧义回指中的推导不是简单运用语言知识在语篇中找出形式上与之对应的词项,也不像Norman等提出的三步法那样进行程序化推导,而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认知心理过程;指代的确认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读者对语篇信息进行认知推理。  相似文献   

20.
人称代词在文字统筹、文学创作等文学领域均所涉及,且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在日常用语中人称代词扮演着重要角色,是语言文学的主要表现类型。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会涉及诸多人称代词,且人称代词在现代汉语文学反应中的应用不断发生改变,直接影响到文学创作的表现形式与展现价值。为此,本文将针对现代汉语文学翻译中人称代词的体系与转变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