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校长的三憾     
23岁成为一个镇中学的校长,26岁挂职离去,三年的校长生活让我品味了前所未有的艰辛,也让我对学校管理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风光的背后往往是艰难困苦,三年的校长生活,让我留下了许多遗憾:一憾:收费未规范我深知一个学生求学的艰难,家长们的困难也是我知道的,但由于学校收费早就被管理,一个镇中学的生源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当年为建设学校所花费的大量金钱,早已成了学校无法解决的重大难题。一年“普九”,三年还债,想当初为了“普九”迎检,各学校纷纷上马基础建设,从硬件到软件投入巨大,到现在看来已是学校无法回避的致命伤,而更为可悲…  相似文献   

2.
我工作的第一年,恰是第一个教师节。第20个教师节来临时,让自己惊讶,我已在教育中生活了20年。23岁开始学习做校长,一路走来,分享了许多人的智慧与真诚,我心存感激。写下“理想的学校管理”片言,借以抒发教育人的“中国教育理想”之梦。  相似文献   

3.
当广平兄让我这个普通教师谈“校长角色定位”时,我第一个反应是:我从未想过这码子事,我不谈。第二个反应是:当校长有啥意思,我不想。第三个反应是:真让我当校长,我不会。  相似文献   

4.
女儿5岁半时,我曾努力让她提前上学,那时总以为早上学,早点智力开发,尤其是女孩,能让她早日成才。我托人找关系和附近小学校长见了一面,这位校长力劝我别让女儿提前上学。她说学校里有一个孩子提前上学,却跟不上,几年后还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当然如果我一定要坚持,她  相似文献   

5.
16岁才读初一,一直是我心头的痛。在小学升四年级的时候,开学那天,我刚找到教室,爸爸就来了。他把我领到校长室,请校长让我多读一年,因为我的基础不太好。校长觉得我爸爸讲的有道理,就答应了。可是爸爸根本没考虑我的感受。当我又走进三年级教室的时候,同学们都以为我是转来的,我可是被迫  相似文献   

6.
赵国弟 《上海教育》2007,(6B):29-29
翻开我做校长后所用的第一本笔记本,在“校长工作格律”之中清晰地写着: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留出空间。十几年后,我依然认为,校长的终极使命就是让学生在学校中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最终走向成功。我理解的成功是,使学生在对生命价值和个性爱好追求的同时,能充分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7.
付祖强 《湖北教育》2006,(12):22-22
毕业至今,我在三尺讲台上摸爬滚打了8年时间。虽然从教的时间比较短,但对于一个29岁的年轻人来说是幸运的,因为3年前我成为了一名中学的校长。  相似文献   

8.
十年磨一剑     
从25岁开始担任一所村小学的校长起至今,我已经度过11年的校长生涯了.不管是在最开始的清苑县张登镇北邓村小学,还是现在的实验小学,我心中一直有一个希望:学校就是我的家,我要让这个家变得更美好! 2002年9月,25岁的我开始担任北邓村小学校长.  相似文献   

9.
2008年4月14日,重庆基础教育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听取了重庆市巴蜀小学校长廖文胜的发言后,感慨地说:听了这位校长讲的故事,我很受启发,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10.
陈康金 《江苏教育》2007,(23):33-35
(一) 2007年2月28日,我走进了华师大的校园,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第十期全国初中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两个月的研修生活让我对我们的职业和事业,对我们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李金德 《青海教育》2014,(12):48-48
随着我省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工作的完成,除西宁、海东和州县所在地部分学校外,广大农牧区中小学全部成为寄宿制学校。在寄宿制学校里,学生在校的生活时间约占全天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做好学生的生活管理工作,让学生在健康、愉悦、和谐的校园环境里生活、成长,是校长应尽的责任。总结近十年的校长工作的经验,我认为,应积极引导生活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针对小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用“六个相结合”加强寄宿制学校学生生活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2.
2009年,我由小学校长调到中心校任业务校长时,正好40岁,恰逢人到中年,但这却让喜欢追求新生事物,渴望不断挑战自我的我又找到了我教育生涯的第二个春天,让我又重新开启了第二个青春之旅.  相似文献   

13.
2012年9月,我作为"黑河市首批后备校长赴名校挂职培训"的成员之一,从祖国北疆南下燕赵大地,来到文化底蕴深厚的成语故乡邯郸市,挂职于丛台区曙光小学。三个月的学习生活,为我打开一扇窗,推开这扇窗,让我领略了曙光小学"我主动"教育的无限风光,让我透过曙光看到了邯郸教育的霞光万丈。我惊喜于"我主动"教育思想在曙光孩  相似文献   

14.
做了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和学生拉近心灵的距离是班级管理的最大成功。那年9月,校长让我中途接了一个全校有名的“后进班”。这个班在两年时间里换了三个班主任,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导致班风松散,纪律废弛,各项评比都是倒数第一,上一任班主任就是让学生气得病倒的。校长对我讲了八个字:临危受命,勿负众望。虽然几年的摸爬滚打使我积累了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但这个班的“散乱”状况是我前所未遇的。我当时心理压力很大,也许是感激领导的器重,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我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  相似文献   

15.
李晓 《宣武教育》2004,(11):34-35,23
顶着盛夏火辣辣的朝阳,2004年7月14日,我踏进了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刚刚放暑假,校园里失去了往日的朝气和热闹,颜校长一个人坐在寂静的会议室里等候着我,让我觉得受宠若惊,也感受到这位名校校长的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6.
我结婚已经9年多了,一直过着这样分居两地的生活。现在女儿已经两岁三个月了,我们两地生活不但没有影响到宝宝的成长,反而更容易地让我实施我的“育儿计划”,在教育上,在宝宝生活上.我因此而能自主。  相似文献   

17.
14岁那年,我成了一名借读生。靠着外婆的软硬兼施,表姨夫终于答应去找他的老同学——邻县重点高中的校长,托他让我进校借读。母亲交齐了8000元的借读费,我的高三生涯开始了。高三之前三岁读小学,在居住的镇上,我算得上是一个“人物”。那时,我是父母的骄傲,更是祖父的骄傲。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住校长,高峰有点“特殊”。一年多前,为了物色能为“校长沙龙”栏目写稿的作,我请一位教育杂志的主编帮忙摧荐一位能够写出有独到见地章的校长。这住主编很自信地向我推荐了胜利油田黄河双语学校的校长高峰,说“这住校长不会让你失望的”。打电话约稿,没几天,章和照片很快传了过来。  相似文献   

19.
那年我十八岁,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偏远山区的小学,从此开始了我的教书生涯。初到学校,苍翠的大山、潺潺的流水、新鲜的空气一下子把我带进了梦一般的境地。学校就建在半山腰,校舍都是粗糙的木石结构。全校包括我在内共有四位老师,其中三位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最大的老校长估计已接近六十岁,他笑着告诉我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出这大山,他愿意多干几年。他给我安排了学校最好的房子———一间木门、石砌的小屋,接着帮我安顿我带来的生活用品,累得满头大汗。临走时他告诉我:只要生活上有困难,一定想办法解决。看着他那身打着补丁的中山装,我…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我走进了那不熟知的职生生活。三年后我的羽翼丰满了,衷心感谢你─—我的职高生活。严格的校规,严肃的值周制度,使个若大的校国节奏和谐,有条不紊,培养了我们的良好素质,先进完善的教学设备、图书馆、计算机房,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母亲一样的老师,个个教学能力极强,大小事上手把手地扶我们、帮我们迈出第一步,做许多第一次做的事。校长曾对我们说:“我们与普高学生的不同在于我们有一技之长。”我们懂得计算机;懂得如何交朋友;遇到事情,知道怎样调整心态;懂得社会需要勤快,懂事的人,懂得18岁我们应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